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民主

2014-12-03 23:13刘红凛
江西社会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群众观点路线民主

■刘红凛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与“传家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对群众路线的精辟概括。从民主政治角度看,群众路线是一条民主路线,乃中国式民主的精髓所在,事关党和国家性质与基本政治制度,事关人民民主的实现路径与实现方式。新时期发展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要从价值论与认识论相统一、实践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高度,从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相统一、组织原则与工作方式相统一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群众路线的民主价值,也需要适应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变传统的“群众路线”话语体系为“民主路线”话语体系,变传统的“运动模式”群众路线为常态化的“民主路线”。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人民民主的时代统一,坚持科学理念、科学制度与科学方法的实践统一,将群众路线全面贯彻到民主政治的四大环节,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保障,努力实现新时期群众路线的民主化、制度化、常态化,旗帜鲜明地反对“官僚路线”与“金钱路线”。

一、群众路线事关党和国家的性质与基本政治制度

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灵魂,强调人类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P1031)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不断丰富与发展群众观点。从历史上看,1927 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已经出现群众观点,如毛泽东赞同“农民万岁”的口号,主张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1934 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讲话中比较明确地提出了群众观点:“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 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2](P139)在以后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不断丰富和完善群众观点。直至1945 年,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群众观点作了比较系统、堪称经典的概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3](P354)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结合党的宗旨、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等新内容,进一步丰富了群众观点,从原来的“四条”发展到“六条”,即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但万变不离其宗,群众观点的核心思想与永恒不变的本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是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国家权力的真正主体,深刻说明了“为谁革命、靠谁革命,为谁执政、靠谁执政,为谁发展、靠谁发展”这一革命、执政与建设的根本政治立场与价值取向问题。正是在此意义上,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就强调:“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4](P471)

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灵魂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关系党的性质与生死存亡。对此,毛泽东就明确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5](P409)1945 年,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群众路线:“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P1095)在革命时期,党的生存发展必须依靠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正如邓小平所言:“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因为经验不足,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6](P230)总而言之,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会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6](P368)。只要不丢掉这个“传家宝”,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就能确保党和国家不变质。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继续强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7]

对我们党而言,群众路线是党的领导干部密切联系广大党员的正确路线,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正确路线,因而“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3](P354)。对于这一点,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也再次强调。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组织原则,正是群众路线在党内的反映与运用,正如刘少奇在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所言:“党内的民主的集中制,即是党的领导骨干与广大党员群众相结合的制度,即是从党员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党员群众中坚持下去的制度,即是反映党内的群众路线。”[3](P359)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与党的群众路线相辅相成,二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正如张闻天所言:“民主集中制是形式,但内容一定要在一定的形式中表现出来,形式保证内容。”[8](P574)民主集中制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根本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

对国家而言,群众路线关系到国家性质与基本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成败。在国家制度层面,作为党内组织原则的拓展运用,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最根本的制度,是群众路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反映与根本要求,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以群众观点为政治基础,这一点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已经确立并延续至今。如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9](P667)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群众路线提升到关系社会主义制度成败的高度,强调:“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10](P547)1982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邓小平把能否贯彻好民主集中制上升到事关党和国家性质的高度,认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11](P303)由此可见,群众路线与民主集中制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群众路线昭示了中国式民主的精髓与实现路径

在我国传统的政治话语体系中,群众是人民的同义语,群众路线就是人民路线、民主路线,蕴含着中国式民主的实质与精髓所在。所谓民主,简单说,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具体说来,民主包括五个要素,即由谁统治,在什么限度和范围内统治,以何种名义统治,采取直接手段还是间接手段,在何种条件和约束下进行统治?[12](P30)涉及民主的主体、范围、依据、手段、条件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按照这五个要素,可以对不同类型、不同表现形式的民主作具体分析。然而,实际的民主比想象的要复杂、困难得多。这是因为,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是一定的民主理念、民主制度与民主方式的有机统一,也是民主实践者、民主制度、民主过程、民主行为的“共同在场”;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对“人民”与“统治”的理解不同,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民主形式也不同,一定的民主形式必然与一定时期、一定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而言,民主可以作为根本目标、至高无上,但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而言,除了政治发展目标,还有经济发展目标、文化发展目标等,政治发展目标并不能取代经济与文化发展目标。总之,正如有的学者所言:民主主义以价值相对主义为其哲学基础,以价值相对主义的立场及态度处理政治意见的形成过程和实际内容。在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世人公认的民主定义,难怪西方民主理论大师罗伯特·达尔认为:“没有一种真正的民主理论,而只有各色各样的民主理论。”[13](P2)

从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看,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存在着一个从古希腊直接民主理论向近代代议制民主理论的发展过程,有一个从近代精英民主理论到现代大众民主、从一元民主理论到多元民主理论的发展过程,有一个从直接民主理论到间接民主理论、再到参与式民主、协商民主的否定之否定式的发展过程。这说明,无论是直接民主制,还是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无论是选举、竞争,还是协商、监督;无论是投票民主,还是参与式民主、协商民主,都只不过是民主的实现形式。民主既表现在投票选举阶段,也表现在其他政治环节,更体现在实践结果中,并非投票“一锤子买卖”。

从根本上看,民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治理问题,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与人民权益的制度安排与政治实践,是民主形式与民主实质的统一。比较而言,实质民主胜于形式民主,形式民主为实质民主服务,正如参与民主理论的代表人物佩特曼所言:“只有参与权获得普遍的尊重,才有真正的民主,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忽视个人参与价值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12](P38)在当今民主政治时代,那种“以投票式民主来否定参与式民主、以精英民主来否定大众民主、以代议型民主否定代表型民主”等思想观点,都是片面的、过时的,甚至是崇洋媚外的。

在我国,群众路线不仅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也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原则与工作方式,二者相辅相成。其中,工作方式是政治路线与群众路线贯彻执行的有力保障,对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权力运行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若仅仅强调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忽视相应的工作方式,群众路线与民主集中制就会因领导人的意志而改变,就容易偏向领导掌控、走向集中、弱化民主。从民主理念看,群众路线蕴含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等,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式话语”表达。从民主制度看,民主集中制作为群众路线的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是一套制度体系:“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体现了民主原则的核心要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体现了民主原则与执行原则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干部与群众、下级与上级的有机统一。从民主方法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体现了党的工作方式与领导方法,也体现了现代民主运行的有效方式与方法:“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1](P899)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同群众相结合,既体现了民主的运作过程,也体现了实现民主的道路与方式方法。

世界民主政治实践表明,仅有民主理念,缺乏相应的制度、路径与方式,民主容易被虚置高阁。仅有选举,而选举后民众失去对当选者的监督、当选者忽视对民众诉求的持续回应,民主很容易异化为少数政治精英的统治,这正如卢梭所言:在代议制下,“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14](P125)。仅强调民主政治的某个环节而忽视其他、忽视民主环节的系统性,在实际运行中民主就容易偏废。在我国,群众路线作为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与工作方式的有机统一,既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实现人民民主的路线与方式问题;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民主理念、民主制度与民主形式的有机统一,更体现了中国式民主的实质与精髓。

从党的发展历程看,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与建设,凝聚人心和力量的一面大旗,是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的一条新路。这一点,毛泽东与黄炎培在著名的“窑洞对”中已经深刻指出:“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建党9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走民主之路,以民主集中制保障群众路线的落实、以群众路线推动民主集中制的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不断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新中国成立60 多年来,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要依靠群众去完成、经验要依靠群众去积累、新事物要依靠群众去创造、困难也要依靠群众才能克服,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15](P4)。总之,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是否走群众路线,决定着人心向背、党和国家的事业兴衰。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16]。

三、实现群众路线制度化、常态化

客观地说,任何一种理论或制度,都要与特定的环境相适应,并随着时代发展与环境而改变,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原先文明的、行之有效的理论与制度都会面临一定的挑战。要想保持某一种理论或制度的持久生命力,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与完善,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如此。

(一)群众路线的潜在问题与时代发展要求

我们在强调群众路线的民主价值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革命时期形成的群众路线及其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一些挑战,概括说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随着时代转变,政治话语体系在转变。从历史上看,群众路线是在革命时期形成的,其话语体系、运行条件与运行模式等都与革命年代相适应。随着党的历史方位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发展,民主、法治等已经成为主流的政治话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民主法治的时代要求,有必要实现从传统的“群众路线”话语体系向现代“民主路线”话语体系、传统的运动模式向现代常态化模式的时代转变。

其次,就群众路线本身看,其贯彻落实有赖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赖于民主集中制作为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二是有赖于领导干部良好的个人能力、工作作风与党性修养作保障,因为在群众路线的执行中,领导干部处于主动与主导地位。若缺少这两个方面的保障,或二者缺其一,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就会因人而异,甚至会背离人民民主的轨道,异化为形式主义、形象工程。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随着党、干部与群众的变化,我们必须通过群众路线制度化来避免群众路线的“主观化”倾向与“异化”的可能性。

最后,就时代环境与群众路线的动力机制看,在革命年代,由于形势严峻,党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依靠群众,“鱼水关系”成为必然;离开了群众的支持,革命党难以生存发展,更不可能完成其使命。执政60 多年来,党和干部面临的生存压力骤减,党群关系的态势发生了转变,如何保持领导干部走群众路线的压力、动力与热情,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现实中的“四风”与腐败问题、干群关系紧张、“对上负责、对下搪塞”等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新时期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大力发展民主、走民主路线,必须健全与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必须健全群众路线的动力机制、参与机制、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等,实现群众路线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使其“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对此,毛泽东曾经指出:“党要有力量,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在反动和内战时期,集中制表现的多一些。在新时期,集中制应该密切联系于民主制。”[2](P278)只有实现群众路线的制度化,才能确保各级领导干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改善党群关系与干群关系。

(二)实现群众路线常态化

习近平强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16]新时期,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确保为民务实清廉,必须大力发展民主、保障人民权利;如果不发展民主、不保障人民权利,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就沦为一句空话。对此,毛泽东1959 年在点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我们不能把人民的权力问题片面地理解为“人民只能在某些人的管理下面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17](P129)。

列宁指出:实行民主制需要三个条件,即“完全的公开性、选举制和普遍监督”[18](P132)。其中,公开是民主的必要条件与逻辑前提,保障民众的知情权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对于党员在政治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作普遍的(真正普遍的)监督,就可以造成一种生物学上所谓‘适者生存’的作用的自动机构”[19](P417)。“没有公开性而来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并且这种公开性还要不仅限于对本组织的成员公开。”[19](P131)除了公开之外,民主政治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执行(管理)、民主监督四个环节。新时期全面贯彻群众路线、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关键是要贯彻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执行(管理)、民主监督之中,确保民众的选举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并完善相关的制度作保障。

一要将群众路线贯彻到选举环节,解决好干部权力的来源与“授受关系”。对此,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我们代表了无产阶级,代表了人民群众,打倒了人民的敌人,人民就拥护我们。”[20](P581)然而,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以后,如何实现“权力授受关系”制度化?这是我们发展民主政治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实行“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相结合、组织提名与群众选举相结合”,坚持群众公认标准,做到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权为民所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才能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要将群众路线贯彻到决策环节,广大干部要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以民为师,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17](P324),“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17](P294)。三要将群众路线贯彻到执行与管理环节,使决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执行,化为群众的意愿、见之于群众的行动,实行民主管理。四要将群众路线贯彻到监督环节。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监督干部,政府与干部才不敢松懈。对此,习近平在《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

值得强调的是,将群众路线贯彻到选举、决策、执行、监督四个环节,并非要平均用力,而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较而言,决策的关键在于科学与公平,既需要领导干部走群众路线、注重调查研究、尊重群众意见,更需要领导干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聪明才智而进行科学决策;在决策中搞“泛民主化”、“大民主化”,也是不科学的。执行的关键在于效率与统一,而“行政权力的集中化是必要的;当人民要求的政策一经通过民意机关而交付与自己选举的政府的时候,即由政府去执行,只要执行时不违背曾经民意通过的方针,其执行必能顺利无阻”[9](P383)。

四、结语

要坚持群众路线,除了坚持群众观点、发展民主、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外,还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官僚路线”与“金钱路线”,反对官僚主义与“金钱主义”。这是因为,“官僚路线”与“金钱路线”与群众路线格格不入,官僚主义、拜金主义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

首先,“官僚路线”与群众路线截然对立。“官僚路线”强调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把是否为官、官职大小作为衡量个人价值与尊严的尺度,把追求个人升迁作为工作动力与人生目标,眼睛往上看、走上层路线、唯上是从,跑官要官、搞形象工程与政绩工程。另一方面,“官僚主义”与“官僚路线”密切相关,“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6](P327)。尽管官僚主义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其本质是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毛泽东曾经把官僚主义称作“反人民的作风,国民党的作风”[21](P254),强调“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22](P28)。从历史与社会根源看,“官国”封建文化是“官僚路线”、官僚主义的历史根源所在,“官僚制”“科层制”是其制度性根源;党内官僚主义既受“官国”遗风的影响,也受到行政科层制的侵蚀,是共产党人的一大历史包袱、党内的一大祸害;既压抑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又败坏党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从根本上看,官僚路线与官僚主义是形式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的根源所在;全面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克服“官国”遗风与“官僚路线”,狠刹官僚主义歪风。

其次,“金钱路线”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从根本上看,“金钱路线”与“金本位”、“拜金主义”密切相关,既受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拜金主义”强调金钱至上、金钱万能,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从根本上看,拜金主义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思想根源,这与“两个务必”格格不入,与党的性质格格不入,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为民务实清廉”格格不入。

最后,“官僚路线”与“金钱路线”相结合、官僚主义与拜金主义相结合,必然会导致人性异化、党性异化、权力异化,不正之风盛行,使群众路线变样走样而流于形式。这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路线,就必须坚决反对“官僚路线”与“金钱路线”,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是历史的主人,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自觉克服那种“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观点”,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解决好“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个总开关;必须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狠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否则,就容易被各种错误思想腐蚀,导致“权力异化、金钱异化、干部异化”,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

[5]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19.

[8]张闻天.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11]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2](英)戴维·米勒.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C].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3](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沿[M].顾昕,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14](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17]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8]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9]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21]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群众观点路线民主
中国式民主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美食新路线
见证民主法治铿锵前行的力量
闻鸡起舞
民主制度在军队推行的由来
找路线
浅谈党的建设以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为根本
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光荣传统搞好新时期党建工作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