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解放日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2014-12-03 12:05袁本文张治银
南京社会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解放日报全党中国化

袁本文 张治银

延安《解放日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袁本文 张治银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时期。《解放日报》作为这一时期中共中央主要的传播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开设副刊和专栏等多种形式,引领延安整风运动,宣传毛泽东思想,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成熟并发展的阶段。1941年5月创办的《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解放日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产物

《解放日报》的创立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清除“左”右倾错误的产物,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平台。

统一全党认识,需要一个重要的宣传教育平台。中共历史上先后多次出现了“左”右倾错误,给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统治时间长、危害大,使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成果全部损失,农村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左”右倾错误具有显著的共同点:唯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马首是瞻,唯马列经典作家著作是从,把苏联经验绝对化,严重脱离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遵义会议虽然解决了党和中央红军当时面临的最为紧迫的军事指挥权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但因形势所迫,中央没有时间对政治路线进行讨论。这个任务留给了延安时期。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如何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全民抗战,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当时面临的重大任务。而完成任务的关键在于,消除党内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把全党的认识统一到党的中心任务上来,统一到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中国具体问题上来。但现实的情况是,教条主义不仅没有清除,而且在抗战开始后又有新的表现——右倾投降主义。1937年11月,曾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和候补书记的王明从莫斯科回国后,以“钦差大臣”自居,对中共中央在统一战线问题上许多正确的观点和政策方针进行批评,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主张。出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后,王明多次未经中央同意公开发表文章,阐述自己与中央不一致的言论。由于王明头顶的“高帽”,更因为中央还没有来得及讨论历史上的政治路线问题,一些党的高级干部深受其影响。彭德怀曾回忆说:“在当时(指抗战初期——引者),我没有真正认识到毛泽东同志路线的正确性,而是受了王明路线的影响”。①彭德怀的想法颇具代表性。

针对党内严重脱离中国实际的教条主义,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和任务:“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②如果不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不清除教条主义,必然严重影响中共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严重影响中共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严重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解放日报》创办于中共高级干部整风前,并在全党整风运动开始后进行改版,这显然不只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实质上反映了中共中央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承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重任的媒体。

宣传马克思主义,需要一个时效性强且传播速度快的平台。中共中央重视报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共成立后,先后创办《劳动周刊》、《向导》、《红色中华》等刊物,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动群众。中共中央到达延安后,将《红色中华》改名《新中华报》,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和自己的机关报。后又创办《解放》周刊、《今日新闻》、《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等几十种刊物。党还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宣传中共的抗日救国纲领,鼓动群众抗战。但这些报刊,或出版周期长,基本上是三日刊、周刊、半月刊或月刊,时效性不强;或作用不突出,在宣传动员群众方面的影响力分散;或出版地在国统区,内容受到国民党政府新闻检查制度的限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还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教条主义的宣传阵地。中共中央需要一种时效性强且影响力大的日报。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战争造成的通讯不畅和对外宣传缺乏统一管理,个别抗日根据地出现了“对外宣传工作中的独立无政府主义”,严重违反中央的政策和指示精神。因此,1941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③《解放日报》应运而生,其后经过改版,逐步成为一张“完全的党报”。

二、《解放日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解放日报》创立后,充分发挥媒介的重要作用,积极宣传并引领延安整风运动,提出毛泽东思想并对其阐述,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动引领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延安整风运动是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举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里程碑。它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全党逐步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并使其成为全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解放日报》在引领整风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大力宣传延安整风运动的伟大意义。整风运动的中心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解放日报》以反对主观主义、倡导实事求是为重点,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全党整风运动开始前,报纸配合中共高级干部整风发表了不少文章,如:胡乔木《为什么要向主观主义宣布无情的战争》、艾思奇《反对主观主义》、《主观主义的来源》、黎平《思想方法上的革命》等,从理论上讲清主观主义的危害,为全党整风作好思想准备。全党整风运动开始后,报纸发表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内几种不正确的倾向》(古田会议决议)等文章,明确指出了“三风”的严重危害,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这些文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报纸根据运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刊发一些文章,指导运动的进行。在学习阶段,《解放日报》刊发了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陈云《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陆定一《为什么整顿三风是党的思想革命》、陶铸《主观主义的根源和克服的方法》等文章,集中批判教条主义的根本错误是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反对教条主义的必要性;在整顿党风阶段,侧重刊载党员的思想检查。在文风学习阶段,主要发表反对“党八股”的文章,并从报纸自身做起,废除八股文,树立新文风。第二,针对党员干部存在的认识局限,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整风运动中存在诸多不正确的认识:有人以无时间为由不愿学习整风文件,或者认为自己和所在单位不存在“三风”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报纸发表了不少社论、代论,如《一定要学习二十二个文件》、《学与用的统一》、《党内民主问题》、《发挥民主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澄清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据统计,仅1942年,《解放日报》就发表社论、代论37篇,关于理论与学习方法的文章120篇。④同时,开辟专栏和副刊,宣传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方针政策和学习动态。

报纸发表的文章和开辟的专栏等对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全党整风运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解放日报》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并阐述其内涵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在延安时期成熟并进一步发展的理论体系,并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解放日报》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一,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1942年2月,报纸发表张心如《学习和掌握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策略》一文,最早提出了“毛泽东同志的理论”概念,对中共理论研究从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探索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掀起了研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热潮。⑤1943年7月,《解放日报》刊载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首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概念并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认同。“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正式确立为的指导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成为成熟的体系。第二、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思想体系进行了阐述。张心如在《学习和掌握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策略》中明确提出,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策略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中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1942年7月,陈毅在该报发表《伟大的二十一年》,指出毛泽东“以科学头脑、科学方法对待马列主义中国化问题,主张世界革命的一般理论与中国具体问题相结合,有了更具体完整的收获”。⑥王稼祥系统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中国特色、实践特征,强调它是总结二十多年来党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指出:“它是创造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⑦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张心如提出,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包括思想路线或思想方法、政治路线或政治科学、军事路线或军事科学等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内在有机的统一便构成了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策略底体系”。⑧陈毅着重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动力、前途及革命战略和策略、革命战争、苏维埃政权、建党、思想方法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认为毛泽东正确的思想体系已经开始创立。⑨

同时,《解放日报》还积极宣传毛泽东的文艺思想。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宣部组织召开了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毛泽东在其间发表了两次讲话,形成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一篇高度体现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经典讲话。《解放日报》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5月14日,副刊发表《告读者》:“最近由毛泽东、凯丰两同志主持所举行的‘文艺座谈会’是一件大事,尤其对于关心当前文艺运动诸问题的读者。本报决定将与此会有关诸材料,及各作家的意见,择要续刊于此,以供参考与讨论。”⑩之后,副刊登载了一些文艺座谈会纪要和部分作家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如肖军《对于当前文艺诸问题的我见》、艾青《我对于目前文艺上几个问题的意见》、刘白羽《与现实斗争生活相结合》等,反映作家对当前文艺工作的一些看法。此外,报纸开设《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专栏,刊出《恩格斯论现实主义》、《列宁论文学》、《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鲁迅)等重要文章。5月23日,毛泽东在座谈会上作总结讲话,明确提出,文艺应当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还指出文艺评论有政治标准与文艺标准,前者是居于第一位的,后者是处于第二位的。毛泽东的讲话发表后,副刊又刊登了文艺人士学习讲话的体会,深入宣传讲话精神。之后,《解放日报》全文发表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推动陕甘宁边区文艺创作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兄妹开荒》、《王贵与李香香——三边民间革命历史故事》、《小二黑结婚》、《荷花淀—白洋淀纪事》、《李有才板话》等优秀文艺作品都发表在《解放日报》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三、《解放日报》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向广大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要让人民群众逐渐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解放日报》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首先,建立从中央到乡村的网格化办报体系,实行全党办报。全党办报是中共中央的要求。中宣部在《解放日报》改版前就明确提出:“要使各地的党报成为真正的党报,就必须加强编辑部的工作,各地高级党的领导机关,必须亲自注意报纸的编辑工作。”毛泽东是全党办报的倡导人、率先垂范者。他不仅为《解放日报》亲笔撰写社论,而且动员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为报纸写稿。中央军委和西北局也大力支持《解放日报》办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出《关于为供给〈解放日报〉稿件的指示》,动员部队有写作能力者积极给报纸投稿。中共中央西北局专门作出决定:每月讨论《解放日报》关于边区的宣传计划;派人出席编辑部会议;各分区党委及县委宣传部部长均应担任该报的通讯员,负责组织所辖地区的通讯员工作,组织同级党政负责干部写稿,发展通讯员,检查党报的发行情况。

《解放日报》改版后,编辑委员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落实全党办报的要求。一是编委会成员分头联系党政军机关。社长博古、总编辑陆定一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其他成员也各自联系党政军机关部门。二是大力发展通讯员队伍。在延安和各专区设立报社通讯处,由报社与当地党委双重领导,报社主管新闻业务,地方党委负责组织和审核通讯员、决定新闻报道计划。三是加强通讯员培训。报纸在第四版开辟“新闻通讯”专刊,发表陆定一《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胡乔木《报纸是教科书》等新闻理论文章,解答通讯员写作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召开通讯员会议,宣讲国内外形势,分析稿件,交流写作经验和心得,帮助通讯员提高理论素养和写作水平。据统计,到1944年7月,《解放日报》已形成了遍布边区31个地区、共1020名通讯员的庞大队伍。在创办1000期纪念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的重要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全党办报’四个字。”

其次,传播主体多元化,拉近报纸与受众的距离。党和军队领导人、延安知识分子是《解放日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传播主力军。在全党办报方针的指导下,党政军各级领导积极为《解放日报》写稿。毛泽东、刘少奇等党政军负责人的文章常常见诸报端。据统计,毛泽东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文章有67篇,其中,社论及评论员文章40篇。延安知识分子群体不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进行了理论研究,而且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经济学的中国化等领域进行了探讨,借助《解放日报》这一平台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文艺工作者通过《解放日报》积极进行文学创作,鼓动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运动。《解放日报》把普通群众当作传播主体,鼓励群众向报纸投稿。这既是全党办报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报纸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举措。1942年10月,《解放日报》发表代论:《提倡工农同志写文章》,鼓励广大群众拿起笔来,给报纸写稿。随后,开辟《大众习作》专栏,指导群众写作并刊发他们的作品,还对业余作者专门进行写作技能培训。这些举措收到良好的效果。普通群众成为传播主体,为《解放日报》带来了一股新气象,接近了报纸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第三,典型宣传成为传播的重要形式,引领主流价值观。典型传播是《解放日报》突出的传播方式。《解放日报》大力开展典型报道,推动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方针政策的贯彻与落实。这里以报道吴满有为例进行说明。其主要做法是:通过消息和通讯介绍吴满有的主要事迹,又配发社论使吴满有形象丰满。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通讯《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连年开荒收粮特别多影响群众积极生产》,并配发社论《边区农民向吴满有看齐》,首次介绍吴满有的先进事迹,引起了强烈反响。毛泽东看过报道后,专门找该篇报道的作者谈话,高度肯定宣传吴满有的重要意义。此后,《解放日报》不断丰富吴满有的报道,如社论《吴满有——模范公民》回答农民吴满有为何能成为劳动模范的问题;社论《开展吴满有运动》号召全边区农民以吴满有为榜样,争做农业战绩上的劳动模范。通过宣传并树立吴满有这一典型人物,边区掀起了学习吴满有、争做吴满有运动,有力地配合了边区开展的大生产运动。

第四,传播语言通俗易懂,使报纸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载体。从教育水平看,陕甘宁边区成立前文盲率占90%以上,边区成立后虽然党政军和群众团体都纷纷举办社会教育,但文化教育总体水平落后。这就要求中共的宣传工作善于运用大众语言,将抽象、深刻的道理作深入浅出地解释,让人民群众理解并接受。毛泽东指出:“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的、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解放日报》积极探索运用群众懂得的语言,写他们身边的事、关心的事。毛泽东身体力行,开风气之先。他在《解放日报》撰文,称“八股文”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他把精兵简政方针比喻为“褪去冬衣,穿起夏服”,把八路军、新四军比喻成孙行者和小老虎,要对付日本妖精或日本驴子。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解放日报》对吴满有的宣传,也是推广群众语言的典范。关于吴满有的报道,持续时间长,报道形式多,但文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活泼。社论、通讯、消息是这样,《副刊》也是这样。著名诗人艾青在谈创作长诗《吴满有》的体会时说:“我把我写的《吴满有》拿出来念给他(指吴满有—引者)听——这是我找他的目的。我坐在他身边,慢慢的,一句一句,向着他的耳朵念下去,一边从他的表情来观察他接受的程度,以便随时记下来加以修改”。艾青的话可以作为《解放日报》重视锤炼传播语言,使其让群众熟悉的注脚。

注:

①《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2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658页。

⑤参见杨洪、李转《延安时期解放日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⑥⑨参见陈毅《伟大的二十一年》,《解放日报》1942年7月1日。

⑧参见张心如《学习和掌握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策略》,《解放日报》1942年2月18-19日。

⑩《告读者》,《解放日报》1942年5月14日。

〔责任编辑:潇湘〕

EffectsofYananLiberationDailyonSinicizationandPopularizationofMarxism

YuanBenwen&ZhangZhiyin

Yanan period i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As the vital communications medium for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in this period,LiberationDailyled the rectification movement in Yanan and disseminated Mao Zedong Thought through various forms, such as reporting news , opening supplements and columns and so on, which promoted the Sinic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vigorously.

Yanan period; Liberation Daily;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过程研究——以《解放日报》为考察对象(12JD710071)的阶段性成果。

袁本文,北方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教授 北京 100144;张治银,北方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讲师、博士 北京 100144

K201

A

1001-8263(2014)08-0145-05

猜你喜欢
解放日报全党中国化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百年党史铸辉煌 千里珠江党旗红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解放日报》与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建构(1941—1946)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全党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四位资深理论工作者谈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延安时期博古党报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