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红,李德铭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西安 710049)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先前知识对创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创业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创业者的所有知识资源[1]。个体的先前经验和知识有助于自身发现与其先前经验和知识相关的创业机会[2],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3]、指导企业的行为决策——如雇佣员工、购买设备、缔结联盟、销售产品或服务等[4]。然而,有学者认为创业者的先前经验和知识并非越多越好:当其低于某值时,它们对机会识别有正向影响;当其高于某值时,它们会产生相反作用[5]。还有学者认为,创业者在创业经验方面的知识对企业存活并无显著影响[6]。可见,学术界对创业者先前知识的作用的认识并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类型的先前知识具有不同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先前知识进行细分,进而探究不同类型的先前知识与创业绩效的复杂关系。
此外,在创业者的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动态性影响创业者对市场、顾客、技术、战略等的选择,并且在创业组织学习[7]、创业导向[8]、企业创业战略[9]、技术创 新[10]与创业 绩效的关系中都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
基于已有的理论研究,本文以创业者的先前知识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类型的先前知识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并研究环境动态性对该影响过程的调节作用,在理论上为创业者提供指导性意见。
创业者先前知识的概念来源于创业者的人力资本。学术界多将创业者的人力资本分为一般人力资本和特殊人力资本。一般人力资本包括个体所受的正规教育、工作经历的深度和广度等;特殊人力资本主要涵盖个体在创业前具备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对消费者的了解、对市场的认识和机会识别能力等[11]。
一些学者对创业者的先前知识进行了分类。例如:Shane从创业者识别机会所需的关键性知识的角度,将创业者的先前知识分为市场知识、服务市场知识和客户知识[12];Marvel和Lumpkin将创业者的先前知识分为服务市场知识、顾客问题知识、市场运营知识 和技术知识[13];Wiklund 和Shepherd 将创业者的先前知识分为行业知识、业务知识和创业知识[14];朱秀梅、陈琛和纪玉山根据知识内容将新创企业的知识分为商业知识(市场、行业、产品和技术等)、无形资产(知识产权、技能诀窍和企业品牌等)、组织知识(企业内部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规章制度等)[15]。
通过分析上述分类方式可知:有的分类方式仅基于某个方面,如基于影响创业者识别机会的关键性知识;有的分类方式较为全面,但不同类别有所交叉,如Lumpkin 的分类方式中顾客知识与市场知识、技术知识与产品知识的内容区分度不明显;有的分类方式过于宽泛,涵盖了除创业者个人知识外的其他知识(如组织知识等)。本文从对创业企业而言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技术和市场出发,对创业者的先前知识进行分类,将创业者的先前知识界定为两个维度——技术相关知识和市场相关知识。表1显示了其他分类方法与本文所用分类方法的联系。
表1 本文的创业者先前知识分类方法与其他分类方法的联系
技术相关知识包括与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开发、生产和设计等相关的知识。企业凭借技术相关知识可以实现创新构想、新产品概念,因此此类知识对新产品开发具有重要作用[16]。拥有先前技术知识的创业者相对那些缺乏技术经验的人更容易进行知识技能的转移,这有助于缩短创新活动的时间,并使新创企业实施集中性较高的创新行为[3]。Gilibert、McDougall和Audretsch 认为,无论是技术型创业企业还是非技术性创业企业,都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才能提升创业绩效并实现生存与发展,任何企业都有技术需求[17]。拥有全面的技术知识不仅可以促进新产品的开发,而且有助于简化企业生产、管理等运营过程,最终有助于企业更好、更快地完成计划。因此,技术相关知识对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市场相关知识包括在特定市场中与供应商、开发商和客户等的关系,以及销售技巧或相关资本需求等知识。目前顾客需求逐渐变得多元化和个性化,创业企业要想生存,就要提高搜集、扩散和应用市场情报的能力[18]。如果创业者在创业前就对市场中的顾客有所了解,并对市场运营的相关信息有所掌握,那么这些先前知识可使创业者在新技术、新产品的使用方面发现机会,有助于企业预测市场发展、改进产品与服务、建立强大的市场网络,而这样的强关系网络可进一步使新企业能以较低成本获取资源所有者的信息[19],从而减少获取顾客信息和市场信息以及尝试适合企业运行的成本、提高财务绩效。同时,这也使得创业企业很快融入市场、快速获取市场份额,从而提高企业利润。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创业者的先前技术相关知识对创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H1a);
创业者的先前市场相关知识对创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H1b)。
在中国的转型时期,创业企业的行业环境是动态的、不稳定的[20]。当环境动态性较高时,顾客需求变化很快,市场对技术更新的要求较强烈,随之产生的是创业者的先前技术知识与环境不匹配。高环境动态性带来的高不确定性和低市场可预测性,使得创业者无法准确掌控现在和未来的市场、顾客等方面的环境状况[21]。由于先前技术的使用价值较小,因此创业企业对相关技术知识的需求程度较低。相反,在环境动态性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对市场状况的估计较为准确,先前的相关技术知识对于当下市场也较为适用、不会显得过于陈旧,因此应用先前技术知识能降低新技术开发的成本,并使企业能较快投入市场,使企业能在很好地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减少成本、增加利润,其对企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从而强化了其与绩效的关系。
当环境动态性较高时,创业者拥有先前市场相关知识——如与顾客交流的经验、市场上主要的供应商及制造商等的知识,可以减小创业者选择的盲目性;同时,顾客等市场知识的储备也会为自身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多的一线信息,进一步提升新产品的竞争优势、降低新产品与市场不匹配的风险[22],从而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创业绩效。相反,在环境动态性较低的情况下,创业企业因环境较为稳定而提高了风险承受力,并且资源更易获取[23]。企业凭借拥有市场、顾客知识所获取的优势会相应减弱,因为此时企业基本可以参照创业者原先的做法或竞争者的做法对未来进行预测和规划,无需对市场进行深度调研。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环境动态性减弱了创业者的先前技术相关知识与创业绩效的积极关系(H2a);
环境动态性增强了创业者的先前市场相关知识与创业绩效的积极关系(H2b)。
本文研究的模型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本文的研究框架
本文以西安高新区创业园中的创业者为主要调查对象。选择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的新创企业作为调研目标,最终选取了300个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在进行大面积正式调研前,先选取了10家新创企业的创业者进行预调研,旨在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后全面发放。在正式调研中,共回收问卷176份,问卷回收率为58.7%,其中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为74.0%。
所调查的创业者的统计信息如下:从性别来看,81.2%的被调查者是男性——这符合中国创业现状;从年龄来看,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被调查者占总人数的58.2%;从教育程度的划分看,拥有大专学历的被调查者占总数的43%;从企业年龄来看,被调查者所在创业企业的年龄大部分为1~3岁(33.3%),企业年龄为3~5岁(21.8%)和5~8岁(23.6%)的也较多;从发展阶段来看,调查的创业企业大多处于发展阶段(60.6%);从规模和资产来看,81.1%的企业员工人数小于100人,总资产50万~500万者居多(34.5%),符合创业企业的特性。
本文所用量表的一部分来自现有文献,一部分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对创业者的理解,在措词上进行了一些调整。所有量表都是用Likert五点计分方法来度量的。
1)创业者的先前知识。创业者的先前知识包括技术相关知识和市场相关知识。主要参考Marvel和Lumpkin 已开发的成熟量表并对之进行修改[13],选择8个题项分别详细描述技术相关知识和市场相关知识。
2)创业绩效。采用Zahra和Ireland的相对指标和主观评价的测量方法,让被调研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对本企业与竞争企业进行对比评价,以此衡量企业的创业绩效[24]。其中,所衡量的绩效包括成长绩效和财务绩效。
3)环境动态性。使用Wiklund的量表[25],选取以下4个题项衡量企业环境的动态性:顾客需求变化速度快;市场中现存产品的淘汰速度快;所处行业的技术变革迅速;市场竞争状况难以预测。
4)控制变量。本文选取新创企业的年龄、所处的创业政府环境和市场环境3 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其中,参考蔡莉、柳青和尹苗苗等的量表[26]测度创业政府环境和市场环境,分别用5个具体题项来体现在创业过程中政府给予的支持(即政府环境)以及当地的市场服务(即市场环境)。
利用SPSS13.0软件对以上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各变量的测量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值均大于0.7,说明所有变量的测量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所有题项的因子载荷值都大于0.6,且各变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都较大,说明各题项对变量因子的解释能力很强。综上,各变量量表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都较为理想。
表2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续 表
表3列出了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可以看出,本文中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7,因此不存在“太过相似”的问题,说明所用题项的区分度较好。
表3 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本文使用SPSS13.0软件,通过最优尺度回归对假设进行检验,逐步回归结果见表4。
从回归方程的显著程度来看,Model 1~Model 4的F值都为0.000,具有极高的显著性,说明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线性关系总体上是较为显著的,即所有加入模型的变量组合起来能有力解释因变量。同时,R2值作为回归拟合度随着变量的增加而提高,调整后的R2值同样不断提高,可见,将变量依次引入模型是合理的,增加变量后的模型可对变量间的关系的解释力更强。
1)创业者的先前知识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从表4 中Model 1 和Model 2 的回归结果可知:技术相关知识与创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β=-0.131,P<0.05);市场相关知识与创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β=0.629,P<0.001)。也就是说,创业者的先前技术相关知识对创业绩效具有负向作用,其先前市场相关知识对创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因此,假设H1a不成立、假设H1b成立。
2)环境动态性对创业者先前知识对创业绩效影响的调节作用。
表4 逐步回归结果
将表5 中Model 4 的回归结果与Model 1~Model 3的回归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将创业者的先前技术相关知识和先前市场相关知识与环境动态性的交叉项加入模型后,R2值提高了0.040。技术相关知识与环境动态性的交叉项的回归系数为-0.300(P<0.001),市场相关知识与环境动态性的交叉项的回归系数为0.199(P<0.001)。这说明:环境动态性对创业者的先前技术相关知识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故假设H2a成立;环境动态性对创业者先前市场相关知识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影响,故假设H2b成立。
3)技术相关知识与创业绩效的关系。
由以上分析可知,创业者的先前技术相关知识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即技术知识越多,则创业绩效反而越小——这与假设H1a相反。可能是因为:技术相关知识对促进成熟企业成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不断研发创新的持续推动力,众多对成熟企业的研究也都表明技术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作用,然而中国的创业企业具有所处环境复杂、市场竞争剧烈、社会人口众多、创业失败率极低等独有特点,刚刚起步的创业企业过分重视先前技术相关知识未必是有利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本文将创业绩效分为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27]。其中,成长绩效是指企业生存发展的相关情况,其衡量目标是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占有,主要测度指标包括市场份额增长、企业声誉、生产率增长以及雇员增长等非财务指标。财务绩效的反映则多是那些客观的、与利润相关的数字,其衡量目标是反映现阶段企业的盈利状况,主要测度指标包括销售增长、利润增长、销售回报率及资产回报率等。从这个角度看,技术知识对两者的作用可能存在很大差别。
本文将市场相关知识作为控制变量,分别验证技术相关知识对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的影响。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验证,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技术相关知识对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
由表5可知,技术相关知识与财务绩效的回归系数为-0.137(P<0.05),与成长绩效的回归系数为0.193(P<0.001)。可以看出,技术相关知识对财务绩效产生负向影响,而对成长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
1)技术相关知识对创业企业的财务绩效具有负向作用的原因。
首先,技术的更新换代是迅速的,创业者拥有的先前技术知识只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是适用的[28]。陈旧的技术不仅不会使企业获得市场的认可、得到高额利润,反而会使创业绩效严重下滑,甚至使企业被市场所淘汰。其次,创业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生存,创业者的先前技术相关知识会使创业企业将进入市场的精力分散到技术的使用和研发上。而新手创业者一般缺乏充裕的财务资本,为了生存不得不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来获取资源。然而,技术的使用和研发所耗用的资金是十分巨大的,而创业企业刚刚进入市场,其技术和产品还未被认可,此时企业没有办法弥补技术研发所投入的高额成本,这会使绩效不容乐观。因此,技术知识对创业企业的财务绩效具有负向作用。
2)技术相关知识对创业企业的成长绩效具有正向作用的原因。
满足客户需求是任何企业很重要的任务之一。顾客需求的变化使得企业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技术知识是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16]。及时研发或更新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有利于企业快速打入市场、增加市场份额、提升企业声誉。市场规模的扩大会带来员工数量的增加。另外,技术知识还可优化企业生产、管理等运营过程,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完成计划,从而提高了生产率。由此,技术知识对创业企业的成长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本文研究细化了创业者先前知识的研究,将创业者的先前知识区分为技术相关知识和市场相关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创业者的先前知识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第一,创业者的先前技术相关知识和市场相关知识对创业绩效的作用是不一致的:创业者先前的市场相关知识更能促进整体创业绩效的提高,而技术相关知识主要促进创业成长绩效的提高。该结论的理论贡献在于:分别探讨了技术相关知识和市场相关知识对创业绩效的作用,并将创业绩效分为成长绩效和财务绩效,进一步分析了技术相关知识对两类绩效的影响,打破了以往“知识对绩效有正向影响”的单一认识,为全面认知创业者的先前知识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面对中国创业失败率极高的现状,创业者必须对先前知识的储备进行充分的认知和把握。新企业在创建时面临一系列的进入壁垒,在资金、运作、人员和市场等方面都面临诸多困难。创业企业应以实现生存为第一目标,而能生存下去的企业一定是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要实现生存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市场相关知识的支撑,如在与客户、供应商等交流方面、市场运作方面的直接经验和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新创企业克服进入壁垒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创业企业不重视市场相关知识的拥有,企业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另外,虽然企业凭借技术知识可在未来获取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的成长绩效,但是过分关注与使用技术相关知识会对创业财务绩效产生负面效应。总而言之,为了获得更好的创业绩效,企业在创建时一定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先将重心放在把握市场上,使企业先站稳脚跟。
第二,环境动态性对创业者的先前技术相关知识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而对创业者的先前市场相关知识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该结论的理论贡献在于:运用环境动态性的相关理论,探索其对创业者的先前知识与创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为环境动态性作用于其两者间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理论补充。
鉴于此,创业者需要时刻关注环境动态性对自身企业的影响。环境动态性的存在,要求创业者对技术相关知识和市场相关知识的运用进行区别。在转型环境下,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变化迅速、技术变革和产品淘汰的速率越来越快、企业预测市场的难度急剧增加,加之技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静态的先前技术知识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也就略显薄弱。而市场相关知识是相对较为隐性的知识,包括与顾客、供应商和开发商交流的经验等,拥有该类知识可使企业在高动态环境下迅速获得市场认可,从而获取高额利润和高市场份额,最终实现更高的创业绩效。
也就是说,在高动态性环境下,创业企业应更关注对先前市场相关知识的学习,利用创业者的先前市场知识与这些市场相关者(顾客、供应商、制造商和开发商等)进行更密切的交流,从而使企业在动态环境下不断发展;同时,创业企业要注意环境动态性对技术相关知识与绩效间关系的影响,在高动态性环境下缩减对技术相关知识的投入,以保证企业先实现生存、再不断创新研发以获取好的成长绩效。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数据收集的主要对象是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业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的随机性,使本文具有一定的地域狭隘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针对其他地区进行问卷调研,以验证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另外,在调研过程中,被调查者主要是创业者本人。未来可进行创业团队的研究,研究创业团队的先前知识以及团队成员知识的互补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从而为创业团队成员的选择提供指导。
[1]BRUSH C G,GREENE P G,HART M M.From initial idea to unique advantage:the entrepreneurial challenge of constructing a resource bas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1,15(1):64-78.
[2]SHEPHERD D A,DETIENNE D R.Prior knowledge,potential financial reward,and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29(1):91-112.
[3]买忆媛,姚芳.创业者先前技术经验对创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9):184-189.
[4]WEST G P,NOEL T W.The impact of knowledge resources on new ventur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9,47(1):1-22.
[5]UCBASARAN D,WESTHEAD P,WRIGHT M.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by experienced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9,24(2):99-115.
[6]BRÜDERL J.Dynamic career models and inequality research[J].SociologicalMethods&Research,1992,21(1):3-24.
[7]陈国权,王晓辉.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24(1):52-59.
[8]朱秀梅.资源获取、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26(3):589-596.
[9]张映红.动态环境对公司创业战略与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05-113.
[10]马文聪,朱桂龙.环境动态性对技术创新和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研究,2011,29(3):454-460.
[11]张帏,陈琳纯.创业者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创业过程的影响[J].技术经济,2009,28(8):22-27.
[12]SHANE S.Prior knowledge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J].Organization Science,2000,11(4):448-469.
[13]MARVEL M R,LUMPKIN G T.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uman capital and its effects on innovation radicalnes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7,31(6):807-828.
[14]WIKLUND J,SHEPHERD D.Knowledge-based resources,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and the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ss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13):1307-1314.
[15]朱秀梅,陈琛,纪玉山.基于创业导向、网络化能力和知识资源视角的新创企业竞争优势问题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5):9-16.
[16]徐彪,张骁.组织知识、学习导向与新产品创新绩效[J].管理科学,2011,24(4):32-40.
[17]GILBERT B A,MCDOUGALL P P,AUDRETSCH D B.Clusters,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examin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8,23(4):405-422
[18]NARVER J,SLATER F.The effect of a market orientation on business profitability[J].Journal of Marketing,1990,54(3):20-37.
[19]COLEMAN J S.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8(11):95-120.
[20]TANG Z,TANG J.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SME performance in China′s changing environment: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strategies[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2,29(2):409-431.
[21]SIMERLY R L,LI M.Environmental dynamism,capit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a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and an empirical tes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1):31-49
[22]汪涛,何昊,诸凡.新产品开发中的消费者创意——产品创新任务和消费者知识对消费者产品创意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0(2):80-92.
[23]KREISER P M,MARINO L D,WEAVER K M.Assessing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scale:a multi-country analysi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2,26(4):71-94.
[24]ZAHRA S A,IRELAND R D,HITT M A.International expansion by new venture firms:International diversity,mode of market entry,technological learning,and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5):925-950.
[25]WIKLUND J,SHEPHERD D.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small business performance:a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5,20(1):71-91.
[26]蔡莉,柳青,尹苗苗,等.创业环境的“双元”结构研究[J].创业管理研究,2011(1):25-35.
[27]COVIN J G,SLEVIN D P,COVIN T J.Content and performance of growth-seeking strategies:a comparison of small firms in high-and low technology industri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0,5(6):391-412.
[28]甘路明,潘惠,刘景江.企业技术知识管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3,21(2):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