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模糊综合评价

2014-12-02 01:14夏恩君
技术经济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开放式相关者网络平台

夏恩君,邓 倩,张 明

(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1 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创新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发生了极大变化,企业花费高成本依靠内部资源开展创新活动,已难以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满足高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企业要想争取制高点,就必须寻求合作,有效地从外部获取资源和技术,“开放式创新”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导模式。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给企业提供了高效利用外部信息和资源的工具——社区网络。社区网络是从未谋面的人们在互联网上不受地理制约、基于相同目标进行沟通交流、创建联结的网络平台,是包含论坛/BBS、公告、新闻组、讨论组、贴吧等多种沟通方式的互动交流平台。企业可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来快速、有效地实现创新。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沈必扬和池仁勇提出创新网络中的创新主体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能有效激发和促进企业创新,它们的相互信任有利于知识技术的传递,进而有助于促进产品创新速度的提升[1]。黎继子和蔡根女认为,创新网络是企业实现创新的战略组织形式,有助于交易费用的降低和组织学习资源的互补[2]。高勇、钱省三和李平等认为,创新网络是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网络系统,是在长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相互合作与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纵向可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横向可延伸到供应商[3]。

Martinez-Torres、Toral和Barrero 认为,随着新Web 2.0技术的发展,在线社区成为互动沟通和开展大众活动的普遍平台,能够非正式地将人们绑定在一起分享经验。他们还探究了成功社区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路径,提出了更加快速而有效的创新方式[4]。Woodlock提出开放式创新社区的建立使得合作成员关系成为一种重要机制,认为在线网络对电子合作技术的应用具有突出影响,并通过实证调查发现最新的开放式社区能够有效控制技术的使用[5]。Mühlhaus、Weiber和Kim 认为开放式创新社区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开放式创新研究的重要主题,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别解释了开放式创新社区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创新社区概念模型,提出了影响创新社区取得成功的因素[6]。Faraj、Jarvenpaa和Majchrzak 提出社区网络是一种独特的虚拟组织,能够在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范畴下实现知识合作,社区中人际关系的张力波动能够有效促进知识合作的进行[7]。

虽然有关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尚缺乏关于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中各主体的系统分析和社区网络创新能力评价。本文以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为研究对象,分析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参与主体,构建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概念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

2 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概念模型

2.1 参与主体

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创新不再以传统的单一方式进行,而是转变为全局性、系统性的活动。陈钰芬和陈劲认为,开放式创新的参与主体包括9类——企业全体员工、领先用户、供应商、竞争者、大学、研究机构、技术中介、知识产权服务者和政府机构[8]。本文以现有文献为基础,结合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特点,将参与主体分为研发单位、供应商、竞争者、金融与风险投资机构、政府机构、全体员工、用户和其他成员,如图1所示。

研发单位具有丰富的学术资本、智力资本以及研发人力资源,具有重要的创新理论和技术积累优势。供应商作为原材料和相关零部件的生产供给者,在产品的关键技术方面具有巨大优势[9]。竞争者是企业行为和结果的直接影响者,企业只有管理好竞争对手才能取得胜利[10]。金融与风险投资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进行支持,是企业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政府为企业提供了良好发展的社会氛围,通过颁布并实施法律法规、调节市场等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巨大影响。全体员工、用户和其他成员等是潜在的重要创新源,能敏锐地观察到企业的经营运作状况和顾客的实际需求,能够增强企业创新活力。

图1 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中的参与主体

2.2 概念模型

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概念模型主要包括3大部分——核心企业、社区网络平台以及包括全体员工、全体用户、供应商、竞争者、研发单位、金融与风险投资机构、政府机构和其他成员在内的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参与主体,如图2所示。

各参与主体通过参与社区网络平台上的创新项目,根据自身的创新作用定位为项目领导者、开发者、促进者和用户4类角色,聚集并参与企业的创新活动。在社区网络平台中,各参与主体通过沟通和交流来产生头脑风暴,从而形成新思想和新理论,为企业创新提供所需的信息、知识和技术。同时,社区网络也向各参与主体反馈信息,促使它们对创新活动进行相应的改善,调整相应的资源、资金和设施的投入方式和规模,从而进一步提高创新相关者与企业的合作效率、加强合作关系。核心企业、社区网络平台以及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参与主体相互作用来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提高创新效率、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3 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能力的模糊评价模型

3.1 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创新能力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综合能力系统,是企业和创新相关者基于社区网络平台来完成创新活动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是由核心企业、社区网络平台和创新相关者三部分构成的系统网络,本文以此为基础,从核心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社区网络平台的网络能力和创新相关者的创新能力3个方面构建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图2 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概念模型

1)核心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关于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国内外研究成果虽颇多但并未有统一界定。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特点,将社区网络核心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分为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和创新生产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反映了企业在创新活动中投入创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分为研发投入能力和非研发投入能力。其中,研发投入主要是指在创新研发过程中投入的人员、资金和设备,非研发投入主要是指用于专利技术改造、引进费用以及将之消化、吸收、应用的费用。创新研发能力是企业把握技术发展方向,解决技术难题,模仿、改进和应用现有技术,对理念进行创新及设计的能力,包括技术选择能力、技术解决能力、模仿应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创新生产能力是企业实现创新、将研发成果转化成最终产品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设备、工人和生产资源的利用以及生产工艺创新上,主要包括生产设备的先进性、技术工人的整体技术水平、生产资源的利用能力、生产工艺设计能力。

2)社区网络平台的网络能力。

社区网络平台将核心企业与创新相关者聚集并联结,实现彼此的共享与互动,同时将信息作为重要资源反馈给核心企业、创新相关者,从而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本文认为,社区网络平台的网络能力主要由社区网络平台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信息反馈控制能力组成。社区网络平台的管理能力主要是指对常规事件和非常规事件的管理能力,前者主要体现在界面运行能力、进入退出和参与社区活动的制度和契约规定、社区中创新成果的质量控制能力上,后者主要体现为对突发问题的紧急应对能力和对潜在问题的预测能力。社区网络平台的协调能力主要体现为对参与社区网络平台互动的各方进行协调统一的能力,具体指标包括社区网络各成员联系频繁程度、目标一致度、合作密切程度、信守诺言程度和项目合作成功率等。信息反馈控制能力主要是指搜集、加工处理、传输信息的能力,包括搜集信息能力、加工处理信息能力、传输信息能力和反馈信息有效程度。

3)创新相关者的创新能力。

创新相关者的创新能力包括各创新相关者的自身能力和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能力。按创新相关者的类型,可将创新相关者的创新能力分为政府的扶植能力、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能力、研发单位的研发能力、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相关企业的创新合作能力、用户和员工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建立的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2 模糊综合评价

企业开放式社区网络的创新过程相对较复杂和多样,评判对象和要素相对较多,其创新能力评价是一种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本文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评价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能力评价过程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能整体性、综合性地评价对象对多个方面的隶属度等级情况。其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得到评价指标集U={U1,U2,…,Un}和指标评语集V={V1,V2,…,Vm}。

第二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向量W=(W1,W2,…,Wn),且W1+W2+…+Wn=1。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首先邀请若干位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判断,据此构建判断矩阵,并进行综合权重处理,得到群组权重的总体标准差,判断结果是否趋于一致,最终得到指标权重向量。

第三步,进行要素评判,得到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R=(R1,R2,…,RN)T。本文采用隶属函数评价指标的等级。隶属函数法的原理是:利用数学方法处理无量纲化后的指标值,进而求出评价指标值属于每个评价等级的比重和评价指标隶属度向量。

第四步,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为:

本文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对综合评价分值进行判别。当最大隶属度低效甚至无效时,需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单值化处理,从而得到评价结果。

4 实证研究

鉴于目前应用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主要是一些大型高科技企业,本文以Z公司为例进行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Z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高科技通信设备上市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产品涵盖无线、核心网、接入、承载、业务、终端、云计算、服务等高科技领域。Z公司响应国家自主创新的号召,坚持开展持续的开放式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通过调研发现,其开放式创新网络社区主要包括个人空间、技术社区、公告信息、文档、服务和知识库6大板块,其网络社区构建完善、界面完整、运行良好,创新相关者通过注册可自由地进入社区网络、参与创新活动并发挥自身作用。由此可见,其社区网络符合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特点和要求,对Z公司的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进行实证研究能为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构建及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4.1 指标评语集及评价指标集的构建

本文的创新能力分评语集V={V1,V2,V3,V4,V5}={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很差}。本文采用百分比制衡量评语集中的等级,优秀对应[90,100]、良好对应[70,90)、中等对应[50,70)、较差对应[30,50)、很差对应[0,30)。评价指标集如表1所示。

4.2 指标权重的赋值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首先,请开放式创新和创新社区研究领域的5位专家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从而获得判断矩阵。然后,通过几何平均、归一化、一致性检验、综合权重处理等,得到综合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Z公司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

4.3 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由于指标的定性数据是公司的重要信息,因此较难获得。本次调查问卷中的指标都为定性指标,因此不需要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可直接确定指标的隶属度。本文共向社区网络平台的参与者、Z公司中与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相关的管理人员、研发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顾问、学者等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83份。对调查问卷中每个指标的每个等级对应的被调查者数量进行汇总,并计算其在全部样本数中的比重,可得到各指标的隶属度,如表3所示。

表3 Z公司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隶属度

4.4 单项评价及综合评价

单项评价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是进行综合评价前的基础性和过渡性的分析评价。本文首先对Z公司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创新能力进行单项评价,然后基于单项评价结果进行整体综合评价。根据表2所示的各指标综合权重建立指标权重向量W,根据表3所示的评价指标隶属度建立各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R,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Z=W×R得到评价结果向量,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评判,从而得到单项评价向量:社区网络核心企业自身创新投入能力的模糊评价向量Z1=(0.2917,0.2976,0.2684,0.1456,0);社区网络核心企业自身创新研发能力的模糊评价向量Z2=(0.3782,0.1280,0.4094,0.0801,0.0043);社区网络核心企业自身创新生产能力的模糊评价向量Z3=(0.1946,0.3927,0.353,0.0614,0);社区网络平台协调能力的模糊评价向量Z4=(0.1894,0.4306,0.3282,0.0632,0);社区网络平台信息反馈控制能力的模糊评价向量Z5=(0.2061,0.531,0.1668,0.0961,0);社区网络平台管理能力的模糊评价向量Z6=(0.1965,0.3984,0.2543,0.1259,0.0249);创新相关者创新能力的模糊评价向量Z7=(0.0794,0.3841,0.2656,0.2099,0.0617)。

以最大隶属度原则为判别原则,以最大隶属度的等级作为最后的评价等级,对以上7个模糊评价向量值进行判断,可得:Z公司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核心企业自身的创新投入能力和生产能力、社区网络平台协调能力、信息反馈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创新相关者的创新能力属于“良好”等级;其社区网络核心企业自身的创新研发能力属于“中等”等级。

按顺序将7个指标的模糊评价向量进行组合,得到Z公司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R:

同时,由指标权重可知,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能力的 综合权 重向量W=(0.1199,0.1007,0.0985,0.1857,0.2092,0.1509,0.1351),由模糊综合评价模型Z=W×R,可得Z公司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能力的模糊评价向量Z=(0.2109,0.3903,0.2763,0.1108,0.0125)。

根据结果可知,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Z公司的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能力属于“良好”等级,同时处于“优秀”和“良好”等级范围内的隶属度达到0.6012,表示Z公司的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创新效果处于良好到优秀范围内的可能性达60.12%。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显示出较好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

5 结语

设计和构建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实施评价,帮助企业找出创新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并给予改进的方向。由上文评价结果可知,Z 公司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创新能力虽然属于良好水平,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得出以下启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一,“社区网络核心企业自身创新研发能力”指标的得分较低,属于“中等”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自身创新研发能力不足,这也是目前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就企业内部而言,企业要更重视开放式创新的研发投入,明确开放式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创新能力。企业要随着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发展完善开放式创新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为进行开放式创新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创新研发能力的提升与人的因素息息相关,企业要加强人才引进,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进入企业进行创新研发。

其次,技术选择和技术解决能力是企业自身创新研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加强与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和资助下建立所在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监测与预测系统,为企业进行整体化预测和系统化选择提供针对性的创新方向。企业借助技术发展趋势监测与预测系统来认识和把握科技发展方向,从中发现自身问题和差距,并寻找和识别适合企业发展的创新方向、优化企业内外资源配置,从而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技术选择和技术解决能力,进一步增加自身研发能力。

第二,“社区网络平台管理能力”和“创新相关者的创新能力”两项指标的最大隶属度都偏低,且这两项指标下的多个二级指标也存在隶属度相对偏低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社区网络构建不完善、未有效吸引和聚集众多创新相关者并发挥其优势和作用、未充分利用社区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协作创新等问题。本文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解决以上问题:

首先,企业要完善社区网络平台的管理制度和机制。企业在运行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的过程中,要不断改进界面结构,使之更加人性化、易于操作,从而提高其运行效率;要持续控制和维持创新质量,完善社区网络平台的实名注册制度,对平台中的创新活动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和反馈;要完善和提升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机制和对潜在问题的预警机制,从而更好地协调和处理问题。

其次,企业要完善沟通机制,加强网络信息公开制度。创新相关者的彼此独立和信息不对称促使企业需要设立更多的沟通方式和渠道,构建长效的沟通机制,从而促进各创新相关者的交流,促使创新相关信息能够完整地、自由地在各创新相关者之间流动,通过信息的有效流动来增进企业与各创新相关者的沟通和联系。沟通机制的建立使得信息传递畅通,企业还需要加强网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通过企业自身内部的公司治理来规范管理,为社区网络的各创新相关者提供真实、实时的透明化信息,为各创新相关者树立真实和真诚的形象、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有利于各创新相关者对企业进行评估与合作。创新网络合作只有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长久和稳定。

[1]沈必扬,池仁勇.企业创新网络: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个新范式[J].科研管理,2005(3):34-40.

[2]黎继子,蔡根女.技术创新网络与隐性知识流转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5):36-39.

[3]高勇,钱省三,李平,等.区域创新网络形成的机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5):166-168.

[4]MARTINEZ-TORRES M,TORAL S,BARRERO F.The role of Internet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software projects[J].Internet Research,2010,20(1):72-86.

[5]WOODLOCK P.Technology adoption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1,11(1):133-145

[6]MÜHLHAUS D,WEIBER R,KIM J.A conceptual approach to modelling the success of communities of innovation[J].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Business Excellence,2012,23(9/10):1013-1034.

[7]FARAJ S,JARVENPAA S,MAJCHRZAK A.Knowledge collaboration in online communities[J].Organization Science,2011,22(5):1224-1239.

[8]陈钰芬,陈劲.开放式创新:机理与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0-60.

[9]VON HIPPEL E.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10]王圆圆,周明.企业开放式创新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J].市场研究,2008,4(4):49-52.

[11]王文亮,冯军政,郭爱民.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模糊综合评价[J].经济经纬,2008,(1):23-25.

[12]LORENZO B,DAVIDE C,VITTORIO C.How to use pilot projects to implement open innov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0,14(6):1065-1097.

[13]EUCHNER J A.Two flavors of open innovation[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0,53(4):7-8.

[14]BAHEMIA H,SQUIRE B.A contingent perspective of open innovation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J].Organization Science,2010,14(4):603-627.

[15]陈鹏超.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16]吕震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开放式相关者网络平台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