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培青 (河南省民权县人民医院,河南 民权 476800)
由于女性生殖道支持组织的缺陷,使得生殖道膨出从而导致其盆腔脏器脱垂,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改变因盆腔脏器脱垂带来的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我院在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采取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5月~2013年6月期间,选取70例因盆腔脏器脱垂行盆底重建术患者,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50.5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年。随机分成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其中观察组阴道前壁脱垂3度15例,4度6例,盆腔缺陷14例;对照组阴道前壁脱垂3度13例,4度9例,盆腔缺陷1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观察组行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采取硬膜外全麻方式,取截石位,先行阴式子宫切除,关闭盆腔腹膜,切开阴道前壁至断端,分离阴道膀胱筋膜至闭孔侧窝;切开阴道后壁,分离后壁及下推分离直肠,维持坐骨棘水平[1]。对断裂的耻骨宫颈筋膜进行间断缝合,设计补片,把补片修剪成上中下吊带,长大约分别10 cm、10 cm、13 cm。经闭孔穿刺完成盆底重建,在约4 cm水平阴蒂外及闭孔内上缘,定位穿刺点,由外往内进行穿入至耻骨降支上缘内侧穿出,放置上路吊带补片[2]。在距离前路穿刺点1 cm,下方3 cm的位置开中路穿刺点,同前路穿刺点完成穿刺,放置中路吊带补片。后路穿刺点在肛门3 cm及下3 cm处,切口0.5 cm,在肛诊指示下穿刺,最终放置下吊带补片,完成后路穿刺。此外,对照组采取传统盆底重建术。
1.3 观察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术后置管和留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对比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手术期间出血量以及盆底重建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5.7%,对照组术后并发症10例,并发症发生率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和置管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min)血量(ml)术后置管时间(d)留院时间(d) 3563.1±10. 487.5±12. 42.7±1. 96.9±1.7对照组 3566.2±12. 186.8±14. 35.5±1. 810.2±2.1 P值观察组>0.05 >0.05 <0.05 <0.05
盆腔脏器脱垂患者(POP),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其生殖道的组织损伤,造成盆底支持组织缺陷,从而使得盆腔器官位置下移及其功能出现异常的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POP患者这些临床症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保障该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3]。传统盆底重建术作为治疗POP的传统手术,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因不能很好地修补盆底组织的缺陷,从而具有高复发率;切除阴道壁黏膜,缩小阴道的深度和宽度。而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则可以减少传统手术带来的各方面问题,因其手术中不需要切除阴道壁黏膜,所以很好地保留了阴道的原有功能,并通过补片对盆底组织缺陷进行了有效修补,并且新补片的放置,促使盆底组织形成新的人工韧带,从而达到支持盆底组织和恢复盆腔脏器各功能的效果。由于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不需要经过腹腔,从而对肠道功能不造成影响,达到减轻手术疼痛感和加快术后恢复时间的目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采用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其临床疗效比传统盆底重建术更为显著,其中观察组阴道前壁脱垂3度15例,4度6例,盆腔缺陷14例,均得到恢复。
综上所述,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女性POP能够达到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1] 纪丽伟,虞 晴,刘 明,等.改良式盆底重建术在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0,12(16):123.
[2] 刘春玲.改良盆底重建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1(19):145.
[3] 李晓芳,罗长华,邢 辉.改良全盆底重建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17(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