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勃,蒋 宇
(成都市城市环境管理科学研究院,成都 610031)
近年来,成都市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发展,2006年起建立了“户集、村 (组)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体系,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但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数量的急剧增长,使得现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面临巨大压力,生活垃圾减量化成为大势所趋。2011年起成都市14个郊区 (市)县先后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试点,本文通过对区 (市)县试点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总结了一些试点经验,希望对成都市农村地区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有所帮助。
截止2012年,成都市共有651个涉农社区和1895个农业村,全市农村村落的分布格局受地形影响明显,呈大散居、小聚居的空间分布特征。据统计资料,2012年成都市常住人口达1417.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527.76万,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7%,大部分农村居民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其余散居在东、西及北部丘陵山地地区。
2012年成都市生活垃圾产量约为11000吨/日,其中农村生活垃圾产量约为3000吨/日,约占全市生活垃圾产量的27%。受农村村落分布格局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产生源分散,源头产量较小。根据近几年监测资料,成都市部分郊区 (市)县生活垃圾成分如表1所示。
在调研过程中,各郊区 (市)县也对农村生活垃圾中产生的可回收物含量进行了大致统计,其结果见表2。
表1 部分郊区 (市)县生活垃圾成分组成Tab.1 Components of domestic waste of several suburban counties (%)
表2 各区 (市)县农村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含量Tab.2 The recyclable contents of the domestic waste of rural areas in studied counties (%)
从表2可以发现,彭州市、都江堰市和崇州市生活垃圾中“纸类、橡塑类、纺织类、玻璃类和金属类”含量与可回收物含量差异较大,成都市其它郊区 (市)县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中“纸类、橡塑类、纺织类、玻璃类和金属类”含量大致在20%左右,这与文献中报道的国内一些城市的情况基本相同[1~3]。从表2可以看到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含量却不足10%,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纸类、橡塑类、纺织类、玻璃类和金属类”垃圾并不适宜回收利用,未作为可回收物进行统计。在实际走访中还发现,农村生活垃圾中包装材料、塑料袋和饮料瓶等难降解物呈增多趋势,垃圾中厨余泔水极少,而由于农林业种植的缘故,菜叶、树叶、杂草和瓜果皮等植物类垃圾含量较高。
由于试点工作由各郊区 (市)县自行组织实施,从而造成各郊区 (市)县对农村生活垃圾不同的分类方式,分类类型从3类~6类不等,名称也各不相同,如表3所示。
表3 各区县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式Tab.3 The classification kinds of the domestic waste of rural areas in studied counties
续表3
总体上来说,各郊区 (市)县分类方式及各类具体涵盖范围差异不大,主要包括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可利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及其它垃圾等几类。其中主要几类垃圾的去向如下:
农村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废金属、废纸、废塑料、玻璃等,占可回收垃圾总量的80%以上,是农村生活垃圾中能够回收的主要再生资源。由于各区 (市)县基本设立了村、镇两级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或预约回收点,因此可回收垃圾通常由居民和保洁员交给回收站点进行回收。
农村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和“可利用垃圾”其实主要以菜叶、果皮、杂草、树叶等植物类为主,以及少量的食物残余等,主要通过设置生物降解池,利用土壤自净作用,采用堆肥、掩埋的方式进行就地处理。少量的建渣、煤渣等用于道路回填实现就地利用。
其它垃圾则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收运至卫生填埋场或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而有毒有害垃圾由于收集量较少,又无处理设施,目前主要暂存在库房或混入其它垃圾处理。
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试点是以“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体系为基础,以“分类投放、二次分拣、分类运输”为重要手段。农户在家中对垃圾进行分类后,投放到收集点的分类垃圾桶中,保洁员对收集点的生活垃圾进行二次分拣,主要挑选出可回收垃圾。保洁员将可堆肥的树叶、杂草、菜叶等送往就近的生物降解池掩埋,可回收垃圾送往回收点,其它垃圾运至垃圾收集站或转运站进行转运至填埋场或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典型流程如下图。
图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流程图Fig.Flow chart of rural domestic waste classification and collection
自2011年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经过两年的不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初见成效,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效果明显 (表4)。
1.4.1 管理机构
为更好地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区(市)县采取不同方式指定或新设了管理机构。一是由区 (市)县政府牵头,通过镇、村成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方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政府统一领导,各乡镇逐级落实,如温江区、双流县;二是由区 (市)县城管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实施的具体方案并负责指导下辖各个乡镇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个乡镇具体负责下辖各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其他职能部门予以配合,如龙泉驿区、青白江区、蒲江县;三是通过成立专职办公室的方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如都江堰市。
表4 2012年各区 (市)县农村生活垃圾减量比例Tab.4 Reduction ratios of domestic waste in rural areas in 2012
1.4.2 资金保障
各区 (市)县从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经费中安排部分经费作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工作经费,同时成都市市级财政也安排少量经费补贴给各区 (市)县。各区 (市)县根据财力多少投入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体系的资金差异较大,据统计,2012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体系县级财政投入从900万~5700万不等,总投入约3.2亿,全市农业人口人均投入约60元。
1.4.3 政策制度
各区 (市)县为了推进和指导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都自行制定了一些相关制度,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建立目标考核制,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或考核目标,制定考核办法,对整体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考核;二是制定具体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管理制度,明确具体的管理要求和做法,指导分类工作的开展;三是建立激励制度,以经济利益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1.4.4 宣传引导
各区 (市)县采取了多种方式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宣传。如在电视、移动传媒等投放生活垃圾分类的公益广告;在小区、道路等设置平面公益广告和宣传栏;印发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小手册,保洁员上门宣传等。通过多渠道宣传,加深了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在两年多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试点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值得借鉴和重视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两年多的分类实践结果表明,分类类型越多,农村居民投放的准确率越低,因此农村居民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只宜粗分。一方面受知识文化和认知水平限制,现阶段城乡居民对生活垃圾如何分类普遍存在认识不足,面对种类繁多的生活垃圾,按照什么标准归为哪类难以把握,导致分类投放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另一方面,虽然分类垃圾越单一,利用价值就越高,但即使分类方式达到十几类仍然不能解决分类垃圾的单一性,反而会使得分类工作繁琐复杂,也容易让人倦怠,不适合国情,难以长期推广;其三,现阶段也无法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农村居民进行细致培训和宣传。因此,现阶段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宜粗不宜细,家庭分类方式采用简单的干湿分类更为适合。
对居民粗分的生活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是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农村生活垃圾二次分拣是在农村居民家庭分类的基础上,由保洁员从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中进一步将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分拣出来,便于后续运输和处理。二次分拣对生活垃圾进一步细分,虽仍然是垃圾粗分过程,不能使分类垃圾单一化,但可初步实现分类垃圾的性状大致满足回收利用和处理处置的基本要求,为垃圾的后续利用处理奠定了基础。从成都市的实践来看,农村居民分类投放的准确率不高,垃圾桶内垃圾混合现象时有发生,各郊区 (市)县从实际需要出发考虑了二次分拣环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现行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体系与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差异最大的地方是存在大量的农村保洁员。保洁员直接接触农户,将少量分散的垃圾集中起来,是垃圾收集环节的结束,也是垃圾密闭化运输环节的开始,其在垃圾收运流程中所处的位置非常适合二次分拣的实施。通过保洁员进行二次分拣既可以在源头上实现生活垃圾的细致分类,又能避免单独建设大中型分拣设施的问题,从而节省了土地和投资。由于各收集点的生活垃圾收集量相对较小,二次分拣对保洁员的工作量增加较少,而分拣出的可回收垃圾则能补贴保洁员收入,同时部分郊区 (市)县还新增了对保洁员的分拣奖励,从而调动了保洁员参与二次分拣的积极性。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是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仅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就涉及了市、区、镇、村多级政府的环卫、农委、环保、商务、发改、财政等多个部门。为了保持分类收运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仅靠环卫主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当试点过程涉及其他部门协同工作时,环卫主管部门制定的分类实施方案和措施往往得不到较好的落实,责权不匹配的矛盾表现突出。因此建立一个跨部门的专职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协调和理顺部门之间的各种关系,建立统一的目标责任体系,才能推动和保障分类收运处理的长期正常运行。从成都市的实践来看,由政府牵头或跨部门的专职机构牵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效果更好一些。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仅靠宣传引导和行政手段都难以保证居民分类的自觉性和分类准确性,因此利用经济利益驱动成为较好的选择。通过经济利益将参与分类收运处理工作的各方紧密联系起来,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团体、居民个人都能够从垃圾分类中得到实利,才能实现分类收运处理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经济利益驱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府部门建立激励奖惩机制,与目标责任体系挂钩,调动政府部门的积极性,保障分类收运处理体系的正常运转;二是经济惠民,要让参与分类活动的社会团体和居民个人都能获得一定利益。如龙泉驿区,农户和保洁员除了通过垃圾回收使增加部分收入外,还可以通过考核评比获得额外奖励,从而调动了农户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相较于现在的混合收运处理,收运处理更加复杂,并需要增加一些分类收运处理的设施设备,诸如分类垃圾桶、专用垃圾车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厨余垃圾处理厂、有毒有害垃圾暂存和处理厂等设施设备都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的硬件基础和重要组成,缺一不可。成都市部分郊区 (市)县分类收运处理设施设备还不完善,特别是有毒有害垃圾处理设施和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效果。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是深化农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无论是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还是人员培训宣传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需投入的资金也不同,从成都市各郊区 (市)县试点实践结果来看,目前全市农业人口人均投入60元还远不能满足需要,而分类效果较好的温江区和蒲江县等区县农业人口人均投入均超过了80元,资金投入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效果的影响可见一斑。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是一项长期性和创新性的工作。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实践成效明显,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借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经验和做法或许能成为破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题的关键,值得我们去尝试。
[1] 顾卫兵,乔启成,花海蓉,等.基于南通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分类收集效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6):16112-16114.
[2] 刘鑫洋,陈方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可行性初探[J].焦作大学学报,2014,28(1):95-96.
[3] 郑 好,梁成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10,(19):22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