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彩彩 潘玉华 杨 蒨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2013年的预期经济增长率甚至低于8%。而在同一阶段,天津的经济增长率却逆势上扬,近几年其经济增长率连续实现全国各省市第一名(图1)。为什么天津能取得如此高的经济增长率呢?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滨海新区的贡献。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特别是在2006年滨海新区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以后,其增长速度明显加速,维持在超过20%的高水平,其对天津市的经济增长贡献已从40%增加到近60%。
在经济增长核算理论中,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构成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其中TFP作为现代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滨海新区为何能取得如此之高的增长率呢,已有的研究发现滨海新区自成立以来,TFP增长率均高于天津市和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天津滨海新区的增长中全要素增长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1 全国/天津市/滨海新区GDP增长率比较
然而,这一趋势近年来有转变的趋势,特别是2008年以后增长率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与天津市TFP下降的趋势基本一致(图2)。对TFP的研究繁多,尤其是近来受到学者们重视,原因在于传统的方法主要是测算TFP,而现在可以通过对TFP的分解寻找影响TFP增长的主动力,更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我们借鉴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将TFP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变化和规模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滨海新区的全要素增长率。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理论模型和数据来源;第四部分是TFP分解;第五部分对滨海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利弊及前景进行评价。
本文的重点在于TFP的研究,在现有的文献中,关于TFP的测算与分解的方法主要有3种。首先,利用索罗余额法进行研究。张军(2002)运用这种方法测算了我国1952-1998年的TFP指数及其增长率,指出1992年后在TFP指数指标递增的同时,增长率指标在下降;认为改革开放避免了生产率的下降,但过度依赖工业化的增长方式使得1992年后TFP恶化。赵志耘和杨朝峰(2011)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TFP的研究表明,技术引进是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次,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进行研究。涂正革(2007)运用这种方法对1995-2004年中国大中型工业增长的动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要素投入的贡献逐渐下降,TFP的贡献逐步上升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技术进步和规模变化推动TFP增长的作用显著。而郭庆旺、贾俊雪(2005)则认为1979-2004年间我国的增长率及其贡献率较低,经济增长主要归功于要素投入的贡献。郑京海和胡鞍钢(2005)用同样的方法对1979-2001年省际TFP的研究发现:1978-1995年增长率高;而1996-2001年出现低增长,原因是技术进步变慢和技术效率一定程度的下降。再次,利用随机前沿面分析法(SFA)。张军(2010)将我国1993-2006年二位数工业子行业的TFP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变化和要素配置变化,认为只有技术进步在一直改善。涂正革(2005)对1995-2002年37个两位数大中型工业企业TFP增长的分析认为:TFP的行业加权年均增长率逐年上升;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技术效率差距的拉大严重阻碍TFP增长;要素配置效率和规模变化的作用很小。
在具体研究中,构造随机前沿面,计算出各样本个体相对的技术效率,再结合Malmquist指数得到TFP分解结果,进而得到TFP变动指数。模型可以表述如下:
TFP的增长率为:
技术进步指数:
技术效率变化指数:
规模变化:
TFP变化指数:
这样就把TFP变动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规模变化指数三部分,将各年TFP变动指数相乘即可得到1978-2011年的累积TFP变动。
我们通过搜集整理1994-2011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滨海新区的数据。主要变量包括:实际GDP、劳动、资本存量。按照经济增长核算的理论,经济增长源自于三方面的贡献:资本、劳动和TFP,通过运用SFA方法可以得到历年的TFP值(如图2所示)。
TFP是现代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就以上的数据分析来看,滨海新区TFP的虽然增长率较高,但是下降趋势也比较明显,而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依靠资本高投入拉动的,这种方式不可持续。“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速的下调或许发出了一个信号,即滨海新区应该开始重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由严重依赖资本和劳动的高投入转向提高TFP。
但是,TFP为什么会下降,其中哪些因素起到主要作用?只有着力增强影响TFP变动的主动力,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转型。因此,我们继续把TFP的变动分解为3个部分: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化,以期找到影响TFP变动的主要源泉。
图2 1995-2011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全国平均TFP增长率
图3即为通过Malmquist指数得到的TFP分解结果,1995-2011年滨海新区的技术进步指数呈现稳定增长;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一直小于1,证实了前文的SFA分析结果,即相对于技术前沿的技术效率一直在恶化;规模变化指数不太稳定。由此可知,拉动滨海新区高速增长的全要素贡献,其主要部分是技术进步导致的。这也表明,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长不是低水平重复,至少可以确认TFP增长的部分包含了大量技术进步。
既然技术进步一直在上升,那么,又是哪些因素导致近年来趋势的改变呢?应该注意到,这种技术进步并没有带来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的改善,说明相对于技术前沿来说,滨海新区的技术在进步之后依然是落后的。也就是说,这种技术进步很大程度上不属于技术创新,有可能只是设备体现型的广义技术进步。技术创新能力差成为制约TFP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技术效率甚至恶化。这表明,在下一步的滨海新区技术引进和项目引进中,应注意改变重规模、轻技术的倾向,同时不应该过度看重机器和设备,而要加强人才和知识的引进。
最后,规模效率变化表现为很不稳定,但近年来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意味着,早期滨海新区扩张有规模经济的成分,即越大越有效率。而近年来,这一趋势发生了逆转,由于过度的引资,其资源配置已发生失调,现已呈现规模不经济的状态。
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初衷是小范围探索和试点某种发展方式,试验成功后供其他地区复制和效仿,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更大范围的发展。可是就目前而言,滨海新区的发展方式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呢?下面我们就滨海新区发展方式的利弊及其前景进行探讨。
图3 1995-2011年滨海新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和规模变化指数
1.资本和劳动的高投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
纵观世界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期都会有一段资本积累和大量投入劳动力的过程。就滨海新区而言,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储量丰富,地热、风能和潮汐等资源的开发潜力大,还拥有大面积的湿地、滩涂,发展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而且毗邻北京市和天津市中心城区,劳动力资源充足。但作为后起之秀,滨海新区生产和开发的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是实现快速崛起的捷径。因此考虑到要素的资源禀赋,要发挥新区的比较优势,就要首先走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路子,实现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速的大幅度提高,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可以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有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解决就业问题
“十一五”期末,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09家在新区投资,批准三资企业1853家,实际利用外资251.5亿美元。外资进驻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机械地带动了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由此引致的技术进步推动了TFP的快速增长。此外,经济的繁荣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并为大量的外来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为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1.注重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高
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只是发展初期为实现快速赶超的选择。从长远来看,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利于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无法完全实现清洁生产和绿色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付出了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自然资源的巨大代价,“竭泽而渔”的发展观为将来经济发展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2.劳动力素质低,技术创新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全国范围来看,珠三角、长三角地带的新一轮改革正在进行,重庆两江新区、山东蓝色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区域的发展也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地区间竞争日益激烈;就全球来看,外向型经济占较大比重的滨海新区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还很脆弱,在金融危机的余烬还未完全熄灭之前,新区的发展受到国际大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较大。在此情况下,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新区来说至关重要。
图4 1994-2011年滨海新区的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
然而如图4所示,1994-2011年滨海新区的劳动产出弹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劳动力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没有与GDP实现相同程度的提高。企业缺乏高精尖技术领军人才,对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没有足够重视,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虽然“十一五”期间新区在金融创新、航空物流和服务外包等方面收效显著,但是依然与技术前沿有较大差距,品牌效应不够强大,还未形成完善的特色产业。
综合上述对滨海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利弊分析,我们认为这种发展方式仍然不可持续,还不能形成示范效应,亟待进一步转变。但是后发经济体的崛起都要经过学习和探索的阶段,“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就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滨海新区未来5年科学发展的转型思路。根据规划,新区将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研发,继续聚集高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进一步扩大开发开放,优化经济结构,控制人口,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实施其他配套的改革措施。总之,新区有国家和天津市政府的特殊政策支持,自然条件优越,又适逢国家改革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潜力巨大。
参考资料
1.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固定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
2.张军,施少华,陈诗一.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J].经济学(季刊),2003,(10).
3.张军,陈诗一,张熙.中国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变化与要素配置效应:1993-2006[J].东岳论丛,2010,(10).
4.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6).
5.涂正革.我国大中型工业快速增长的动因分析:1995-2004[J].工业技术经济,2007,(7).
6.涂正革,肖耿.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J].经济研究,2005,(3).
7.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J].经济学(季刊),2005,(1).
8.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6).
9.王志刚,龚六堂,陈玉宇.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6,(2).
10.赵志耘,杨朝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解释:1979-2009年[J].财经问题研究,2011,(9).
11.Timothy J.Coelli等著,刘大成译.效率和生产率分析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2.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bh.gov.cn/html/BHXQZWW/FZGH22148/2011-11-28/Detail_522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