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彬,马俊杰,2,王小龙,李智强,周 雷,徐增柏
(1沭阳县中医院,江苏沐阳223600;2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化疗是目前晚期或复发乳腺癌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仍有40%的患者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1]。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及深入研究,生物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以树突状细胞(DC)为基础构建的乳腺癌治疗疫苗成为研究热点[2]。但如何将DC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与放、化疗联合,发挥综合治疗优势,尚需进一步探索。近2年来,我们采用DC自体回输联合TA方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2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4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年龄33~75岁,平均45岁;病程3~21个月。均经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并发其他恶性肿瘤;有精神或心理疾病不能配合治疗及疗效评估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患者。按照《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3]中的诊断标准,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存活期预计>3个月,体力状况(KPS)评分>60分。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正常。曾先后行3~6个周期化疗,化疗方案为CAF或CEF;已停止化疗1~3个月。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TA方案化疗,第1~3天口服地塞米松片4.5 mg,2次/d。第2天静滴多西紫杉醇(应用前先予西咪替丁、非那根,预防其可能引起的胃肠道及过敏反应)75 mg/m2。第3天静脉推注表柔比星50 mg/m2。同步予护胃、镇吐、补液等常规对症治疗。21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DC,疗程与化疗同步。具体操作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50 mL,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GSF)、IL-4及培养液培养,采用同源异体的肿瘤细胞株裂解物作为肿瘤相关抗原(TAA)进行抗原冲击,培养7 d后成为致敏的成熟DC,取少量培养成熟的DC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时收集细胞。观察组在采血后第2天进行TA方案化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化疗第8、15、21、28天进行DC回输,每次回输DC数量为(1.0~3.0)×107个,选择腋下或腹股沟皮下注射。
1.3 血清IL-2和TNF-α检测方法 采集治疗第1天及治疗后第29天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待血块收缩后,以4 000 r/min离心10 min,置-75℃冰箱保存。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2和TNF-α。试剂盒购于北京四正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说明书操作,并进行质量控制。酶标仪(瑞士帝肯公司Rainbow型)由专人操作,自动打印结果。
1.4 疗效评价方法 ①近期疗效。按WHO实体瘤标准判定,肿瘤完全消失并维持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为完全缓解(CR);肿瘤体积减小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为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增大25%以下或缩小25%以下,并维持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为稳定(SD);肿瘤体积增大25%以上或有新病灶出现为进展(PD)。②生活质量。采用KPS评分方法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③不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分为0~Ⅳ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CR 6例,PR 10例,SD 4例,PD 2例,有效率为72.7%,对照组分别为 3、6、9、4 例,40.9%,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2和TNF-α水平及KPS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性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末梢神经毒性等。观察组骨髓抑制反应如白细胞、血小板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轻;恶心、呕吐、乏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末梢神经毒性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均为Ⅰ~Ⅱ度,于治疗结束后逐渐恢复。观察组患者行DC治疗时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5例,约22.7%)、关节疼痛(2例,约9%),均为Ⅲ度以下,予消炎痛类药物对症处理后改善。未发现过敏反应,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发生。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2和TNF-α水平及 KPS 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2和TNF-α水平及 KPS 评分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 KPS 评分(分) IL-2(μg/L) TNF-α(μg/L)63.00 ±11.74 8.04 ±2.24 3.85 ±1.53观察组治疗前 72.05 ± 9.03 8.33 ±1.66 4.40 ±1.47治疗后 74.75 ±14.46*▲ 12.49 ±1.71*▲ 6.62 ±2.81*▲对照组治疗前 73.42 ± 9.45 8.81 ±3.93 4.37 ±1.49治疗后
乳腺癌是危及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及病死率随年龄的升高而上升。目前研究[4]发现,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复发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密切相关,大部分肿瘤患者机体长期处于免疫力低下状态。
DC作为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因其抗原呈递功能及免疫佐剂作用,可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5]。研究[6]表明,DC是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最大特点是能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和增殖,是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DC还能诱导机体的体液免疫,激活 NK、NK-T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7]。马腾等[8]用热休克法制备的DC肿瘤疫苗治疗乳腺癌疗效满意,且能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TA方案是治疗乳腺癌常用的化疗方案,疗效肯定,耐受性好[9],然而目前国内外尚缺乏DC联合该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报道。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尤其是骨髓抑制情况却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可能与DC能减轻化疗对机体造成的短暂免疫抑制状态有关[10]。
IL-2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增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及自然杀伤细胞与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在机体抗肿瘤、抗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TNF-α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双向作用[11]。TNF-α能增强宿主免疫力,激活 NK细胞、LAK细胞,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高水平TNF-α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使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及分化。本研究中,对照组血清 IL-2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说明化疗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明显较治疗前改善。
近年来,随着DC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其临床应用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日益受到重视。其引起的不良反应类似于化疗药物,可见发热恶寒、乏力、流感样症状,注射部位红肿、酸痛、瘙痒等[12];胃肠道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食欲下降[1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干扰进一步治疗计划。而在这些常见不良反应中尤以发热最常见,是决定DC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14]。本研究观察组行DC回输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关节疼痛,均为Ⅲ度以下,予消炎痛类药物对症处理后改善。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发应,与国外报道[15]一致。据报道,此类发热为非细菌性炎症引起,主要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免疫性炎症密切相关[16]。我们认为回输的DC虽然由患者自体的外周血培养而来,但培养过程中的坏死组织残留,抗原残余的影响需要考虑。综上所述,DC自体回输联合TA方案化疗治疗乳腺癌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1]Emens LA,Reilly RT,Jaffee EM.Breast cancer vaccines:maximizing cancer treatment by tapping into host immunity[J].Endocrine Related Cancer,2005,12(1):1-17.
[2]Panoskaltsis N,Reid CCL,Knight SC.Immune modulation with dendritic cells[J].Transfusion Medicine,2004,14(1):81-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合订本)[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13-29.
[4]Robinson E,Segal R,Struminger L,et al.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primary tumors[J].Cancer,1999,85(9):2073-2076.
[5]Steinman RM,Cohn ZA.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cell type in 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s of mice.I.Morphology,quantition,tissue distribution[J].Exp Med,1973,137(5):1142-1162.
[6]胡莉文,刘安平,蓝海,等.中药联合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杀伤力的实验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3):6.
[7]Banchereau J,Palucka AK.Dendritic cells as therapeutic vaccines against cancer[J].Nat Rev Immunol,2005,5(4):296-306.
[8]马腾,王红月,刘志勇,等.热休克法制备的DC肿瘤疫苗治疗小鼠乳腺癌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1):41-42.
[9]宋红梅,桂金川,方向东,等.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分析[J].临床研究,2012,1(10):25-27.
[10]张玲,孙雷,刘改丽.树突状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2,44(2):141.
[11]Lyu MA,Rosenblum MG.The immunocytokine scFv23/TNF sensitizes HER-2/neu-overexpressing SKBR-3 cells to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via up-regulation of TNF receptor-1[J].Mol Cancer Ther,2005,4(8):1205-1213.
[12]赵建萍,毕艳.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09,6(15):90.
[13]芦英洁,张媚,张燕.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1):132.
[14]Dillman R,Selvan S,Schiltz P,et al.PhaseⅠ/Ⅱ trial of melanoma patient-specific vaccine of proliferating autologous tumor cells,dendritic cells,and GM-CSF:planned interim analysis[J].Cancer Biother Radiopharm,2004,19(5):658-665.
[15]孙黎飞,党琦,许刚.IL-2等活化瘤苗对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抑制作用[J].实用医药杂志,2003,20(12):886-888.
[16]Coquerelle C,Moser M.DC subsets in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gulation of immunity[J].Immunol Rev,2010,234(1):31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