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隋世江+于涛+刘慧颖
摘要:研究同一施肥水平下,秸秆4种不同还田量对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玉米生育期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CK提高了4.25%、7.25%和4.49%;株高较CK增加了6.88、14.12和8.21 cm;百粒重较CK增加了4.74%、11.05%和5.72%;玉米产量较CK提高了4.21%、7.50%和4.73%(P<0.05);水分利用效率较CK提高了4.46%、9.27%和5.84%。当秸秆还田量为9 000 kg/hm2时,能够显著提高该地区的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水分利用效率;产量
中图分类号: S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9-4581-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19.018
Effects of Different Amounts of Straw Returning on Cor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ZHANG Xin, SUI Shi-jiang, YU Tao, LIU Hui-ying
(Institute of Plant Nutri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Liao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enyang 110161,China)
Abstract: Effects of different amounts of straw returning on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0~100 cm soil, growth and yield of maize in the same level of fertiliz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K, water storage of 0~100 cm soil in the growing period of corn increased 4.25%、7.25% and 4.49% with the amount of straw returning from low to high. The plant height of straw returning was 6.88、14.12 and 8.21 cm higher than that of CK. 100 seed weight and yield increased by 4.74%、11.05%、5.72% and 4.21%、7.50%、4.73%.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increased by 4.46%、9.27% and 5.84%. The use of straw returning amount of 9 000 kg/hm2 could increase the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
Key word: maize; straw returning; water use efficiency; yield
我国年产生秸秆约7亿t,其中玉米秸秆约占50%以上[1]。玉米作为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尽管年产大量秸秆,但秸秆还田没有得到有效地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被就地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2]。秸秆还田作为秸秆资源的一种利用方式,可以提高土壤养分水平,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优化农田生态环境[3-5]。秸秆还田是秸秆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特别是秸秆与化肥配施,既有培肥改土的作用,又有增强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6]。刘世平等[7]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后在腐解过程中,能够促进土壤微粒的团聚,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通气与保水能力。研究表明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能够提高作物产量[8-11]。本研究通过探讨同一施肥水平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既保证玉米产量,又合理利用资源、改善土壤环境,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0年在辽宁省清原县北三家乡押虎沟进行,该地区地下水埋藏浅,浅水层约2~5 m,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供试土壤类型为草甸土,试验土壤基础地力为pH 5.2,有机质26.4 g/kg,全氮1.23 g/kg,速效磷(P2O5) 20.3 mg/kg,速效钾(K2O) 51 mg/kg,碱解氮71 mg/kg。供试玉米品种为辽单28。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组,秸秆还田量分别为0 kg/hm2(CK)、4 500 kg/hm2(LS)、9 000 kg/hm2(MS)和13 500 kg/hm2(HS),秸秆粉碎还田,还田深度20 cm,设3次重复,单个试验小区面积为66.55 m2,小区随机排列。各处理施肥量相同,P2O5为60 kg/hm2,K2O为60 kg/hm2,磷肥和钾肥全部做底肥施入,氮肥施入量240 kg/hm2,其中1/3氮肥基施,拔节期追施2/3。
1.3 试验方法
玉米生育期采集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每个小区随机取5个点,混合制样,样品混合均匀后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含量。收获期田间小区取样,每个小区取样株10株,测定株高以及与产量相关的性状。
土壤贮水量的计算公式:
W=h×a×b×10/100 (1)
式中,W为土壤贮水量(mm);h为土层深度(cm);a土壤为容重(g/cm3);b为土壤含水量(%)。
土壤耗水量的计算公式:
ETa=W1-W2+P (2)
式中,ETa为土壤耗水量(mm);W1为播前土壤贮水量(mm);W2为收获后土壤贮水量(mm);P为生育期有效降水量(mm),式中土壤贮水量及耗水均以1 m土层含水量计算。
水分利用效率:
WUE=Y/ETa (3)
式中,WUE为水分利用效率(kg/mm/hm2);Y为作物籽粒产量(kg/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量秸秆还田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
玉米生育期不同量秸秆还田处理对100 cm土壤贮水量变化的影响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玉米生育期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从播前到苗期,受少量降雨入渗补充的影响,各处理土壤贮水量略有升高,秸秆还田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CK分别增加21.75 mm(P<0.05)、20.51 mm(P<0.05)和8.54 mm(P<0.05)。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是作物需水的临界期,该时期降雨较少,植物生长又消耗大量的土壤水分,土壤贮水量呈下降趋势,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无明显差异。吐丝期到收获期,受雨季降雨的影响,各处理土壤贮水量显著增加,秸秆还田处理与CK相比土壤贮水量差异明显。玉米生育期内,随着秸秆还田量的由低到高,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秸秆还田处理较CK分别提高了4.25%、7.25%和4.49%,MS处理显著高于其他秸秆还田处理。
2.2 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增加了4.21%、7.50%和4.73%,其中MS处理产量最高,达到8 704.66 kg/hm2。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秸秆还田处理的株高高于CK,分别增高了6.88、14.12和8.21 cm;秸秆还田处理穗长值相近,均略高于CK;穗行数、行粒数各处理无明显差异,主要是由玉米品种遗传特性所决定;秸秆还田处理的百粒重均高于CK,分别增加了4.74%、11.05%和5.72%。可见秸秆还田处理主要是通过提高子粒饱满度、增加粒重达到增产的效果。
2.3 不同量秸秆还田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量秸秆还田处理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秸秆还田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与CK相比差异显著(P<0.05),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秸秆还田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提高4.46%、9.27%和5.84%,MS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LS和HS秸秆还田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秸秆还田可以形成有良好团聚体结构的土壤,具有高度的孔隙性、持水性和通透性,可以更新和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12-14]。本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秸秆还田处理能够提高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较CK分别提高了4.25%、7.25%和4.49%,差异显著(P<0.05),当秸秆还田量达到9 000 kg/hm2时,玉米生育期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提高显著。这可能是由于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15],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和保水能力[16,17]造成的;加之生育后期雨季降水较多,通过秸秆还田的保墒、增墒和扩蓄增容作用[18,19],提高了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
前人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20-24]。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增加了作物产量。试验表明,与CK相比,秸秆还田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增加玉米产量。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玉米产量较CK分别增加了4.21%、7.50%和4.73%,水分利用效率较CK分别提高了4.46%、9.27%和5.84%,可能是由于秸秆还田处理提高土壤贮水量的同时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环境,使得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土壤矿质养分和土壤有机质养分的分解利用加快,这样就保证了玉米生长发育所需养分的供应,使得作物产量增加。
本试验区秸秆还田处理有效地提高了土壤贮水量,改善了土壤水分状况,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最适秸秆还田量约为9 000 kg/hm2,可见,秸秆还田配施氮肥不仅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贮水量,而且在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久臣,戴 林,田宜水,等.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9):276-282.
[2] 江永红,宇振荣,马永良.秸秆还田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作物生长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1,32(5):209-213.
[3] 汪 军,王德建,张 刚.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土壤,2009,41(6):1004-1008.
[4] 洪春来,魏幼璋,黄锦法,等.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土壤肥力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9(6):627-633.
[5] 孙 星,刘 勤,王德建,等.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土壤,2007,39(5):782-786.
[6] 马晓丽,贾志宽,肖恩时,等.渭北旱塬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5):59-64.
[7] 刘世平,陈后庆,聂新涛,等.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5):51-56.
[8] 徐国伟,谈桂露,王志琴,等.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8):2736-2746.
[9] 王如芳,张吉旺,董树亭,等.我国玉米主产区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效果[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6):1504-1510.
[10] 霍 竹,王 璞,付晋峰.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物质生产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2):95-98.
[11] 王 宁,闫洪奎,王 君,等.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7,15(5):100-103.
[12] 高 飞,贾志宽,路文涛,等.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宁南旱区土壤水分玉米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31(3):777-783.
[13] 张电学,韩志卿,刘 微,等.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生物学效应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6):742-749.
[14] 强学彩,袁红莉,高旺盛.秸秆还田量对土壤CO2释放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3):469-472.
[15] 慕 平,张恩和,王汉宁,等.不同年限全量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20(3):291-296.
[16] 邹洪涛,马迎波,徐 萌,等.辽西半干旱区秸秆深还田对土壤含水量容重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2,43(4):494-497.
[17] 路文涛,贾志宽,高 飞,等.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93-99.
[18] 吕美蓉,李增嘉,张 涛,等.少免耕与秸秆还田对极端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41-44.
[19] 左玉萍,贾志宽.土壤含水量对秸秆分解的影响及动态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5):61-63.
[20] 刘义国,林 琪,王月福.秸秆还田与氮肥耦合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42-44.
[21] 赵 鹏,陈 阜,马新明,等.麦玉两熟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2):162-166.
[22] 张 静,温晓霞,廖允成,等.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3):612-619.
[23] 王宏庭,金继运,王 斌,等.山西褐土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钾素平衡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16(4):801-808.
[24] 余延丰,熊桂云,张继铭,等.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2):169-171.
[7] 刘世平,陈后庆,聂新涛,等.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5):51-56.
[8] 徐国伟,谈桂露,王志琴,等.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8):2736-2746.
[9] 王如芳,张吉旺,董树亭,等.我国玉米主产区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效果[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6):1504-1510.
[10] 霍 竹,王 璞,付晋峰.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物质生产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2):95-98.
[11] 王 宁,闫洪奎,王 君,等.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7,15(5):100-103.
[12] 高 飞,贾志宽,路文涛,等.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宁南旱区土壤水分玉米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31(3):777-783.
[13] 张电学,韩志卿,刘 微,等.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生物学效应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6):742-749.
[14] 强学彩,袁红莉,高旺盛.秸秆还田量对土壤CO2释放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3):469-472.
[15] 慕 平,张恩和,王汉宁,等.不同年限全量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20(3):291-296.
[16] 邹洪涛,马迎波,徐 萌,等.辽西半干旱区秸秆深还田对土壤含水量容重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2,43(4):494-497.
[17] 路文涛,贾志宽,高 飞,等.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93-99.
[18] 吕美蓉,李增嘉,张 涛,等.少免耕与秸秆还田对极端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41-44.
[19] 左玉萍,贾志宽.土壤含水量对秸秆分解的影响及动态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5):61-63.
[20] 刘义国,林 琪,王月福.秸秆还田与氮肥耦合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42-44.
[21] 赵 鹏,陈 阜,马新明,等.麦玉两熟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2):162-166.
[22] 张 静,温晓霞,廖允成,等.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3):612-619.
[23] 王宏庭,金继运,王 斌,等.山西褐土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钾素平衡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16(4):801-808.
[24] 余延丰,熊桂云,张继铭,等.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2):169-171.
[7] 刘世平,陈后庆,聂新涛,等.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5):51-56.
[8] 徐国伟,谈桂露,王志琴,等.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8):2736-2746.
[9] 王如芳,张吉旺,董树亭,等.我国玉米主产区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效果[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6):1504-1510.
[10] 霍 竹,王 璞,付晋峰.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物质生产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2):95-98.
[11] 王 宁,闫洪奎,王 君,等.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7,15(5):100-103.
[12] 高 飞,贾志宽,路文涛,等.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宁南旱区土壤水分玉米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31(3):777-783.
[13] 张电学,韩志卿,刘 微,等.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生物学效应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6):742-749.
[14] 强学彩,袁红莉,高旺盛.秸秆还田量对土壤CO2释放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3):469-472.
[15] 慕 平,张恩和,王汉宁,等.不同年限全量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20(3):291-296.
[16] 邹洪涛,马迎波,徐 萌,等.辽西半干旱区秸秆深还田对土壤含水量容重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2,43(4):494-497.
[17] 路文涛,贾志宽,高 飞,等.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93-99.
[18] 吕美蓉,李增嘉,张 涛,等.少免耕与秸秆还田对极端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41-44.
[19] 左玉萍,贾志宽.土壤含水量对秸秆分解的影响及动态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5):61-63.
[20] 刘义国,林 琪,王月福.秸秆还田与氮肥耦合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42-44.
[21] 赵 鹏,陈 阜,马新明,等.麦玉两熟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2):162-166.
[22] 张 静,温晓霞,廖允成,等.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3):612-619.
[23] 王宏庭,金继运,王 斌,等.山西褐土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钾素平衡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16(4):801-808.
[24] 余延丰,熊桂云,张继铭,等.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2):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