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振涛,张 炜
吉林省吉林市气象局,吉林吉林 132013
低温冷害是指在作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个生育阶段,气温低于作物所需的临界温度而造成严重减产[1]。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地理纬度高、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因此夏季温度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极为重要,夏季低温是东北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因此,充分认识东北夏季低温的气候特征,对于做好东北夏季温度状况的长期预报,适时采取抗御低温危害的措施,夺取农业的稳产,具有重大意义[2]。
本文在全国气温变化的背景下,选出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异常一致性较好的的代表站,分析东北地区气温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等基本气候特征。
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1951 年1 月~2008 年12 月(58a)月平均气温资料,其中东北有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沈阳等22 个站。用6 月~8 月的平均气温代表当年夏季。
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突变检测等方法。
本文把东北地区22 站58a 夏季月平均温度标准化后小于-1 定义为低温年,分别为1956、1957、1964、1969、1972、1976、1983 和1993 年,相对的高温年为1982、1988、1994、1997、2000、2001、2004、2007 和2008 年。
由图1 可见,全国多年平均温度由南到北递减,西部在南疆盆地和青藏高原东北部存在温度高值区。东北地区温度分布可化为三个区,分别为内蒙古东北部,平均温度 20℃左右;黑龙江北部,平均温度在19℃以下;吉林东部辽宁,平均温度在22℃~25℃之间。
图1 全国160 站夏季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单位:℃)
图2 东北地区夏季气温标准化后11 点滑动平均和趋势
为研究东北夏季气温异常的年代际变化趋势,本文对该区域夏季气温标准化距平的时间序列作11 a 滑动平均。从图2点划线可知东北夏季气温总体上呈波动上升,20 世纪50 年代初为正常略偏暖,1956-1978 年是持续较长的偏冷期,冷期振幅逐年减小,1979 年以后至90 年代初呈正常波动状态,90 年代初至今则持续偏暖,波动振幅逐年增大,为58 a 来最暖期,其中1999、2000、2001 年连续3 a 气温异常偏高,2004 年气温异常偏高,2007、2008 年气温异常偏高。东北夏季60 年代最冷,70 年代次之,80 年代开始变暖,90 年代最暖。
图2 亦反映东北夏季气温的年际变化特征。本文定义气温标准化距平小于-1 为凉夏年,大于1 为热夏年,在-1~1 之间的年份为正常年。凉夏年集中在50 年代中期至70 年代这个大冷期中,其中1976 年的夏季低温最为严重;而在80 年代以后,特别是90 年代热夏事件发生相当频繁,说明90 年代之后东北夏季增暖非常显著。
小波变换是时间序列周期分析工具。本文对东北58 a 夏季气温的时间序列运用Morlet 小波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得到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图3 可见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其中存在3 a、4 a、9 a 的主要年际周期和以17a 为中心的年代际周期。
图3 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Morlet 小波实部分布图
图4 东北22 站夏季气温时间序列的滑动t 检验
气候突变的普适定义:气候从一种稳定态跳跃式地转变到另一种稳定态的现象,它表现为气候在时空上的急剧变化。滑动t-检验是考察两组样本平均值差异是否显著来检验突变,图4 为东北22 站夏季气温的时间序列做滑动t 检验的分布特征,临界值取为±2.09,通过0.05 显著性水平。由图可见,东北夏均平均气温在1993~1997 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增暖),与前文分析一致。
1)东北夏季气温20 世纪50 年代中期之前略偏高,60 到70 年代处于冷期,60 年代达到低谷,90 年代后处于暖期,并达到58 a 最高峰;凉夏集中在50 年代中期至70 年代,90 年代热夏事件发生相当频繁;
2)由小波分析可知,东北夏季气温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气温异常存在3 a、4 a 和9 a 的年际周期及以17 a 为中心的年代际周期;
3)经滑动t 检验,东北夏季平均气温在1993 年~1997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增暖)。
[1]东北低温长期预报方法和理论的研究技术组.对东北夏季低温长期预报问题的初步认识[M].东北夏季低温长期预报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1983:1-8.
[2]崔锦,李辑,张爱忠,闫奇.东北夏季低温的研究进展[J].气象,200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