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刻录“两化”深度

2014-12-01 04:04
信息化建设 2014年3期
关键词:两化沈阳市试验区

在中国工业史上,沈阳始终占据着一个其他城市无

法替代的位置,享有“东方鲁尔”的美誉。自2010年、2011年先后被批准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以来,沈阳市把两化融合作为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积极探索具有“沈阳特色”和“沈阳气派”的两化深度融合的“沈阳路径”。

聚焦重点 做好“深度”文章

两化深融,沈阳“深”在哪里?“深”在有组织、有政策、有服务。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推进体系。在全市层面,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出台《试验区实施方案》,确定了5个市级试验区,设立了专项资金。在市直部门层面,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市经信委作为牵头部门,举全委之力推进两化融合,成立了综合组、政策保障组、督导检查组等6个工作小组,抽调了34 名干部进入百户重点企业协调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制定完善保障措施。在区县层面,各市级试验区成立领导小组,并根据自身产业特色及发展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另外,市经信委还将推进两化融合纳入了政府考评体系,并把此列为系统年终考评重点。值得一提的是,沈阳市经信委党委经研究决定,调整原沈阳市经委及信息产业局部分技术骨干力量,于2010年组建全国唯一的专门负责两化融合推进机构——工业信息化处,专门负责沈阳市两化融合的推进工作。

强化政策资金支持,构建有效的引导体系。一是实施战略规划引导,根据沈阳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和《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产业布局和方向,实施战略牵引,促进企业关注发展战略的转型和实施,抓关键环节信息化,抓信息化综合集成,推进信息化创新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市政府单独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各类专项也不断向两化融合倾斜。政府以创造最优最好发展环境为目标,建立了沈阳市、区两级政府各部门联合推动机制整合各类政府资源,加大考评力度,形成推进合力。各企业建立沈阳市工业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促使企业建成完善的组织领导架构,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建立产学研用联动机制上,通过与重点实验室对接,研究建立产学研用联动机制,促进工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立足两化融合的现实需求,加快构建服务体系。一是十大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已全部开始运转并投入使用,特别是通过格微软件两化融合发展促进中心平台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实现了“百企对接、千点服务”的目标;二是不断完善企业联盟体系;扩大了企业联盟成员范围、建立“沈阳两化融合网”、组织两化融合对接会、扩大专家服务团队,并邀请国家及省专家多次到企业开展一体化咨询服务等,促进了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加强人才培训服务,开展多层次两化融合知识培训。同时,为便于全市干部职工掌握有关两化融合政策,沈阳市经信委还组织编写了《沈阳两化融合普及知识手册》,对加大国家、省、市两化融合政策的宣传,以及深入理解两化融合方面的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后起之秀 结出累累“硕果”

沈阳两化融合进入国家战略布局时间虽然不长,但起步迅速,一批阶段性成果陆续显现。这些成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升级之路一定要走两化融合之路。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持续提升。从对320多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已达89.13%,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覆盖了从产品需求、仿真设计、样品试制、批量生产等全过程。另外,2013年达到70.1分,比上一年提高了4分,特别是大型骨干装备制造企业两化融合综合评分已达75分,整体进入综合集成阶段。预计到2017年,全市两化融合综合评分将达到80分,重点骨干企业基本达到协同创新阶段,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两化融合成为骨干企业转型发展和向产业链高端迈进的首要选择。目前,全市大型骨干企业平均产品研发周期、客户晌应速度的提升率均已超过20%,两化融合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两化融合的智能产品的比重、集中度显著提高。沈阳机床自主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全智能机床操作系统——I5全智能机床操作系统,加速从传统制造商向现代制造服务商的转变。另外,北方重工、三一重装、沈鼓集团、特变电工等企业,不断拓展产品研发设计、工程总包、系统集成等服务。

两化融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持续加大。格微软件公司以翻译服务和知识服务为核心业务,已为沈阳市百余户企业建立了百万级别的专用知识服务中心;奇辉物流公司建设的开放式物流协同作业平台,通过车载终端、监控设备、建立诚信体系和金融监管等手段,实现了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禾丰牧业也正在努力打造全国首家饲料行业网上交易及公共咨询服务平台……

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为全市IT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空间。沈阳市电子信息产业成为继机械装备、农产品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后第4个超千亿元的支柱产业。2012年沈阳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过1600亿元,增长36%。其中,软件产业达到1092亿元,同比增长49.8%,稳居东北首位。工业软件比重不断加大,为两化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支撑。

两化融合为中小企业指明茁壮成长的新途径。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明显提高,大部分企业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例如,沈阳华铁公司通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把研发、设计、采购、物流、生产、质量、营销、财务等环节集成起来;沈阳飞驰实现了设计自动化、生产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决策辅助自动化和电子商务等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

猜你喜欢
两化沈阳市试验区
沈阳市盛京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评价的“两化”“两性”
“两化”融合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泉州市民营企业“两化”融合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