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
单应桂的《少女与小鸡》:
女性战争心灵的日本纽带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茨堡市的一座公寓里,年逾八旬的海伦·雷斯罗波夫人十分珍重地将一幅中国水墨画挂在墙壁上。这幅画,描写了一位手持绢扇半遮面的少女和一群围绕在她身边的天真活泼的雏鸡。这是山东著名女画家单应桂特意为海伦创作的。画中的意境把海伦带到一种和平、温柔的心境之中,唤起了她久远的记忆。
海伦和单应桂的这一段缘分,与一位日本女画家深井光甫渊源颇深。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海伦六岁时,她的父亲便成了战争的牺牲品。悲惨的命运经历决定了她在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从事着促进和平的运动和慈善事业,她时常从自己的退休金中节省下来钱,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去看望贫困的黑人群众。
正是通过日本朋友女画家深井光甫的介绍,单应桂读到了报上登载的《海伦静静地从事着和平运动》的文章。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单应桂的童年也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于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她们对战争灾难的体验是共同的。被深深触动的单应桂提笔画了一幅题为《春意浓——少女与小鸡》的作品,通过深井光甫送给了居住在匹兹堡的海伦。
深井光甫在给单应桂的信中这样写道:“一位可爱的中国少女作为和平的使者,远渡重洋走进孤身一人的海伦的房间,这是多么令人高兴呀!每想到这一点,我都高兴地不得了。”
深井光甫的妹妹、日本女子大学的教授小岛蓉子在《妇女与和平》杂志上撰文写道:“单教授的《少女与小鸡》以温馨的爱,使世界从不信任、敌视的漩涡中解脱出来,用女性心灵的纽带结成了美、中、日三国人民的友情。”
深井光甫:和服上的中国绸缎
年过古稀的深井光甫是一位日本著名的女画家,1986年单应桂随中国画家代表团访问日本时她们就相识了。当时,单应桂为她画了一张身穿和服的肖像画,深井激动地拥抱单应桂说:“很像!很像!我将作为传家宝,叫子孙永远保存。”
在单应桂的建议策划下,1987年,113位日本画家在国会议员石野久男的率领下,来到泉城济南访问交流,并共同举办了《第一回中日女画家水墨画联展》,其中深井光甫就是代表团的重要成员。
在此次活动中,泰山顶上的一次长谈开启了两位不同国籍的女画家此后二十多年的深厚渊源。深井光甫虽一句中文都不会说,但在翻译的帮助下听单应桂聊泰山,谈济南,一个小时飞快流逝。此后两人便经常书信来往。
2004年,深井光甫想给单应桂邮寄一副她的作品,但因画轴太长,且美术作品难以估价而被快递拒绝,恰逢此时,她最亲近的日本画友渡边定子去天津当日语老师,便把作品带到了济南。女性画家的艺术鸿雁从此又注入了新的气象,渡边定一成为了单应桂的另一位亲密的日本画友。
人在一生中和各种人相遇,形成超越国界的缘分。一次相见时,单应桂问深井光甫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光甫回答说是绿色系列的,没想到,不久之后,她就收到了一份新绿中夹杂着宝石绿图案的绸缎。光甫被来自东方的流光溢彩而惊艳,由于不太适合穿中式旗袍,她就把绸缎做成了日本式和服的腰饰,在深棕色的素色绫子和服上,腰中扎上这漂亮的宽带,很好地显示出那宝石绿图案的缎带,雅致动人。
在东京举办的一次中日水墨画交流展会上,深井光甫穿着它参加了开幕式,并拍了照片寄给了她的东方闺蜜单应桂。
山东女画家协会与中日水墨协会20年:艺术的跨域友情
1467年,明宪宗成化三年,48岁的雪舟和尚随日本遣明使来中国,实地体察大陆的山川风物,师从中国山水画家周文学,两年后归国,将中国山水画形式注入大和民族柔和的感情,创造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水墨画,即汉画。
“日中水墨协会的画家到山东后,也像当年的雪舟一样,认真体悟、写生不辍,创作了很多作品。”单应桂告诉记者,日中水墨交流协会与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已经有20多年的渊源,上世纪80年代至今,分别举办了三次大型的艺术交流活动,小型的活动更是连续不断。
2000年3月,单应桂作为副团长的山东省女画家代表团首访日本,进行中日女画家交流展,在日本掀起了一股中国画热。日本特意授予她“中日文化交流突出贡献奖”。
2010年12月,单应桂、冷珍、徐玉华、刘爰、任海宁五位山东女画家为了欢迎日本日中水墨交流协会艺术家的到来,精心合作了一幅六尺整张的国画作品《萌春图》,日中水墨交流协会理事长白石宣山也现场创作了一幅意境清幽的水墨山水画。
正如当年日本水墨画的兴起,与宋元时期中日禅僧的相互交往密不可分。如今中日水墨画的跨域艺术,也在山东这片土地成为源远流长的现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