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且行且珍惜”流行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网络事件的触发、网民仿拟的推动、出处挖掘的影响、心灵共鸣的激发和诗意表达的扩散等。
关键词:“且行且珍惜” 流行 原因
2014年3月以来,又一个新的流行语风靡中华大地,不断地出现在报章杂志、网络论坛里,高频率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它就是“且行且珍惜”。本文拟从微观的角度对“且行且珍惜”流行的原因进行探析,求教于方家。
一、网络事件的触发
许多流行语的流行都起源于特定事件的触发。可以说,没有特定事件的触发,便不会有该流行语。比如“打酱油”这一流行语,就源于广州电视台采访一位市民,问他对于陈冠希艳照门的看法,这位市民说:“关我鸟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再如“走你”的流行,源于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上引导员指挥舰载飞机起飞时那潇洒的动作和口中的念念有词——“走你”。其他的诸如“俯卧撑”“躲猫猫”“楼歪歪”“猪坚强”“神马都是浮云”等,都有其引发的特定事件,多为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
“且行且珍惜”同样来源于一个特定事件。2014年3月31日凌晨3分,演员文章首次回应“出轨门”,承认了“劈腿”传闻。文章发布一则标题为“致周一见”的长微博公开道歉,称“时至今日都是我咎由自取”,“我必须重新梳理自己,坦诚面对并诚恳道歉”。文章发布声明3分钟后,马伊琍也写了一条微博:“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1]马伊琍面对婚姻变故时颇显才华的表态,使得“且行且珍惜”爆红网络。
二、网民仿拟的推动
一个流行语流行的突出表现就是人们大量的使用和仿拟。有了大量的使用和仿拟,才会形成流行的壮观景象。如一名大学生发贴说自己“被就业”(自己没有就业而校方却统计他就业了)后,“被自杀”“被代表”“被自愿”“被捐款”“被幸福”“被结婚”“被离婚”“被小康”等多种表达方式纷纷出现,“被XX”式语句在网络、报纸上风行起来。
马伊琍的微博发表后,引来众多网友模仿。这种模仿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模仿她微博的那13个字,保持“且行且珍惜”的原貌。如“创业虽易,赚钱不易,且行且珍惜”“网站虽易,赚钱不易,且行且珍惜”“读研虽易,就业不易,且行且珍惜”“失业虽易,求职不易,且行且珍惜”等等。另一种是运用“且行且珍惜”的格式,而更换了其中的“行”字。如“看博容易,发博不易,且看且珍惜”“熬夜虽易,入睡不易,且眠且珍惜”“生孩虽易,养孩不易,且养且珍惜”“听课虽易,过关不易,且学且珍惜”,“吃饭虽易,减肥不易,且吃且珍惜”等。第二种方式中,动词“行”被换成了更适合说话语境的动词,似乎比单纯用“行”更准确,更具有表达力。
三、出处挖掘的影响
“且行且珍惜”成为流行语后,有不少人询问这句话的出处,就有不少人开始挖掘并回复这句话的出处。对“且行且珍惜”出处的挖掘,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范围。
有人说,它出自《辞海》。《辞海》中的原句为:“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意思是:虽然我们相互道别,但是请不要忘记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管走了多远,不管分开多久,都要珍惜曾经一起度过的岁月。这两句的语言风格虽然有点貌似古诗,但笔者查阅《辞海》,在“且”字下面的解释中并没有这样的用例,显然是网友假托的。
有人说,“且X且XX”的句式早已有之。在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就有记载,汉高祖闻韩信已诛,“且喜且怜之”。
有人说,现代作家林语堂用过“且行且珍惜”。林语堂说过:“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2]
还有人说,它是台湾一首歌曲的名字。《且行且珍惜》最初是台湾歌手伍思凯作曲并演唱(陈道明作词)的一首歌曲,收录于1993年发行的专辑《不同》中。在改写部分歌词后,由台湾歌手张信哲翻唱(陈道明、厉曼婷作词),收录于1996年发行的专辑《梦想》中。[3]
关于“且行且珍惜”的出处尽管众说纷纭,但正是在这种种不同的说法里,让寻找“且行且珍惜”出处的人们更加了解这一表达的前世今生,认识到这一表达涉及的名人和典籍,对“且行且珍惜”的印象更加深刻。
四、心灵共鸣的激发
“流行语总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达着网民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的取向以及内心深处隐秘的心理。”[4]“且行且珍惜”之所以取得良好的流行效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表达了一种当今社会的普遍心理,引发了人们的心灵共鸣。
“且行且珍惜”的字面原始含义是:一边走着,一边珍惜着。“行”是动词,代表人的行为,意指走在人生路上,“珍惜”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指对待人和事的态度,二者是行为和心理的完美统一。
当今时代的现实生活中,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来去匆匆,精神紧张,心理负担很重,许多应该珍惜的东西如亲情、友情、健康等被抛在了一边,只有当失去的时候才感到追悔莫及。社会需要珍惜而缺乏珍惜,几乎成了一种公认的社会现象。人们呼唤“珍惜”,在待人做事的过程中都需要“珍惜”。在这种情况下,“且行且珍惜”反映的是一些人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心理:行色匆匆中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且行且珍惜”十分契合人们共有的心理,短时间得到热捧和广泛模仿也就不足为奇了。
五、诗意表达的扩散
古人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且行且珍惜”的流行,不仅与其表达的意思容易引起共鸣有关,而且与它充满浓浓的诗意,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有关。
当有网友询问“且行且珍惜”的出处时,有人给出“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这样的答案,让人感觉像一首古诗中的诗句,很有古诗十九首的韵味。单从节奏来分析,它就是一句极好的诗。它符合前二后三的五言诗节奏,念作“且行/且珍惜”,这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五言古诗,节奏不是一样的吗?这种节奏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已经融入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当我们读到这样的节奏,就会感到熟悉、优美,从内心深入加以欣赏。如果写成“且珍惜且行”,念起来就非常别扭,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前几年流行的“很傻很天真”“很好很强大”也是同样的五言诗节奏。
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节奏,为“且行且珍惜”的流行增加了砝码,它的流行是诗意的扩散。
总之,“且行且珍惜”成为广为流行的流行语,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复杂的原因的,既有网络事件的催化,网民仿拟的推动,也有出处挖掘的影响、心灵共鸣的激发,更有诗意表达的扩散。
注释:
[1] http://qu.8684.com/e_520963.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66563/5144009.htm.
[3]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66563/5144010.htm.
[4]汤玫英:《网络语言新探》,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汤玫英 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教授 4500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