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科类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中引入“行为导向”职业化教学理念,强化语文人文性,突出实践性、职业性,是高职语文教学走出边缘化。走出语文性质认识缺失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语文 职业化理念 语文特性 改革
《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课程,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最佳途径。在高职院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对我国产业技术人才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高职语文教学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强化语文人文性,突出实践性、职业性,重新审视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从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使大学语文课程重新回归基础学科地位。
一、工科类职业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我国高职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高职院校数量增长之快,规模发展壮大之迅,如雨后春笋般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部分工科类高职院校在放眼于超常规的扩展时,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问题却日益凸显出现,一系列负面现象,如毕业生逐年增加而就业率反而降低,毕业生素质达不到企业要求,就业质量与家长、毕业生期待值有差距,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度低等。各高职院校为提高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外加强与办学理念先进且实践经验丰富、得到国家和同行认可的示范或骨干类高职院校的联系,并不时请专家到校指导办学;对内加大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力度。但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在这场如火如荼改革中却遭遇危机,原因如下:
一是高职语文教学边缘化。各类高职学院对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在一些理工科院校,除了一些文科性专业仍保留有限的课时以外,其他专业语文课停开。导致高职院校部分语文教师或是重新进修改行教专业课,或是被动成为思想政治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师,或是靠上选修课凑足学校要求的课时,或是转聘到行政岗位从事管理工作。
二是对语文教学性质认识缺失。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必须重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下,以人的发展为本,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下,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这一新《课标》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这一理念与职业教育理念融合,更好地说明语文课在各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既承担着促进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作用,同时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等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的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大多围绕着产业结构和职业岗位进行。在以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观念指导下,部分工科类职业学院把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进行整合,改上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更能提高职校生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直接作用的《应用写作》课。有的认为,在职场竞争激烈的今天,需要运用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地方,也往往需要中文或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士完成,大学语文课对高职学生只负责个体文学修养、审美情趣的提升,理所当然将大学语文课设为选修课。
二、改变当前工科类职业学院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工科类职业学院大学语文教学要能在职校中生存,摆脱危机,惟一的出路就是改革。当前,不少职业院校以德国的“行为导向”职业教学理论指导专业课程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作为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语文,用这一职业教学理论审视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重新认识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以及课程性质,定会走出困境。
(一)强化高职大学语文人文性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就业需要,认为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只教学生写简单的应用文,说规范的普通话就行,于是在专业计划中压缩语文课时,对教学内容删减后只剩下单纯的应用文教学和口语教学。这种建立在狭隘的文化课为专业服务指导思想下的“技能化”“职业化”的语文教学观,强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孤立地偏重于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这固然体现语文实用性的意义,却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忽视语文教学对学生精神成长的作用。语文课为专业课的服务不是课程为课程的服务,而应是语文学习是专业学习的基础。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的基本性质,两者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人文性缺失的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没有理想、自私、缺乏责任感,这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必然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增加学生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这是语文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突出高职语文教学实践性
德国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行为导向”职业教育理念,是一种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与策略,是一种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自觉形成各种职业能力。这一职业理念在当前职业院校专业课课改中运用十分成熟,并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职业学院专业课的教学特色。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以《新课标》为目标,以专业课改为蓝本,注重学科特色,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活,结合职业,让语文学习更具实践性,不会再出现语文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高职语文的学习对以后的工作没有实际帮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地位边缘化等问题。
三、改变当前工科类职业学院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有效途径
(一)课程定位体现职业性endprint
职业教育强调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必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应突出其实用性、实践性、工具性,弱化系统性、全面性,强化人文性。教师应将人文素质理念渗透于整个课程体系中,为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职业技术能力服务,并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加强大学语文的教材建设
现有高职高专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百花齐放”,但大多套用本科院校的语文教材体例编排,缺乏实践性的环节,与生活实际也相差甚远。这与高职教育要求实用性和加强实践性的教育特点极不相称。高职的语文教材应切合职校生特点,结合将来就业工作岗位,选取贴近生活、符合现实、切合职业教育特点,同时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建设。
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能吃苦,讲诚信,具有奉献品质的新时代公民。因此,选材时,除保留古典文学或现代文学作品中经典篇章外,应更多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与现实结合的各个行业中涌现出的风流人物的事迹内容。而作为语文工具性教育,主要考虑到高职生毕业后多是到一线工作,在听、说、读、写方面加大训练,其中听、读是基础,说、写是重点。如,表达能力培养训练,以口头表达能力作为训练重点,教材编选时,可考虑课内、课外结合,多让学生阅读,还可选取职场场景材料,进入课堂教学;写作训练应以写简单应用文体作为训练重点,由此,教材选编时,简历、求职信、计划、总结等与职业相关文体不可漏选。“就高职语文的整个教学内容来看,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夯实语文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继续学习的需要内容。二是增补与专业相关与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有联系的内容。三是提高文化素养、健全人格、感受审美愉悦的综合素质的内容。”[1]
在教材的建设中,可邀请学科专家和教学一线的老师参与编写,以高职语文教学目标为导向和依据组织与选择内容,体现“实用性”与“实践性”,还要具有弹性与灵活性。在内容编排上可以采取专题教学、单元教学、模块教学,还可设计一些可以灵活替换的“活动”的单元和模块,便于教师根据专业不同选择和更换。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资源,是培养能力的依托,是培育人文素养的载体和沃土。教材建设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编写出一本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职业性,使得教师好教、学生爱学、适合高职学生的语文教材是我们每个高职学院语文教师的责任及义务。
四、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任
与专业课一样,高职语文课在一个学校受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任。没有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语文教育,也难以达到国家设立这门课的根本目的。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学往往不受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与语文教师的素质不高有关系。教师专业素养不够深厚、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和教学态度不够积极,这些主观因素不但影响到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要捍卫高职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素质核心课程地位,教师队伍的水平必须跟课程同步发展。
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教师是关键、是根本。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要切实推行,必须建立一支“双师型”的语文师资队伍。作为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除具有精深的语文知识外,对所教学生的专业知识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增加语文学习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主动成长为科研型、“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型、教师学生双主体型的人才,才能在教学中科学施教,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
五、引进职业化的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灌输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三中心”传统教学模式,目前在许多高职学院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甚行。这与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格格不入,更与实用型、技能型的高职培养目标相悖。这样的教法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职语文教学是基础语文教学的深化,与普通大学语文相比,更强调实用性与实践性。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指教学时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实践过程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从高职语文这一特性出发,结合高职专业课所倡导的“行为导向”教学理念,来改革高职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行为导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一)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指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2]语文教学中使用模拟教学,关键是教师设计出不同特色的模拟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的知识现场感和直观感。这种方法可运用于应用文体知识教学,也可用于培养学生各种人文素养。如,模拟一场人才招聘会。设计两种方案,一种需要现场口头应聘,一种只递交简历、求职信。让学生参与两种方案,通过这场招聘会,学生既学习到了与求职有关的文体知识,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还能让学生提前体验作为一个职场人竞争从此开始。
(二)案例教学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作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3]语文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主要是结合学生生活、成长、职业需要相关的人或事,让学生从这些具有特色的个案学习中提高自身修养,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重视人生的意义,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双重价值。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个问题时,可以从各类高校中或电视法制栏目剧或法制报中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形成观点。endprint
(三)项目式教学法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4]语文教学中运用项目式教学法时,关键在选取的项目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真实性、拓展性。如,《侠义精神实质——金庸武侠小说赏析》这一项目学习,可分成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读小说中精品,或观看改编的电影、电视剧;
第二步,摘取文本中相关人物形象素材;
第三步,分析人物形象特征,写法特色;
第四步,评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第五步,写成小论文方式提交;
第六步,成果展示。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不但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鉴赏技巧,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意识,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思想。
(四)角色扮演法
“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角色扮演和案例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人为中心,后者则以‘事件或与人有关的‘事实为纽带。”[5]语文教学中运用此法,主要是将教材中故事性强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可供表演的剧本,让学生承担其中角色,将故事呈现给大家分享,让扮演者与分享者都能从表演中体会人物心理、引起情感共鸣。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等相互联系的方式。高职语文教学中引入职业化的教学方法时,要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具体情况而定。教师教学时,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总之,针对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从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师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文化知识素养以及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使高职语文课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最佳舞台,作为高校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注释:
[1]尹云霞:《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语文教学职业化的改革》,高教论坛,2009年,第9期。
[2][3][4][5]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关于行为导向教法法的研究》,职教论坛,2002年,第18期。
参考文献:
[1]主毅.职业教育视域下语文教育人文性的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工作,2011,(07).
[2]杨忠.语文教学应凸显实践性[J].教育探索,2005,(02).
[3]万洪莲.关于高职语文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06).
[4]李自庆.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35).
[5]任湘云.危机与出路——大学语文教学忧思[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6).
[6]王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问题、归因及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李田秀 重庆永川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 4021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