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be:何时种下福祸之根又何时收获悲喜之果

2014-12-01 10:06赵骁
艺术与设计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开发者苹果

赵骁

Adobe中国公司办公室设立在北京,全称为奥多比系统软件(北京)研发分公司,共有开发、测试、设计师和销售人员400人左右。Adobe公司创建于1982年,提供数字媒体和在线营销解决方案,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无独有偶,早在今年7月17日,微软就正式宣布一项旨在简化运营的重组计划,全面整合近期收购的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而这次整合,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裁员。微软称,此举将导致公司在未来一年多的时间内最多裁员1.8万人,其中约1.25万人将来自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目前,首批的1.3万人裁员行动已经启动。

对于Adobe等公司裁员,笔者认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余波未了,使得市场发展缓慢,企业利润下降而导致裁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则是互联网等IT产业更迭速度很快,不裁减过时的不盈利的部门,加大对新技术的集中投入,那么利润降低,企业将面临被淘汰危险。近几年来,旧IT巨头的倒下,已经不是新鲜事,而新巨头则依傍了网络的创新而崛起,它们结构更扁平化,人员更少,效率更高,给社会带来了新结构、新思想。

Adobe裁员是个必要的手段,它使得企业变得更灵活了,变得轻型化,产品的迭代周期变得越来越短。裁员也有利于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质疑不良的传统,调整工作优先次序,拓展新的能力,聆听新想法,雇佣新员工,简化工作流程等。

不过,Adobe公司的前途是否就好过被裁员工呢?且录IT观察员靳继磊旧文一篇,供看官自评:苹果和Adobe曾经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当年Adobe两位创始人的第一桶金就来自苹果。乔布斯的一个电话送给了前者350万美元。这笔钱不仅让Adobe获得了足够多的粮草支撑研发,还大大地拓展了Adobe的商业思路。尝到甜头的Adobe认为,出售软件许可是一个不错的商业模式,自此,Adobe走向了一条收取软件许可费的康庄大道。交恶始于iPhone发布后,消费者发现iPhone与Adobe Flash播放器不兼容。

而2010年4月,时任苹果首席执行官的乔布斯则突然发出了一封震惊业界的公开信——“Flash之我见”。乔布斯直陈 Flash六大软肋:第一,Flash不够开放,因为Adobe是决定Flash未来发展、定价等的唯一机构。它完全被Adobe控制,从任何角度来看,Flash都是一套封闭系统。第二,Adobe声称网络上75%的视频都是Flash视频。而需要说明的是,几乎所有这些视频都要通过一个更先进的格式H.264进行播放。第三, Flash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性能太差。赛门铁克的报告显示,Flash是2009年最差安全记录的创造者之一。第四,Flash的存在降低了移动设备的电池续航时间。第五,Flash是为PC使用鼠标控制设计的,而不是为使用手指操作的触摸屏设计的。第六,Flash想要在苹果iOS之上建立第三层。

这六大软肋也是外界长期以来对于Flash批评的一次大总结。随后,Adobe也不甘示弱,在美国24家报纸中刊登整版广告,对苹果的言论予以回击。Adobe在广告中表示,苹果iPad和iPhone排斥其他视频软件的做法是在扼杀竞争。Adobe创始人也向乔布斯发布公开信,“最终,我们认为问题在于:谁在控制万维网?答案是:没有人,或是所有人,但绝不是某一家公司。”

这使得苹果和Adobe的斗争从暗地里走向公开化,矛盾已经变得不可调和。乔布斯对Flash如此决绝,更重要的原因是,Adobe试图掘开苹果的城墙。Flash的计划是在苹果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之上再搭新平台,并通过新平台向终端用户提供网络应用程序。届时,用户使用基于Flash的网络应用,开发者使用Flash开发跨平台的网络应用,而苹果则沦为纯粹的硬件商,APP Store 失去价值,而原本属于苹果的用户和应用则被Adobe纳入囊中。

乔布斯怎么能容忍这一切发生,开发Flash的替代品,扼杀Flash成了苹果建立霸权的题中之义。Adobe天真地以为,凭借PC端成功,Flash依然会在移动互联网上持续辉煌。可是,Adobe似乎忘记了,此时的苹果,已经成了可以左右移动互联网的庄家。

除了和苹果交恶之外,环顾Flash四周,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是Adobe的理想国。2010年5月,微软宣布IE9支持H.264视频格式,而不再支持Flash,Windows 8 Metro也将不兼容Flash;2011年11月,谷歌宣布Android4.0不再支持Flash。就连曾经声称依靠Flash技术获得完美体验的YouTube也宣布将不再使用Flash标准的视频,而投向Html5的怀抱。

诸多IT业界的领袖企业相继对Flash判了死刑,这些标杆行业无疑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业界对于Flash的看法。树倒猢狲散,此刻,对于围绕在Flash身边的开发者来说,及早离开或许是最好的结局。把Html5和Flash做个对比,更容易看清两者的差距:Html5的优点在于无需插件、开放、免费、对搜索引擎友好;而Flash除了在PC上有超高的普及率外,可谓毛病一身,性能不佳,可靠性差,并且封闭收费。Flash不但成了智能终端的电老虎,还会导致手机死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Flash技术明显吃力。

老迈的王者必将让位于新的霸主,Adobe也不得不低头承认,任何企业都无法抵挡新技术的历史潮流:如果说,Adobe的傲慢渐渐地毁了Flash,那么最后把Flash推进深渊的则是Adobe公司糟糕的竞争策略。面对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对手,Adobe本可以采取怀柔策略,笼络人心,搞群狼战术,构建一道大家相互依靠的壁垒。可Adobe的贪心毁了围绕在自身周边的生态系统。在Flash的发展历程中,PC版播放软件是免费的。Flash靠出售Flash内容开发工具赚钱。可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Flash并没有沿袭在PC领域的成功经验,反而采取了“双向收费”模式,不仅要向第三方开发人员收取使用其开发工具的费用,连支持其显示技术的移动浏览器开发商居然也被要求付费。

策略的转变缘于2003年日本厂商给Flash签订的一份合同。该厂商花了一大笔钱购买了Flash移动版本FlashLite的授权。这让当时Flash的所有者Macromedia公司尝到了甜头。它开始不愿意为手机提供免费午餐了。

后来,Adobe公司也认为这是一条不错的发财路子。然而,除日本市场之外,这种模式并不被认可。开发者掉头走向了Html5,Adobe试图像常规手机版本那样培养起一个开发者生态圈的计划瓦解了。而最终的结果是,再也没有人肯站出来为贪心的Adobe说好话了。

随着常规手机的没落,智能手机的崛起,Flash在移动市场的占有率和营收一个都没保住。

当然,Adobe并不是一个没有谋略的公司。

无论怎么看,Adobe都是个强大的桌面软件帝国。在桌面软件取得垄断性利益之后,Adobe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不得不匆忙应对来自互联网新贵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新势力的壮大,诸如谷歌这样的巨头在不断地吞噬Adobe的地盘,而他们总是想通过免费在线工具完成一切工作,这无疑对靠出售软件许可的软件公司来说是场生死战。

Adobe并没有坐吃山空,它也作出了相应的努力。譬如,Adobe推出了网络版的Photoshop在线图像编辑工具——Photoshop Express。Adobe希望借此可以提高Photoshop在新一代消费者中的知名度。而Flash则成为Adobe冲击互联网山头最重要的一股力量,从对Flash的部署上可以看出Adobe的良苦用心。在互联网时代,Adobe实实在在地抓住了时机。Adobe希望借助无孔不入的Flash建立一个开发者的生态系统,从而制定新一代网页语言的标准,最后借道Flash占据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的制高点。似乎一切都朝着这样的美好设想发展,当时Flash已经得到成功推广,几乎全球所有主要手机厂商都从Adobe获得授权,将其用于普通手机、智能手机。

但事情在2010年开始有了变化,这一年,Html5开始锋芒毕露。这一年Adobe也发布了FlashPlayer 10.1,支持Windows、Mac和Linux三大平台版本。市场反响出乎意料的好,这极大地提升了Adobe的信心。面对雪花般飘来的赞誉,Adobe觉得光卖许可证已经不能满足胃口,开始考虑跨移动平台的可行性。

Adobe盘算着怎么才能够进入更多的平台,它主动找到了一些设备制造商,包括移动设备处理器厂商 ARM、nVidia商谈合作事宜,找到谷歌谈Android进一步开放。Adobe目光远大,它希望能够为合作伙伴的相关产品提供真正的Flash 支持。

Adobe和大家坐在一起把酒言欢,畅谈移动互联网的美好未来。这宝贵的一年里,虽然Html5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凭借在PC端强大的优势, Flash仍可以在移动互联网竞赛里赢得砝码。可一年过去了,Adobe答应给合作伙伴的Flash产品却未交付。Flash技术虽然一直在更新,但Adobe的固步自封使得Flash创新变得越来越慢。在安逸的生活面前,创新对于Flash来说失去了诱惑,最致命的是,Adobe不再认真倾听客户的声音,不再愿意以市场为导向作出改变。

包括苹果在内的诸多业界公司曾多次向Adobe指出Flash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换来的却是对方的冷漠。在一片失望的叹息声中,Adobe丧失了推广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有一种观点认为,Adobe之所以步调如此慢,是因为公司内部对Html5充满了恐惧,其内部也认为Flash技术已经落后。一件吊诡的事情是,iPhone面世后,Adobe移动部门内部开始有人建议对Flash进行优化和更新,以适应iPhone的实际需求,但公司却拒绝对移动版Flash进行大规模升级。

Html5趁虚而入,攻城略地。Adobe放弃Flash引发的余震将继续在业界发酵。苹果携iPhone、iPod和iPad三大移动客户端和APP Store铸就了一个辉煌的帝国,逼近5000亿美元的市值几乎是微软与谷歌之和。

360的移动产品被苹果一夜下架曾大大震惊了国内移动互联网的从业者,强悍如360这样的公司,面对苹果的处罚,毫无还手之力。这给国内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在内的所有IT公司一个警醒,苹果在争夺移动互联网控制权上已经遥遥领先。苹果选择开放的Html5还有更长远的计划,如果顺利的话,苹果借助Html5还可以反作用于PC,进一步增加在桌面互联网中的砝码。

2005年,谷歌收购安卓时就已经流露出对移动互联网的重视,这个收购甚至早于苹果推出首部iPhone。通过开放手机操作系统,谷歌聚拢了一批手机厂商和网络应用开发者,本质上,这种模式和苹果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搭建平台来筑巢引凤。硬件软件两手都要抓,为了对抗苹果,谷歌天价收购摩托罗拉也正是基于此目的。

谷歌甚至不惜通过Chrome捆绑插件等手段,试图借助Flash的力量来巩固安卓联盟,但随着Html5的到来,Flash渐渐失去了利用价值。此外,微软和亚马逊也是争夺移动互联网霸权的两强。微软试图借助手机操作系统Win7来实现与苹果iOS、谷歌安卓三强鼎立的局面,但微软已经失去了先机,和苹果相比,微软并不拥有像苹果那样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明星移动终端,和谷歌相比,也不拥有像安卓系统那样可以吸纳四方诸侯的终极开放平台。不过Win8的诞生给了微软更多希望。微软曾指望IE浏览器和Flash的组合在非苹果智能机上能有所斩获,但微软宣布IE9只支持Html5,说明联盟的实验彻底失败了。亚马逊更是希望在移动互联网有所作为。Kindle Fire也不负众望,高盛公司预计,Kindle Fire2011年第四季度的销量将达到1400万台,仅次于苹果iPad,成为全球第二受欢迎的平板电脑。

Kindle Fire支持Flash,这能让Adobe感到宽慰吗?事实是,亚马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iPad不支持Flash,微软Windows 8 Metro将无法运行Flash,这仅是亚马逊差异化竞争的策略需要。

总之,Html5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统一的标准,虽然还会并存多个平台,但受益的是开发者们,他们不再为兼容问题重复性劳作。

硝烟弥漫的移动互联网战场上,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激战正酣,他们成为了Html5标准的发起者,而Adobe则成了看客。

不过Adobe也有自己的盘算,虽然Adobe决定不再继续开发对于未来新移动设备浏览器插件形式的FlashPlayer,但Flash将专注于PC浏览和移动应用。Adobe已然承认“Html5会成为创造和部署跨移动设备浏览器内容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Adobe将积极地成为Html社区的关键角色,与谷歌等公司一起成为Html5的贡献方”。

Adobe只有尽全力开发Html5,拼命追赶竞争对手。Frost & Sullivan 的首席分析师丹·雷伯恩在抨击Adobe糟糕的移动互联网战略时说到,前Adobe工程师向他抱怨:“最近几年,Adobe过度关注账本底线。削减成本成为公司的优先工作,公司每年因裁减员工带来的成本缩减不低于10%。自然而然地影响到工程师团队的士气,管理层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过分关注短期利润的政策开始带来负面影响,它不仅局限在当前的产品开发方面,而且还影响到公司的长期战略设计以及对行业变化的适应性方面。”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魏武挥认为,收费模式毁了Flash。Adobe在Flash上的溃退,颇有点像RealNetworks在RM格式上的失败,后者的这个视频格式,一度也是业界的翘楚。比较有趣的一点是,RM从流行到不怎么流行,Flash是原因之一。

一种技术的退出,一种新技术的冒头是根本原因。Adobe本来以为,Flash格式就像它自家那个PDF格式一样,鲜有替代者。于是,它的态度一向是很强硬的。却全然没有想到,Html5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冒了出来,且迅速得到了业界和开发人员的追捧。不少人都认为,Html5是未来技术开发的一个方向。

原因在于,Adobe的收费授权模式是Flash老去的根本要素。本来Adobe面对着一个不错的态势:在移动领域中,开发者饱受需要在不同系统、不同设备上重复开发之苦。Adobe看到了Flash能给它带来建立一个生态系统的可能:大家都用Flash,但它却下了一招很大的臭棋:收费授权。于是,最好的机会被它就这么轻易放过了。

苹果对Flash技术的敌视是很正常的,因为它有可能会穿透苹果自家那个封闭的生态系统,让开发者得以轻松地跨平台开发。但如果Adobe早点行动起来,开放Flash和取消收费授权,苹果的指责,未必能有多少实效。

我们来看看苹果和谷歌这两个移动领域中的巨头是怎么搭建自己的生态系统的。苹果走的是偏封闭道路,但基于IOS的开发,基本上还是免费的。谷歌走的是偏开放道路,Android是一套开源系统,当然也是免费的。但苹果能走封闭式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苹果是软硬合体的。借助硬件的热卖,使得开发者受到市场的驱动围绕在了它的身边。

但Adobe有什么呢?它并不像苹果那样握有一个硬件市场,它也不是做底层系统的。说得简单一点,它是应用层的。在应用层上继续搞桌面互联网那种模式,无怪乎它要走上昔日的手下败将RM格式的老路了。在移动端,Adobe不仅要向开发者收费,还要向播放浏览器商收费,这招臭棋中的臭棋,让我不得不心生这种怀疑:Adobe的主事者是不是什么商业间谍,存心是要毁掉Flash。

不得不说,Adobe是一种“软件开发”的思维,这是一种沿袭微软售卖Windows和Office的模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互联网并未完全发展起来的年代,软件开发和售卖模式被证明是成功的。但到了今天,连微软这样的大户,在互联网竞争中都屡次被击败,充分证明了这一模式的日薄西山。Adobe在Flash的溃败,又为软件模式的丧钟敲上了一记。

对于Adobe来说,构筑移动领域生态系统的一次绝好机遇已经被放弃,在它的旗下,还有什么可以担当此重任的呢?似乎并没有。在未来的移动领域竞争中, Adobe已经在向一个纯粹的第三方开发商走去,而这一步,怕是Adobe自己最不想看到的。

Adobe真正到了思考的时间:何时种下福祸之根又何时收获悲喜之果。

猜你喜欢
开发者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iOS开发者调查
iOS开发者调查
栝楼产业开发者谢献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