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慈
慈善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传扬人类大爱的“种子工程”、“基因工程”。 2012年11月,在漳州市慈善总会的指导下,我县选定在漳浦一中、达志中学、实验小学、石斋小学等4所学校3000多名学生中开展慈善教育活动。经过一年的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出现了试点学校的慈善效应向各中小学校延伸、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三个延伸”的喜人局面。涌现出一批爱心人士、爱心教师、爱心学生。有4所学校、20名教师、30名学生分别被评为慈善教育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同时,试点学校的慈善行为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回报。
一年来,社会各界为各学校捐资捐物多达1065万元。今年初,市慈善总会在我县召开“全市慈善教育试点现场会”,就一年来的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观摩研讨、经验推广。会后,我县决定在全县226所中小学、近5万名学生中开展慈善教育。目前,全县慈善文化教育活动正有条不紊、梯次推进。我们的主要作法和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重视、深化认识,主动作为
慈善是人类共同的美德与追求。传递爱心,扶贫济困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慈善文化进校园”,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其作用就在于教化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对慈善价值观的认同感;青少年既是祖国的未来,又是今后从事社会慈善工作的主体,是慈善事业的希望所在。我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在市总会黄河东会长等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漳浦县委领导的重视支持下,与我县宣传部、教工委、教育局联合成立慈善教育试点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认真学习借鉴“慈善文化进校园”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发挥上下联动、左右合作的工作特色,着手启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筹备工作;把慈善教育作为一个项目,充分考虑物质层面的准备,实行上下联动,项目运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精心策划,上下联动,试点先行
“慈善文化进校园”是慈善总会一项崭新的工作。协调小组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整合慈善、宣传、教育等部门的力量,动员各试点学校迅速行动、抓紧抓实、科学有效地推动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以谋划促创新。在无章可循、无例可考的情况下,市总会一方面抓紧订阅《慈善读本》,集中学习消化,研究分析两个版本教科书的特点,加深对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重要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根据漳州各县(市、区)慈善事业的实际,编写了《让爱在青少年心中成长》辅导教材(以下简称“辅导教材”),不但为探索做好慈善教育提供借鉴,而且填补了我市这方面教材的空白。在市慈善总会的用心指导和鼎力支持下,我们首先落实了慈善教育试点的教材等物质保障,同时根据我县中小学的区域分布和学生数等实际情况,选定在两所中学、两所小学的部分年段3000多名学生中先行开展慈善教育活动。
二是以动员促行动。协调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后,于2012年11月4日,在我县召开慈善教育试点工作启动仪式暨骨干教师培训会议,漳浦县委宣传部长亲自到会对开展慈善教育试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市总会黄和东会长亲自为到会的骨干教师就慈善教育的基本内容、开展情况、重要意义及努力方向等方面上了精彩的一课。各试点学校根据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纷纷在各校举行启动仪式,营造“慈善教育进校园”的浓厚氛围。试点期间,我们“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多次组织到4所学校听汇报、看课件、感受氛围、督促指导。
三是以机制促保障。为了有效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试点活动,“协调小组”及时下发《漳浦县慈善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各试点学校开展工作。各试点学校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从制度上落实“五个有”:一是有课时保障,确保每周每班至少安排1课时;二是有教材保障,把中华慈善总会主编的《慈善读本》和市总会编印的“辅导教材”作为慈善教育专用教材,试点年段全体学生人手一册,教师则根据教材及相关要求统一编写教案;三是有师资保障,从语文、思政教师中,选定部分优秀教师兼职担任慈善文化教学工作;四是有经费保障,由慈善总会、宣传部、教育局专拨试点经费给予支持;五是有考评考核机制保障,试点学校在期未对教师的备课及教学效果进行评比,并将结果记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从而使慈善教育成为我县各试点学校德育工作的常规课程、特色课程。
四是以措施促实效。在慈善教育活动中,各试点学校强化措施,注重实效,做到“六个结合”。即“慈善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与国学教育结合、与培育慈善理念结合、与引导慈善行为结合、与和谐学校建设结合、与家庭教育结合,取得良好效果。
五是以宣传促推广。在慈善教育活动中,我们始终注重宣传工作,首先是各试点学校通过各种媒体扩大宣传,学校领导和德育教师,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师生宣讲慈善文化的精神内涵;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及时宣传在慈善教育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充分借用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LED显示屏,图文并茂介绍慈善知识、慈善理念;充分发挥试点班级的首创作用,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在慈善理念的探讨中增强认识;漳浦一中、实验小学、石斋小学慈善教育课题组还撰写了多篇教学心得在CN级刊物《慈善》杂志上发表。其次是教育局通过漳浦教育网,借助《金浦报》、漳浦有线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各试点学校开展慈善教育的新动向、新经验,营造学慈善文化、做慈善事业的浓厚氛围。其三是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市慈善总会于2014年元月在我县召开由各县(市、区)慈善总会会长和市教育局领导参加的“漳州市慈善教育试点现场会”。与会同志在漳浦一中参观了4所中小学开展活动专题板报,观看了全县慈善教育试点专题片,观摩了漳浦一中四个班级的慈善教学和慈善主题班会,听取了市慈善总会游婉玲常务副会长的试点工作经验总结及今后工作部署。现场会后,我县其他中心学校相继组织到4所试点学校学习取经,为全面推广“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打好基础。endprint
三、延伸拓展、有序推进、成效彰显
慈善教育,润物无声。经过一年来的试点工作,教育成效日益彰显,出现了“三个延伸”的喜人局面:
一是向各中小学校延伸。一阶段以来,各试点学校学生得到了心灵熏陶,精神面貌已悄然发生转变,校园内争做好事的意识更强了,主动做善事的氛围更浓了,校园里的好人好事更多了,涌现出一大批爱心小天使、环保小卫士、优秀青年志愿者,前景喜人。今年初,市总会在我县召开现场会后,漳浦县教工委、教育局决定在全县226所中小学六个年段(小学四、五、六年级,初中七、八年级,高中一年级)近5万名学生中开展慈善教育。
二是向家庭延伸。开展慈善教育,培育的不仅是孩子的心灵,还通过“小手拉大手”,让爱心传导给自己家庭和亲人,形成“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比如:漳浦实验小学开展的“爱心飞扬·温暖常在”捐赠活动,把《捐赠倡议书》发到每个家长手中,让家长签写意见,达到知晓、支持、参与慈善行动的目的;达志中学开展“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向父母、老师或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信,表示对他们的感谢,同时鼓励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慈善意识。2013年,漳浦一中两名身患白血病的同学让无数有爱心的人牵挂万分,漳浦一中全体师生、全县的广大青年团员和许许多多的校友、社会人士纷纷伸出援手,爱心捐款达80多万元,将爱和温暖送到患者及家人手中……
2014年3月,城关中心学校全校师生为身患白血病的陈艺杰同学举行了爱心捐款仪式。大家慷慨解囊,踊跃捐款,现场在一片《爱的奉献》的歌声中,捐款人群排着长队,气氛感人。在春意盎然的三月校园里谱写了一曲温暖和爱的乐章。
实验小学程明泉同学身患急性淋巴白血病,住院治疗需要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学校发出倡议,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发扬“一人有难、大家支援”的互助精神,爱心捐款达6万多元,缓解了程明泉同学治疗费用困难的燃眉之急,此举也向社会展现了实验小学全体师生的高尚品德和仁爱情怀。
三是向社会延伸。各试点学校的慈善文化教育活动,已经从课堂的说教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一方面是面向社会,师生们把爱心奉献给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一年来,实验小学连续举行了教师“乐捐一日工资,播撒一片慈善心”、学生“乐捐一日零花钱”等爱心慈善行动。开展“学雷锋月”,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关爱残疾人、关爱未成年人。召开了“伸出你的手、让感动常在”主题队会,向残疾儿童捐赠图书1000多册,为贫困农村捐赠书本、文具、衣物几百件,与福利院儿童手牵手、送温暖。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石斋小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广大师生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漳浦一中开展了6大类14个小类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有2000多人在网上注册了青年志愿者,近4000人次参与了志愿者活动。达志中学与赤湖镇老人协会结成共建单位,不定期组织学生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另一方面,同学们的慈善之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回报,一年来,社会各界也为学校捐资捐物,设立各种奖学金、奖教金、助学金,为学校添置设备,助力学校提高办学水平。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县部分中小学获得社会捐赠多达1065.29万元。为落实市总会2014年要在各中小学全面开展慈善教育活动的要求,我县宣传部、教工委、教育局、慈善总会及时发文通知到基层,深圳漳州商会会长吴志民先生得知后慷慨解囊,一次捐赠30万元,购置《慈善读本》5万册送到全县各中小学校学生手中。社会各界的善举,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人间真情!
实践无止境,探索无终点。我县将在市慈善总会的大力支持下,立足漳浦的资源优势,广泛搭建平台,继续把慈善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在已有的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再改进、再完善,将慈善教育在我县各中小学纵深铺开,广泛开展。我们相信,“以爱育爱、爱心相传”,漳浦的慈善教育事业定会星光灿烂、蓬勃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