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心理教育初探

2014-12-01 01:48陈万龙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小学生农村

陈万龙

摘 要:农村小学教育,尤其是心理教育,是小学生教育的薄弱点。有许多小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不但严重的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也给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教育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现在绝大部分家庭仅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家长对孩子溺爱,娇惯、放纵现象比较常见。尤其是近年来,年轻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多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溺爱和管教不严,导致孩子学习成绩滑坡,性格发展不全。而学校也尚未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一些“学习后进生”和“问题学生”得不到热情的关怀和及时的帮助,从而逐渐沦为学习和纪律“双差生”。

一些农村的孩子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产生闭锁心理。这种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在农村,由于学生来自分散的教学点,当他们汇聚一起时,一些学生往往由于成绩、操行方面弱于其他学生,很容易在心理上、行为上表现为胆怯、羞涩,且这种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临近青春期,学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得不够大方。

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与伙伴沟通,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心中的秘密对谁也不说,形成了情感闭锁。有的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身心成长失衡。小学生时期身体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

第二,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教育普遍存在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教育等。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

第三,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开展受到师资条件的限制,学校对心理教育的不足和偏颇对学生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学校不顾学生的心趣、爱好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学校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使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智力,导致自卑、失望。

第四,农村小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少,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尤其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

三、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教育的方法

虽然小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只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就能收到积极成效。

第一,农村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心理教育。学校要把心理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个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应尽量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农村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与心理咨询电话热线,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生活辅导。

第二,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和交流,要求他们以积极的心态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家长的批评教育都是善意的批评。农村孩子父母要尽可能多抽时间陪孩子,尤其是经常出门务工的孩子的父母。家长也要努力提高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最后,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

第三,家长和教师要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这样就会使他们产生自信。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这样就能增强其行动的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培养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就能够百折不挠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

总之,要加强农村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此都应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我们不断寻找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对策,精心施教,坚持不懈,才能使每位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小学生农村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我是小学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