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宋晓燕
摘 要: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校企紧密合作、工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尝试阐述了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并对构建这一模式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
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职业标准属于工作标准。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职业标准纳入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建设等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这是一种校企紧密合作、工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直接针对行业岗位或岗位群,能够有效地增强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和胜任力,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一、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由高职教育的属性决定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既是对高职教育办学形式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形式,服务行业企业经济发展是它的重要职能和目标。事实也证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能有效地满足企业与学生双方的需求。职业特征是整个高职教育的共同属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都离不开职业标准的考量,因此将职业标准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与这个属性紧密结合的。
2.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
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必然选择,是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探究与实践。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行业性”和“职业性”的要求探究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学校和企业合作育人,实现双赢的有效途径。
学校方面依托行业企业,探索校企全面合作、工学深度结合的具体形式。目前,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包括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项目合作等。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围绕行业企业共同遵守并有效实施的岗位规范——职业标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将核心职业能力要求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效对接了岗位群,从而保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最终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3.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受企业欢迎人才的重要保证
如何将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成受企业欢迎的人才?与企业用人标准融合,将职业标准融入专业建设中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基于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保证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高度参与,职业标准本身也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指导意见。基于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在专业建设方面,主要强调专业建设融合职业标准;在课程改革方面,主要体现在基于职业标准分解和提炼出从事具体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以及能力要素,构建体现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及评价标准体系。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保证了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并具有在相关行业从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探索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标准对接
确立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工作,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规格和企业的职业标准是可以对接的。通过岗位调研掌握行业职业标准,以及分析企业所需人才的用人标准,并据此研究学生在校的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对接的培养方法。
通过采集分析民航运输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岗位职位要求,将各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要素汇总,经过归纳提炼和概括,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归纳为安全检查服务礼仪技能、英语沟通技能、证件检查技能、人身检查技能、开箱(包)检查技能、隔离区监护技能、航空器监护技能等七项职业能力。在确定与企业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通过“2+1”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并组织学生参加适应岗位要求的实践、实训,从而使学生达到企业的入职标准。
2.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以职业标准为指导
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以企业岗位需要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基础,重新整合专业课程体系。首先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分析确定人才所应具有的关键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据此设置所需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改革方面,要依据职业标准,构建体现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形成课程标准。
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与企业共同开发符合企业所需岗位任职要求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市场调研、解构与重构、分析论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每个环节的研究,并且负责组织讨论形成最终方案成果。根据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以安全检查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与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共同分析安全技术检查行业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针对专业面向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然后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系统设计开发基于岗位能力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要重视实践锻炼,对接企业岗位
为了帮助学生适应真实工作环境,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融入实践要素,重视实践、实训。职业技能的培养学习具有情境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而将工作和学习相结合才是掌握职业技能的最佳方式。只有在与真实的工作对象和工作任务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得到有效的职业技能锻炼。人才培养融入实践要素,就是要求学校在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框架下,精选实践岗位和实训机会,学生对接职业岗位,通过认知实践、项目实践、顶岗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特别重视人才培养融入实践要素,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多次与真实工作岗位对接的实践、实训机会。2014年4月25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青岛正式拉开帷幕,这是我国首次在沿海城市举办的具有山地特色的世界性园艺展会。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参加了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安检服务工作,为保质保量地完成本次安检任务,前期组织学生考取了大型活动安检证书。通过承担世界级的大型活动安检工作,学生在实际安检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训练了职业技能,也逐渐了解、熟悉和掌握了安检行业的相应岗位群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模式,要以调研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能力、知识、素质为前提,将本行业特定的职业行为规范和标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成长为受企业欢迎的“职业人”。从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效果看,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生产、管理-线的人才;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看,该模式能够将职业标准和企业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对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从办学效益看,该模式坚持校企紧密合作、工学深度融合,学校充分利用了行业资源,能够有效促进高职教育,实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陈献礼.浅谈国家职业标准与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3).
[2]吴万敏,姚琳莉.论行业高职院校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之必要性[J].高教探索,2010(6).
[3]何志方.在行业指导下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对接职业标准[J].管理观察,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