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戏剧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

2014-12-01 19:19张卫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海淀区戏剧德育

张卫光

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充分认识到戏剧教育是现代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进一步拓展戏剧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背景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审美素养,让更多的学生在戏剧教育中幸福地成长。

定位:人格塑造与能力、素质的培养

2012年11月,海淀区向全区中小学校发布了《关于海淀区中小学开展戏剧教育课程实验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招募实验学校,开展学校戏剧教育调研。海淀区戏剧教育项目分为4个研究领域:发掘戏剧育人功能、开发戏剧课程、探索戏剧教学法和建设戏剧社团;确定了12个研究方向:中小学戏剧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实施方式,戏剧社团活动、戏剧教育的教师培训、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戏剧教育成果展演、戏剧教学法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戏剧教育进校园”及校园环境场所建设、戏剧德育、戏剧教育评估体系、戏剧教育课程社会资源开发等研究。目前已经有34所中小学校参加全区范畴内的戏剧教育课程实验项目,其中中学18所、小学15所,剧种包括京剧、黄梅戏等戏曲,皮影戏、木偶剧等民间艺术,话剧、歌舞剧等现代剧。课程形式有“京剧进校园”、戏剧社团、戏剧课程和戏剧实践活动(戏剧节)等。

戏剧教育,以多种形式进入海淀区中小学戏剧教育课程体系:一是开设选修性质的单列戏剧课程或者综合艺术课程内的戏剧课,以集中培养学生的戏剧素养和能力。有了这种课程的铺垫,更有利于在观念上、心理上促进师生对戏剧教育功能的接受。二是开展校园戏剧活动,如组建戏剧社团、举办校园艺术节等。学校可以通过与多学科结合,加强戏剧教育活动宣传,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戏剧活动,培养戏剧活动兴趣。

海淀区学校把中小学戏剧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学生人格塑造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上。学生参加戏剧课程学习,通过角色扮演形式,体悟戏剧角色,感受不同人生命运。台前幕后的分工合作能增强学生的自我表达与群体协调的能力,使学生向现实的角色生成,达到育人的目的。

探索:整体推进 德育为先

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戏剧教育各有侧重。鉴于小学和中学的学生在身心成长方面具有阶段性,在小学校园中,儿童剧的排演和观摩是校园戏剧教育活动的一个重头戏。中学则要考虑学生青春期的求知及性格特征,戏剧教育活动要采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到剧场观看、观摩各种戏剧演出。

实行戏剧课程的过程性学习评价。建立教学评估体系,包括对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的成效评估。在确定戏剧教师工作量、职评、聘任、评优等方面,为戏剧课程实施提供充分的支持。

建立戏剧教育人力资源库。委托教育部门或艺术院校,组织教育、戏剧专业人士,成立专门课题小组,邀请各方专业人士进行合作,成立了由26名戏剧教育专家和表演艺术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团,研发戏剧教育教材,提供师资、培训、教学评估等支持工作,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等方面整体规划,从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戏剧教育计划,保证海淀区学校戏剧教育有一个良好的、较高的平台。

鼓励创建更多“戏剧教育基地学校”。在政策上引导,在资金上支持,在资源上帮助,以扶持成长中的以戏剧综合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在基地学校进行艺术教育改革的试点实验,探索方法、总结经验,重点扶持学校。33所学校被授予“海淀区戏剧教育基地校”。如今,各个基地校都根据自身特色和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戏剧教育活动。

组织编制戏剧教育的适用教材。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和教学目标,编制适用教材(教案)是保证戏剧教育应用质量的关键。由专业戏剧教师、学校教师、艺术机构等力量结合的教研小组,在实践中加以完善,最后形成可以普及推广的参考教材,以方便不同层次的学校和老师选用。

定期开展戏剧教育知识技能培训。加强与高校合作的意识,组成“海淀戏剧教育专家团队”,培养教师对戏剧教育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戏剧教学的表现能力,逐步提高教师的文学和艺术素养,不断提高教师开展戏剧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成长:总结提升 立德树人

海淀区的戏剧教育取得了参与度广、影响深入、效果良好的效果,是基于我们的研究和实践一直从戏剧教育的人文性和群体性入手。

1. 戏剧教育的人文性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基础教育的戏剧文本需经过修改以适应学生参与的需要,其目的不是娱乐,而是鼓励儿童思考问题,感受各种情感。中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时期,对新奇、刺激的事物容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且知识的吸收能力强。无论分析剧作还是学习表演,都离不开对各种人物的认识,学生会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探索和检验自己的想法以及同他人的关系,借用戏剧的表现形式积极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从一个虚拟的领域里,学生能感受到世界,体验到快乐,并且在扮演中分享到别人的感受和认知,会逐渐改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偏见。戏剧教育可以使学生以更加宽容的心态看待世界,应对人生。这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

2. 戏剧教育的群体性

戏剧作为综合性艺术,艺术手段构成的多样性,运作流程的集体性,都使它总是带有群体性。

学生戏剧演出主要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精神共享。学生在观看同龄人演出的时候,精神参与具有移情作用,即观众的内心体验越深,交流效果越好。而参与戏剧欣赏与批评的人,也可以养成丰富、高尚的审美情趣,使自己作为一个健康、独立的个体被融入社会。二是直接参与。学生直接参与戏剧创作实践活动,可以养成自我表达与群体协调的能力、观察与分析社会人生的能力,从而健全自我的个性。

学生观众是戏剧演出中最大的角色,学生观众的集体参与,对戏剧活动提出了基本要求——剧目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必须满足多数人的要求,要通过剧本或表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海淀区中小学校结合学校的育人目标,编写具有学校文化品牌意义的经典剧目,主题包括国家民族、青少年成长、中国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等诸多方面,戏剧德育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海淀区将戏剧教育课程实验放在中国戏剧教育的大背景下,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德育项目试点为依托,加强“活动德育、德育课程、学科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五种德育建设,继续把戏剧教育作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不断构建具有海淀特色的大德育体系。戏剧教育在中小学里是作为一种学习和认知手段,戏剧艺术教育的普及推广是教育立德树人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对培养综合人才的需要。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戏剧教育的育人功能及实施模式研究”(项目编号:DLA130355)研究成果]

■ 编辑 江泓 ■

猜你喜欢
海淀区戏剧德育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中国德育》
有趣的戏剧课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