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闭”走向“开放”,公共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已毋庸置疑,全国各地多种多样的阅读节等大型活动,实际操刀者均为当地公共图书馆,一改社会各界对公共图书馆的陈旧印象,在全民阅读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图书馆学会下设的专门机构,阅读推广委员会致力于加强图书馆学中阅读文化和阅读服务的研究,并设有阅读文化研究委员会、推荐书目委员会、藏书文化研究委员会、图书馆与社会阅读委员会等15个专业委员会,现在已经成为全国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中坚力量,也是从事有关学术研究的主力军。中图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吴晞,多年来致力于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对全民阅读、公共图书馆职责、国民的阅读状态等问题也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阅读就是力量
《出版人》:全民阅读对大众来说已经是一个并不陌生的词汇,那么您能从专业的角度给出“全民阅读”的定义么?
吴晞:当今这个时代,阅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大阅读”时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民阅读时代”。那么什么是“全民阅读”,什么又是“全民阅读时代”呢?我们平常所说的读书也好,阅读也好,都不等同于全民阅读。我们今天所说的全民阅读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特定的时代特点。一般说来,今天的全民阅读有如下几个特征:动用国家或政府的力量,促进社会阅读活动;要有制度的保证,并形成社会联动作用,最终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影响力。
《出版人》:您能否向大家介绍一下国内外推动全民阅读的具体做法?
吴晞: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将4月23日设立为“世界读书日”起,这一旨在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的日子已演变成为世界性的读书盛会。每年这一天,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多种多样的阅读促进活动,美、英、法、日、俄、新加坡等诸多国家都设立了全国性的读书节,而举办相应读书节庆活动的城市更是数不胜数。许多国家和城市都把促进阅读上升到法律高度,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使之成为不折不扣的国家工程、全民工程。
国内的全民阅读兴起并蔚成风气,也始于上世纪末期,与世界潮流基本同步。在中央和国家政府层面,已经明确把推动全民阅读列为重要的立国方针,包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党的十八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突出地谈到全民阅读问题。地方政府的举措就更多了,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已经有四百多个城市开展了读书日、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读书季的活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新闻出版总署牵头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经列入立法日程。
《出版人》:或许有人会问,阅读是很私人的行为,为什么政府以及各个国际组织,还要下这样大的气力和成本推动全民阅读,意义何在?
吴晞:大家都知道,弗朗西斯·培根曾有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而知识是什么?知识最为主要的来源就是阅读。阅读是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取信息的根本途径,事关整个社会的文化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阅读就是力量。一个人阅读的力量,决定个人学习的力量、思考的力量、实践的力量;那么所有人阅读的力量加在一起,就决定国家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和创造的力量。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著名的全民阅读倡导人朱永新先生曾经这样概括阅读的社会作用: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他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共同愿景。
这是理想的社会阅读愿景。那么现实的社会阅读状况又如何呢?我曾经这样形容当下的社会阅读:“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这里借用的是英国大文豪、大作家狄更斯的名言,同样适用于今天的阅读。
为什么说是“最好的时代”?我们不妨套用一句陈词滥调:国内外形势一片大好,已经形成了世界范围的阅读潮流。问题在于,现在也是阅读“最坏的时代”。表现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阅读风气的萎靡、低落,乃至消失,不读书或是极少读书的人群仍有相当的数量;信息攫取“碎片化”,缺少系统的阅读学习;以治学为主的知识分子急功近利,读书浅尝辄止,热衷于制造学术垃圾。因此,现在既是“大阅读”时代,又是“伪阅读”时代。
更深刻的危机,还来自各种新技术的涌现及其在阅读领域的普遍应用。新技术是一把最好的和最坏的双刃剑。因为新技术的冲击,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社会信息渠道日益多样化,读者对图书馆依赖程度的降低甚至流失,致使图书馆面临消亡的危机,也给全民阅读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困惑。
因此我们可以说,推进全民阅读,既是图书馆界、出版界的迫切需要,也是全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广大民众的共同要求。
全民阅读的主体
《出版人》:如何评价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地位和作用?
吴晞:无论阅读的形势、形态如何变化,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依然是全民阅读的主体。公共图书馆作为天下公器,其核心就是人文关怀的精神。具体说来,就是开放、平等、免费、政府创建,公费支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有研究者提出:“从社会的角度看,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只是一种社会机构,而公共图书馆不仅是一种社会机构,还是一种社会制度。”这就是说,在文献采编、藏书组织和服务方式等图书馆业务方面,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研究图书馆等没有大的差别,但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使每一名社会成员具备了自由、平等、免费地获取和利用知识信息的权利,代表了知识信息的公平分配,从而维护了社会的民主和公正。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意义超过了图书馆机构的本身,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向全社会宣示了现代民主、公民权利和人人平等重要的价值观念。这正是全民阅读的基本前提、中心内容和核心目标。
因此,在当今社会,公共图书馆是社会阅读的主体,也是全民阅读的主要场所。
《出版人》:公共图书馆能为全民阅读活动提供哪些资源上的支持?
吴晞:今天的社会阅读是个很大、很宽泛的概念。正襟危坐,“红袖添香”,固然是阅读,但在路边买份报刊翻阅也是阅读,打开手机刷微博、看微信同样是阅读。全民阅读活动并不是图书馆一家的事情。
阅读虽然多种多样,但是还是要提倡深入的、学习型的阅读,通过阅读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即使是大众型、消遣性阅读,也要提倡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通过有计划、有系统地读书,创建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要进行深入系统的阅读,完整全面地掌握知识,图书馆是最好的场所,甚至是唯一的场所。只有图书馆,才具有完备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才能为读书人提供全面系统的文献服务;也只有在图书馆,才能领略到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全部的人类文化遗产,从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看这个世界。
进入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强化了。图书馆为我们免费提供了经过专业化整理的数字资源。即使是所在的图书馆数据库不够齐备,使用者另有需求,现在图书馆大都可以通过各种图书馆协作关系和资源共享平台,利用其他图书馆的数据资源,这些服务都是无偿提供的。
《出版人》:您认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吴晞: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工作中要做的事情有如下内容,或者说是实现如下目标:对于缺乏阅读意愿的人,公共图书馆通过生动有趣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导他们感受阅读的魅力,享受阅读的乐趣,并逐步形成阅读的意愿。对于有阅读意愿而不善于阅读的人,包括尚未学会阅读的人,如少年儿童,还有因各种原因成人后失去继续学习机会的人,图书馆阅读推广可以训练他们,使他们学会阅读。而对一些阅读困难人群,也称图书馆服务的特殊人群,此类特殊人群包括残障人士、足不出户的老人、低幼儿童、阅读障碍症患者等等,图书馆需要对他们提供阅读帮助,阅读推广服务是最好的帮助。同时为那些具有较好阅读能力的人,即所谓高层次读者、专业读者提供阅读的便利,以更丰富的方式服务他们。
《出版人》: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全民阅读的推广工作上,有何具体的措施?
吴晞:我国百年来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对部分人开放到对全社会普遍开放、从被动的接受服务到主动的推广服务这三个过程,直到进入本世纪以后,我国公共图书馆才大体完成了前二个阶段的使命,亦即基本实现了对全社会普遍、均等、免费开放。现在正在迈向第三个阶段,亦即进入了大力开展阅读活动,向全社会主动推送图书馆服务的新时期。很多图书馆都设立了读者活动部或类似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阅读推广活动。如果说从前公共图书馆的类似工作还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话,当前已经成为核心的工作任务。
有专家指出,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发展趋势看,“融合趋势”或是“综合发展趋势”(Development of Metropolitan Libraries)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主流。这点现在已经是共识,而且是已经被实践所验证。什么是“综合趋势”或“融合趋势”?通俗地解释,就是今后的图书馆不可能再按照老模式运作,满足于每日借借还还,看摊守点,必须全方位、多方面的开展工作,必须要做那些不是传统图书馆工作的事情,做那些似乎是其他部门做的事情。作为公共图书馆,既是图书馆,又是信息资源集散地(ICP),还是学校、展览馆、博物馆、音乐厅、文化讲坛、影视观摩厅、新书推介中心、学术交流场所、新技术体验中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提升和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增强和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影响。这种“融合趋势”或是“综合发展趋势”,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推广工作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