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体系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2014-12-01 04:26李虹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编导影视基础

李虹

内容摘要:专业设置的课程本身构成一个科学、完整的系统,其中每一课程都植根于这个系统,教学中把每一门课程融如到课程体系中,精心合理的设计,把握学科显性和隐性的价值,尤其是要发掘学科隐性价值;教学大纲的制订切合“四情”:切合课程目标实情、教材实情、学生实情和课时实情;教学中做到“二融合二贴近”:将具象技法融入抽象理论、自编内容融入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内容要贴近行业特点和学科前沿。

关键词:课程 价值 效率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了近30年的规模扩张之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质量”作为关键词,在《纲要》中出现了51次。可以说教育质量特别是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课堂的高效性?每一门课程教学都肩负着重要职责。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实现一课一得固然重要,但如果立体思维,将所教的课程融入到该专业体系、当下社会对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实情等方面去精心合理的设计[2],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结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的学科基础学科——《影视美术基础》教学为例,谈一谈“基于专业体系的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以求教大方之家。

一、系统把握课程“二价值”,动态定位教学目标。

如果把某一专业的比喻成机器,那么该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就是构成机器的零部件,每一件部件都有其自身独特地作用,同时也肩负着协同其他部件共同推动机器运转的职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是这部机器,而开设的每一门课程就是那零部件。每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既要看到本课程教学的直接作用,又要意识到本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隐形互动关系,从而在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系统中把握本课程的价值。

就一门课程而言,其价值包含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影视美术基础》的显性价值首先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已经明确表述,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3]可见,《影视美术基础》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基本职能。其次,从课程设置看,《影视美术基础》作为核心课程,开课时间在大一上学期,是编导专业的起点学科,这也表明其基础地位明显。课程的这些显性价值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目标体系中存在且明显体现。

《影视美术基础》的隐性价值如何呢?实质上隐含在专业课程系统之中。如果将课程建设系统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剖析,通过这种剖析可以使我们看到更为丰富的课程内涵,为挖掘学科隐形价值提供一定的帮助。[4]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的“视听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技术、摄影摄像技术、舞台灯光技术、纪录片创作、DV创作”等这些后续课程,都或多或少的需要运用《影视美术基础》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技能。不仅如此,任何广播电视每一档节目的策划、拍摄和制作,都基于影视美术理论的迁移与运用;即使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每一名受众,都需要掌握这些知识。从这个角度讲,《影视美术基础》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提升受教育者艺术审美素质的素质教育课程,还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柱课程之一。本课程这些隐性价值在人文艺术素质大语境中体现出来。

只有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目标中动态把握《影视美术基础》的显性和隐性价值,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设计方案才能科学制订,教学目标才能明确务实,《影视美术基础》的教学才能成为刚进大学的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一扇大门,成为开启本专业的理想之门,成为提升学生审美素质的通幽之门。

二、“四情”立体思维,科学制定教学大纲

立体思维就要求人们跳出点、线、面的限制,有意识地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各个方向去考虑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三个泥匠,在同一建筑工地劳动,一个泥匠说自己是在垒砖,一个泥匠说自己是在砌墙,两人整天垂头丧气,只有第三个泥匠说自己是在建筑一幢高楼大厦,感觉非常自豪,所以也就整天高高兴兴。[5]《影视美术基础》这门课在外人或一般人看来,就是点、线、面等枯燥的内容,认为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系不紧,用处不大。如果运用立体思维方式来看《影视美术基础》课,其教学目标、任务及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为了使教学更有实效性,在大纲的设计中,要跳出教材这样单一线索,从培养目标、建议教材、学生实情和课时实情等“四情”出发,多角度思考,把四者结合综合考虑,精心设计制定一个科学的教学大纲。

切合培养目标实情。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有“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即要求《影视美术基础》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发现美(即生活体验)、创造美(即实训体验)、鉴赏美(即读图体验)”的能力为己任。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要求通过加强图像的分析解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图像鉴赏的能力;通过加强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的能力;通过增加学生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使其在感悟身边美的人与事中,培养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例如,在进行传统图案学习中,通过观察身边的古建筑,从中感受中国传统图案的魅力;在进行画面构图形式美学习时,通过学习感知分析优秀作品中的形式美感,让学生拿起手机拍下身边事物的形式美感,或对同一风景通过不同角度的拍摄,挑选出感知最美的画面,然后分析它吸引视觉的原因,从而感知认识画面形式美感的视觉冲击力,培养一双审美的眼睛。

切合学生的实情。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最优化的服务学生,其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教学要适合自己的授课对象。作为编导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专业美术基础和视觉思维能力,读图能力只停留在“对画面信息”解读的最低级阶段。即看到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大多只能解读出:一个面带微笑的女子双手搭在扶椅上,后面有风景。看到齐白石的《虾》只能解读有几只虾在嬉戏。他们对图像造型的语言要素和构成方式一概不知,更谈不上深度鉴赏了。所以课程学习要重视造型要素、构图基础、色彩基础和设计基础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

切合学生使用的建议教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近几年才设置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本专业教材还待完善,许多教材是借用广播电视学、影视与戏剧学等专业的教材,不能很好对接本专业。《影视美术基础》也是如此,借用的一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艺术基础·美术》,电化教育·影视专业用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教材。因此,教学中既不能不用这本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此教材。因为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而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还是高中生的学习思维模式,一般学习主动性较差,很少会有人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所以学生手头的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学生学习的救命稻草,课堂中不能理解的知识,可以通过它得到自学理解。教师要用好这本教材,但又不能迷恋于这一本教材。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将教材内容进行取舍、融合、拓展。如,目前的教材图片少,不利于通过读图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中可以充实优秀的绘画和摄影作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图像解读能力。教材中实践的少,可以适当增加实践课,因为听懂的是老师的,只有做对了才是自己的。美的感知也一样,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的理解并且在脑海中打下烙印。

四要切合课时实情。《影视美术基础》一学期48个课时,根据这个总课时,结合课程目标、学情要活用教材。如,在造型要素的理论章节教学中,可以与简笔画章节、分镜头画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结合起来,同时融入画面形式美的审美感知教学内容,这样即解决了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难题,也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中,只要把四情,特别是艺术生学习特点这一学情记在心间就可以设计出符合目标、适合学生的科学有效的教学大纲。即教学内容要重基础、重鉴赏;教学方法要重实践。

三、“二融合二贴近”,实现课内教学的高效

课堂效率的高效,不仅仅体现在一节课,而应当是植根于该门课程能否教给学生系统的学科知识链。这样看来,精心设计好并上好每一节课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这些设计实践于课堂能否得到学生的关注又是关键。

我们知道,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程度,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和个人因素,其中教师的教学是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关注度的主要因素。[6]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目标。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实效课堂的高效,要做到 “二融合二贴近”。

融合之一是,将具象技法融合到抽象理论中。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是要即懂理论有能实践。而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对于毫无美术基础的编导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中设计用具象的演示来说明抽象理论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教材中造型要素之“线条造型价值”的研究,理论性很强单靠抽象的讲授是很难理解的,教学中设计借用一张实物图片,通过将理论知识与直观演示结合,师生共同直观感知、分析、表现、阐释其线条的造型价值,理论讲完,实践作品也完成。学生从程序感强的绘画演示的过程中获得一个完整记忆,学生易接受,记得牢,难点知识不攻自破,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运用造型要素解读图像的能力。这种“跳一跳摘桃子”“一箭双雕”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摘桃子”的乐趣,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关注。

融合之二是,将自编内容融入教材内容。即打破教材的编排框架或部分内容,自编符合规定课时、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课程教学内容,使单位时间教授的内容更丰富。因为任何一门学课,仅仅用48节课,如果学生不主动自学,是很难达到学习预期的。对大一的学生,刚入校学习主动性差,学科知识的丰富性就需要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下功夫。如构图知识可以融合于技法中,简笔画可以融合于线条造型要素中、中国传统文化可融合到电视标志、片花的设计中等,要做到依据教材但又不迷恋教材。通过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一点是潜移默化的教给了学生一种广采博览、分析综合、多视角做学问的意识。

“二贴近”,一是教学语言贴近影视造型语言。如线条的表情可以结合不同性质的电视节目的舞台场景造型语言进行分析;明暗造型规律,教材中运用绘画语言分析,为了使教学语言更贴近编导专业特点,还可以把物象放在演播室里进行反向研究,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布光来达到绘画中的这种艺术效果,等等。让编导学生明确美术修养在影视艺术中的基性作用,增强其对该学科内容的进一步关注。二是教学拓展要贴近行业特点、学科前沿知识,体现出时代特征。“任何学科知识的发展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日产信息海量的今天,科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存。”[7]将学科最新前沿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话语引进课堂,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还可拉近师生关系;同时也可以将教学内容从封闭的知识体系转化为开放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达到持久关注教学内容的目的。

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课堂教学质量是核心工程,将该系统中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植根于专业课程系统中思考,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放在心中,课程的价值放在心中,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放在心中,就能找到一款是适合当今社会人才需求,适合不同特征学生的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参考文献:

[1]曾德伟,席海涛.影响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1.7.

[2]熊耕·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2·02·

[3]荆楚理工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

[4]刘玉勋.实施系统性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27.

[5]贺壮.走向思维新大陆.[M].中央编辑出版社.2005.5.1

[6]刘华山、程刚.高等教育心理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4.

[7]冷余生、解飞厚.高等教育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4.

(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编导影视基础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影视
看影视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