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拖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014-12-01 21:35刘畅朱丽雅张洁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大学生

刘畅+朱丽雅+张洁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学习拖延已经成为了各大高校日渐普遍的现象,它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而且极易引发学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体验,给学生带来心理隐患。本文全面总结和归纳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在系统梳理了学习拖延影响因素的同时,客观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拖延;影响因素

一、学习拖延的含义

1.相关概念的界定

拖延概念的界定有很多,目前尚未有一致的结论。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指出,拖延是指不必要地推迟任务,以至于产生主观的不适体验(Solomon,1984)。拖延包含了三个要素:意向与行为之间的差距、情绪的转变以及不良的行为表现(Steel,2003)。在学习情境中,学习者有意但不必要地推迟开始或完成学习任务,即为学习拖延(Rothblum,1986)。学习拖延可划分为情景拖延和特质拖延。情景拖延强调情景的作用,特质拖延则强调跨时间、跨情景的一致性。

2.学习拖延的测量

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对学习拖延的研究。其中,使用最普遍的仍是自我报告式的问卷调查法,这一类的测评工具有很多,包括最早的学生拖延量表(PASS)(Solomon & Rothblum 1984)、Lay(1986)编制的一般性拖延量表(GPS)、Tuckman(1991)编制的拖延量表(TPS)、Aitken拖延问卷(API)(Aitken 1982)、学习拖延量表(APS)(Milgram etc. 1998)等。

除问卷调查法外,日志记录法(Scher & Ferrari 2000)、行为观察法、质性研究法(Gregory,韩冬冬)等也是测量学习拖延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学习拖延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1)人口学因素

研究者们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发现了学习拖延在人口学因素上的差异。韩贵宁(2008)指出,相较于女生,男生学习拖延行为更加严重,而女生相较于男生更多地体验到学习拖延带来的负性情绪困扰。但姚东(2012)通过统计却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拖延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除性别因素外,学习的拖延还会随年级的升高而增长,其在学科类别差异上表现不显著。但在生源地方面,学习拖延差异显著,农村学生的拖延状况明显弱于城市的学生。

(2)人格特征

大量研究证明,人格特征与学习拖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Steel(2007)通过学习拖延的元分析发现,大五人格中的严谨性与拖延的相关系数高达-0.62,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然而神经质与学习拖延行为的相关性则备受争议。Schouwenburg等人(1995)通过数据分析证明两者相关系数显著,然而Steel Piers(2007)却发现,两者间只呈现弱相关,且神经质与实际观察到的学习拖延行为无关。除严谨性与神经质之外,大五人格中的外向性、宜人性等其他因素与大学生的拖延行为之间没有显著的关联(Watson 2001)。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与拖延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格特征是严谨性,神经质次之。

(3)动机

动机引发、维持并驱动人的行为,因此也影响个体的拖延。Senecal等人(1995)提出,动机的缺乏是导致学生推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原因,内部动机相比外部动机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拖延。Christopher(1998)通过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发现学习拖延与学生的内部动机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外部动机呈显著的正相关。Lay(1986)认为,害怕失败可以用于对拖延行为的预测。Ellis(1977)的调查也显示,避免和害怕失败是导致多达50%学生产生拖延行为的原因。

(4)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通常具有较高的自我标准,他们希望把事情做圆满,从而回避失败,拖延可以帮助他们延缓问题的解决,但往往将结果恶化。因此,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更容易产生拖延的行为。Eerde(2003)利用元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发现拖延与完美主义呈正相关。但Haycock(1993)问卷调查的结果却表明,仅有7%的学生承认完美主义是导致他们学习拖延的原因。Frances等人(2004)以正在撰写论文的博士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发现拖延行为与完美主义倾向之间呈现显著的相关。

(5)自我效能感与自尊

从自我保护的角度出发,拖延可以视为是个体为了维护自我而设置的一种屏障。所以,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同样也是影响学习拖延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学习拖延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明显的负相关(Haycock 1998)。缺乏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对失败有更大的恐惧,为了保护自我的价值、逃避失败,他们往往通过拖延行为自欺欺人。但也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骄傲自满、自信过头,也容易表现出拖延行为。

(6)情绪

与其他内在因素一样,情绪同样与拖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Tice(1997)利用重复测量进行研究,证明了拖延与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Tice等人(2001)还发现,具有消极情绪的学生更倾向于先调整情绪再进行学习,这一策略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习拖延的出现。Froehlich(1987)和Haycock(1993)等人调查了学生学习拖延后的感受,其中得到的80%是消极的回答。拖延研究小组(2005)以9000多名被试为研究对象,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认为拖延给他们带来了消极的情绪影响的被试高达94%,其中18%甚至认为,这种影响是完全消极的,没有任何积极成分可言。虽然大多数研究表明情绪与拖延的关系紧密,但也有研究者得到了恰好相反的结论。Lay等人(1996)的研究就证明了学习拖延与考试前和考试中的状态焦虑无关。Pychyl(2000)通过研究也发现,除负罪感外,其他消极情绪与拖延行为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

(7)应对方式

应对指的是个体为了处理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特定环境,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Lawrence等人(2000)曾提出,在个体采取应对方式时,拖延、完美主义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Lee Dong-Gwi(2004)利用聚类分析对学习拖延与应对方式展开了研究,得出了行为的拖延与应对反应、心理健康水平呈现负相关的研究结论。而国内的韩贵宁(2008)、朱雪琴(2010)、张斌等人(2010)将个体应对的方式进一步细化后开展研究,他们都发现学习拖延与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具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呈显著的正相关。张晶莹(2011)探索了拖延与应激的关系,发现拖延和应激具有显著的相关,且两者呈斜V型非线性关系。

2.外部因素

(1)父母教养方式和教师期望

学习拖延的形成,离不开父母从小到大对孩子的教养。Pychyl等人(2000)通过研究发现,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孩子的拖延行为呈现明显的负相关,而父亲则只与女孩的拖延行为显著相关,与男孩无显著相关。此外,还有研究发现,母亲对孩子学习任务的参与程度、母亲本人是否具有拖延行为等对孩子学习拖延的影响比父亲的影响要大(Norman 1999)。除家庭环境外,学校因素也可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拖延,教师的期望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学生在自我报告中的拖延的发生(Gregory & Theresa)。

(2)任务性质

在某一情景下表现拖延的个体并不一定对所有任务都表现拖延,这种拖延行为的发生将取决于任务本身的性质。Briody(1980)的研究表明,50%的人承认任务的性质对他们的拖延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Senecal(1997)在研究中让个体对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评价,当所要完成的任务难度高且趣味性小时,个体更倾向于推迟启动任务。其他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研究者发现在拖延行为的解释上,有19.4%到47.0%的学生赞同用厌恶型的任务来解释拖延的行为(Solomon & Rothblum 1984)。除个体对任务的喜好程度外,任务的重要性、难度、是否有奖励或惩罚、奖励或惩罚的时间间隔等同样也会影响拖延行为的产生。

(3)外部环境

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和外部诱因与学习拖延也存在很大的关系。距离完成任务最后期限的时间越充裕,学生就越有可能拖延。此外,Haycock(1993)、Steel等人(2007)还提出,干扰物是导致学生拖延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容易分散个体对任务的注意力,从而导致拖延。Klinger(1996)的研究同样证明了干扰因素对拖延行为的影响作用,他发现对外界干扰的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拖延,Ariely和Wertenbroch(2002)的实验也证明了合理的外界监控是减少拖延行为的有效手段。

三、存在不足与前景展望

从目前学习拖延研究的现状来看,该领域的研究虽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突破,但仍存在某些缺点和不足。

1.研究内容方面

第一,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学习拖延的内部因素,对于外部因素的影响作用研究较少,未来的研究者可以从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师生关系等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索其对学习拖延的影响。

第二,当前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个体层面,而忽略了群体对学习拖延的作用,深入到群体层面对拖延进行探索,可以挖掘出群体对其成员拖延水平的调节作用。

第三,大多数研究只针对拖延的某一独立的影响因素而展开,很少有研究者提出整体化的观点。影响学习拖延的各个因素绝不可能是相互独立的,学习拖延必定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全方位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作用,建立起更加综合、完整的模型,将更有利于揭示学习拖延的综合作用机制。

第四,目前的研究者大多聚焦于学习拖延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而少有人探索有效克服拖延行为的方法。

2.研究方法方面

第一,在研究使用的测量工具方面,国内的研究大多采用了修订版的国外量表。在这些量表本土化的过程中,量表的信效度受到了影响,降低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学习拖延领域的相关性研究较多,而实验性研究较少,缺少方法的综合。目前的研究大多采用自陈式问卷调查的方法,而对实验法、日志记录法、质性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的使用并不充分。

第三,目前学习拖延的研究大多都是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完成的,几乎无人涉足该领域的跨文化研究,了解拖延行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对未来揭示学习拖延的作用机制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Steel Piers.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J].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7,133(1).

[2]Christopher Orpen.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J].Westminster Studies in Education,1998(21).

[3]左艳梅,张大均.学业拖延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3).

[4]庞维国,韩贵宁.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6).

[5]张传花,司继伟,张宝成.学习拖延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