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启敏,黄丽君,杨艳英,梁雪梅
(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广东罗定5272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狭窄等病变,冠状动脉的供血量急剧减少甚至中断,引起严重而且持久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病情严重,如果治疗、护理不当,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种有计划和有预见性的护理方案[1],它是针对特定疾病的患者制定的严格、规范化的护理程序,能够使临床护理工作得到优化,提高护理质量,同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资源浪费。我院ICU近年尝试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ICU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诊断标准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和世界心脏联盟2007年联合制定的“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1项临床指标:缺血症状;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ECG病理性Q波形成;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意识清醒,听力、视力、语言交流能力基本正常,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有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排除标准:听力、视力、语言交流能力或阅读理解能力有比较严重障碍者,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所有病例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38~72(55.6±7.8)岁。所有患者入院后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静卧、吸氧、多参数监护、心理护理、病情观测等。观察组患者按我院自拟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具体方法为:①由主管护士或当班护士按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患者进行护理,从入院至出院,分阶段每天按计划实施护理项目内容,每一项目执行完毕后由执行者在表上签名确认。②护士长负责监督落实临床护理路径的执行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并且和主管护士一起对每天的护理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价。③如有异常情况,由护士长负责分析,必要时和医师一起评价是否调整或重新执行护理计划,并安排落实。④护士长、主管护士在患者出院前对临床护理路径的整体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各阶段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内容见表1。实际执行时,每天的护理内容均分别详细列项,编成表格。
表1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内容
1.3 效果评价 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疾病知识掌握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疾病知识掌握度的评分以问卷形式进行,共设20道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每道题完全答对得5分,未完全答对得0分,满分为100分。题目内容涉及对疾病的认识、控制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合理休息、注意饮食、适度运动、预防便秘、配合检查与治疗等方面。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在患者出院前由患者或患者家属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健康宣教、手术护理、康复指导等10个项目,每项分值为0~10分,满分为100分。总分≥90分为非常满意,总分75~89分为比较满意,总分60~74分为一般,总分<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7.21±1.12)d,对照组住院(9.85±1.96)d。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7.30,P <0.01)。
2.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心律失常与心源性休克2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3 2组疾病知识掌握度比较 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度得分(92.35 ±5.78)分,对照组(73.86 ± 2.11)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18.77,P <0.01)。
2.4 2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校正χ2=4.266,P<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服务的质量越来越受关注。同时,护理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整体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ICU面对的都是重症患者,对护理的质量要求更高。而工作于ICU的护士,护理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如何优化护理工作,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通过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CNP)的尝试,笔者发现这一方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CNP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2]。CNP是针对具体疾病制定好的工作计划,实施的时候,护士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计划进行操作,使每天的护理工作变得有计划、有条理、有重点,护士在执行护理工作时有明确的目标,因此护理的质量容易得到提高。而传统护理方法,护士根据医嘱的护理分级来实施护理工作,护理工作缺乏规范的计划性和目标性,护理质量更多地依赖于护士本身的素质,因此比较难提高[3]。采用CNP按照制定好的表格来执行护理操作,操作完成后只需签名确认即可,大大减轻了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的时间,从而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把其他护理事项做好,保证护理质量。按照CNP的计划去执行各项护理工作,还减少了工作内容的遗漏和出错的几率。而对于工作管理来说,CNP的应用使工作得到更具体的“量化”,护士长可以根据要求对护理服务进行有效的质控。其他应用CNP的实践也证明,它能促进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医院的管理效能[4]。
CNP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5]。CNP避免了护理工作的随意性,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到完整的、规范合理的护理[6],护士能有计划、有预见性地护理患者,有效地进行健康宣教,避免了传统护理的健康宣教无计划性和无针对性的缺陷。因此,患者接受宣教知识更加全面,增加了患者对所患疾病知识的了解,提高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并且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的提高,有助于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结合护士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样有利于患者的迅速康复。而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患者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治疗改变为主动参与医疗护理行为,和护士的关系更加密切、友好,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提高了[7]。另外,因为临床护理路径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使患者了解每日治疗护理的计划及进展,提高其积极性,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从而缩短康复时间[8]。
CNP有助于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9]。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护士按预先制定的计划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和疾病、健康知识宣教,有效增加了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CNP的应用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于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措施,治疗目标都比较清楚,护士对患者的护理计划有整体的把握性,对护理过程中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相关疑问能及时给予满意的解答。同时,护理工作的规范性、计划性、专业性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容易让患者对护士产生良好的心理评价,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0]。在传统护理模式中,缺乏计划性、整体性的护理流程,护理质量过于依赖护士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患者的护理工作缺乏明确的目标,患者对治疗、护理内容缺乏全面的了,护士对于患者或其家属在护理工作中产生的疑问回答不全面,容易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满意。因此,CNP的应用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和护士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大大降低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本研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结果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护理模式,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1]周玉珍,张晓艳,刘殿勋.临床路径在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8):810-812
[2]金凡.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309 -310
[3]黎记弟.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2):2046 -2047
[4]盘英瑛.注重“临床护理路径”教学,培养护生职业道德观[J].中国医药指南,2011,9(4):167 -168
[5]姜凤华,姜光红,刘理慧,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4):2252-2254
[6]高翠英.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8):668-670
[7]刘香菊.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猝死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29
[8]熊洁,江良英,李小金.健康教育路径在病房护士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35):3202-3203
[9]王正英,刘晓芳,李沈蓉.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3):33-35
[10]王翠芳.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实施[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6):20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