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利
【课标要求】
(一)认识自我
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协调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
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5.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6.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知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二)自尊自强
1.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学习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懂得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关系。
2.知耻、自尊,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3.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5.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6.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三)学法知法
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一定制裁。
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4.懂得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司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考点梳理】
1.正确看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心理与生理的和谐发展是身心健康的基础和保证。在青春期,许多学生有对自己生理上的困惑和行为上的问题。因此,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调控心理矛盾,才能保持心理健康。这将有助于我们身心和谐发展,顺利度过青春期。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2.调适青春期心理。
进入青春期,人们的心理活动开始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由此产生了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会给青少年带来困惑和烦恼,甚至导致冲突和莽撞行为。
我们要学习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采取正确的方法减少青春期的烦恼,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学习不可能没有压力,关键是如何辩证地。对待压力。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干劲,提高学习效率;过度的压力则会使焦虑增强,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身心健康。在学习压力面前,一味抱怨外在因素反而会加重压力感,积极的态度是努力调节自我,变压力为动力。
导致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一是自身方面的因素;二是外在方面的因素。
4.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
要“对症下药”,即根据考试焦虑的具体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方法。如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调整自我期望、培养自信心、挖掘自己的潜能等。
5.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一要端正学习动机,知道学习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是将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需要;二是培养学习兴趣;三是掌握科学的方法。
6.调控情绪。
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成四类:喜、怒哀、惧。在这四种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合成很多复杂的情绪。
要保持乐观心态,必须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情绪有很多种具体的方法,如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
7.人生难免有挫折。
挫折既可能促使你走向成功,也可能成为你成长的障碍,关键就在于你应对挫折的态度。应对挫折的关键是战胜自己,人们战胜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自己的恐惧、难过、绝望等消极情绪。当挫折降临时,只有心理上真正做到了“不畏挫折”,才能用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方法面对挫折。所以,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是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重要保证。
8.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陶冶情操,必须了解怎样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是天生的,它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和美的感受。生活本身充满着欢乐,生活处处有情趣。我们要在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的形成过程中,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9.磨砺坚强的意志。
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善于管理自己;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10.正确认识自己。
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变化发展的,自己的优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我们才能在客观认识自我的同时积极接纳自我,在扬长避短的同时努力完善自我。
11.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要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念,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要肯定、悦纳、珍爱自己的生命,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面对人生挑战,要满怀斗志,在困难和挫折中,磨练意志,展现生命的光辉。endprint
要正确理解生命的含义。人的生命不仅有时问的长短之分,更有质量的差别。一个人能够为他人带来欢乐,为他人减轻痛苦,为家乡和社会作出贡献,就能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12.自尊。
自尊就是自我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自尊是人格之本,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人总是倾向于肯定自己,并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获得肯定使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自我否定和他人的否定则会使我们情绪低落。所以,自尊能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使我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有了自尊,我们才能更好地立身于社会。
13.自信。
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如“我能行”,即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现“我能行”。自信使我们主动、积极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使我们保持心情宁静,从容享受生活的乐趣。增强自信心,要发现自己的长处;要相信自己行,并敢于大胆尝试;要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自负与自卑都是自信的误区。自负在于自负者所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所追求的目标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的实力,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它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14.自立。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立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学会融入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和自强的人。
培养自立的生活态度,要告别依赖;学会独立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从小事做起;大胆投身社会实践,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15.自强。
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必定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这就是自强。自强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它主要表现在: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等等。自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旅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锻炼自强能力,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并为实现这一理想而执着追求;要敢于战胜自身的弱点;要善于扬长避短;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磨练自己,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
16.行为与后果的联系。
人们的每一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做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责任感的人,对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有清醒的认识,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学生要培养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7.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社会是复杂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走向多元化,不同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生活理念在社会生活中并存着,并且存在着冲突,这使得个人面对多元的价值必须进行选择和判断,并且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生活目标。
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中学生要追求保证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价值,不屈从他人的压力而做错误的事情,并且敢于对他人做的错事提出反对意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18.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法律规定了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法律具有制裁功能,更具有保护功能,即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这种功能通过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制裁违法犯罪的途径来实现。
19.法律对未成年_人的特殊保护。
.
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需要国家的特殊关爱。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20.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违宪行为就是违反国家宪法的行为,一切违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追究。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民事和行政法律法规,因而把这种违法行为叫做一般违法行为。
21.犯罪及其基本特征。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22.刑罚。
刑罚又叫刑事处分、刑事处罚,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23.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指挥的。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淖。endprint
遵守法伴,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我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积极追求上进,这样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24.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
诉讼俗称“打官司”,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它们能从不同方面给人以法律帮助。当打官司遇到困难时,还可以获得国家的法律援助。
25.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面对突如其来的侵害,我们不但要争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也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
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检举揭发和实施正当防卫是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我们在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真题解析】
例1
(2013·广东)右图反映了学习效率与焦虑程度的关系。这对我们中学生的正确启示是(
)
①要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②要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学习焦虑 ③适度的焦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④焦虑程度越高,学习效率就会越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该题以函数图像的方式将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在考生面前,直观生动,发人深省。考生可以把图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体会到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焦虑过低和焦虑过度都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这启示我们要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学习焦虑,正确对待学习压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参考答案:B
例2
(2013·江西)漫画《伸脚打的》告诉我们( )
A.迎合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B.语言文明是与人交往的必备素质
C.一个没有自尊的人就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D.不尊重他人的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解析:该题用漫画这种形象直观的呈现方式,辅助一定的文字材料,考查考生对“自尊和获得尊重”的理解。从漫画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位女士伸脚打的是对人不礼貌的行为,没有尊重他人的人格。从司机的话“有你这样打的吗?才不理你呢”可以知道:不尊重他人的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B和C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D
例3(2013·湘潭)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对白。
甲:“哥们抽根烟。”——乙:“真有味!”
甲:“哥们嗑粒药。”——乙:“真过瘾!”
甲:“哥们一起干。”——乙:“真刺激!”
甲:“哥们一起坐牢了。”——乙:“真后悔!”
两位同学的故事警示我们 (
)
A.违法就是犯罪,我们要学会防微杜渐
B.一切吸毒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c.不良行为如不加以控制会发展成犯罪
D.受人唆使犯罪,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解析:该题通过两位同学的对白,描述了两个中学生从开始有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的历程。两位同学的故事警示我们对不良行为如不加以控制会发展成犯罪。违法包括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和犯罪,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肯定违法,A选项属于知识性错误;吸食、注射毒品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界定的严重不良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D选项错误。
参考答案:C
例4 (2013·济宁)材料一2013年3月25日,以“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为主题的第1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在北京启动。各地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材料二新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记12分,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避让校车的记6分。
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
(
)
①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②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保护
③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司法保护④我国政府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该题以第1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和新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两个材料来考查考生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理解掌握情况。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国家对未成年人予以特殊保护。③的说法和材料没有关系,排除即可。
参考答案:A
例5 (2013·临沂)临近毕业了,小王翻看了自己的成长记录袋,感受自己初中三年来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快乐。endprint
成长记录之一
(七年级时的一个周末)我把一周以来的脏衣服打了一个包想捎回家让妈妈洗。班主任知道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话: ①。
(1)你怎么看待小王当时的表现?
(2)①处的这句话可能是: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成长记录之=(有一次)我考试失利心情很糟,很长时间没有从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班主任老师找我谈话,他说:“别让失败打败你,成功就不会与你擦肩而过!”老师的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再次考试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老师的话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4)请你分析小王是怎样通过调整取得优异成绩的。
解析:该题以一个中学生初中三年的成长记录来考查如何学会完善自己,成长为自立和自强的人。试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直面青少年成长现实,引导学生在反思中感悟生活、思考人生。在悄无声息的考场上,他们完成了和自我灵魂的对话。解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审清材料。其次要设问,弄清材料与设问的逻辑关系,明确设问指定的知识范围。最后回归教材,找出答题所需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1)小王缺乏自立能力。(或小王的自立能力比较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等。)(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立才能走向自强)等。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自主地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创造多彩的生活);自立能够锻炼和提高生活能力,能够不断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质;自立才能走向自强,只有自立,才能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强的精神:我们要克服依赖性,独立思考,自主作出决定,在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逐步提高自立能力;等等。(3)正视挫折、从容面对挫折、积极战胜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要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面对挫折要有良好的心态,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是把双刃剑,任何人都会遇到挫折等。(4)从容面对考试失利;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主动寻求家长、同学、老师的帮助,找到提高成绩的方法;积极进取,探索创新;寻找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战胜学习中的困难。
【高效演练】
一、请你选择
▲单项选择
1.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河南,离不开法治中国、法治河南。2013年11月21日,西平县法院公开宣判一起环境污染案件,三名小电镀厂老板被判处6个月到7个月不等的刑期,并被处以罚款。河南首次对环境污染案件“动刑”说明(
)
A.严重违法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B.所有的环境污染案件都是犯罪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D.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2013年10月30日,以“网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郑州举行,其总目标就是要实现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清朗的网络空间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同法保护
3.“屏奴”低龄化惹人忧:九成以上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其中超六成10岁以前“触网”,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这组调查数据凸显了我国“屏奴”群体日益低龄化的新趋向。愈演愈烈的未成年人网瘾化加剧问题告诫我们
( )
A.要禁用手机、远离网络
B.要注重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c.要增强自控能力,抵制不良诱惑
D.要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4:2013年3月25日是第1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国各地以“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为主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演练,开展这些活动 (
)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B.能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C.能增强未成年人的遵纪守法观念
D.能完全避免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的发生
5.在2013年《开学第一课》节目中,来自四川震区的舞蹈教师廖智安静地讲述着那场改变她命运的灾难。当所有人都在为她扼腕叹息时,廖智却带着泪水微笑着鼓舞每一个人:“困难有时候是骗人的,当我们去面对它的时候,才发现困难有时候真的很不堪一击。”这启示我们(
)
A.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听天由命
B.磨砺意志,学会坚强
C.笑看人生,一切不可计较
D.有了微笑,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多项选择
6.《人民日报》刊文指出,面对部分青少年中出现的纠结、抑郁、自闭、叛逆、漠视生命等现象,唤起青少年对生命的敬畏刻不容缓。敬畏生命要求我们
(
)
A.热爱生活,悦纳自我
B.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c.善待他人,友好相处
D.心存感恩,尊重自然
7.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2013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给大家大谈“挫败”:“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他提醒同学们: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但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陈校长的讲话告诉我们(
)
A.人生难免有挫折,天之骄子也不可避免
B.要学会从挫败中学习,从而树立自信
c.应尽快进入角色、准确定位、树立目标endprint
D.只要有自信,人生一定会成功
8.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路怒症”正引起社会关注。有人平时温文尔雅,但一开车就变脸,动不动就上火,由此引发的冲突、事故和案件也屡见不鲜,甚至被称为“隐形马路杀手”。调查显示,23.4%的人承认自己是“路怒族”,76.1%的人坦言“一遇堵车就着急上火”。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消极情绪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B.要想身体健康,就要“当怒不怒,当喜不喜”
c.不良情绪容易使人冲动,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
D.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9.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对于自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网上出现的一些淫秽色情和低俗的信息、渲染凶杀暴力恐怖的信息、侵犯青少年隐私的信息、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欺凌”的信息、宣扬腐朽落后价值观的信息等,都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此,对青少年建议正确的是
(
)
A.要拒绝上网,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B.要提高自控力,拒绝不良诱惑
c.要培养高雅的情趣和爱好
D.要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10.2014年国家公务员招考笔试于2013年11月24日举行,全国共152万人报名,最热岗位竞争比达7192:1。对于千人竞一岗的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
A.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B.正确认识自我,给自己恰当定位
c.正视竞争,敢于竞争
D.积极争取、努力拼搏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请你辨析
11.近年来的一系列体质监测报告显示,我国的青少年学生呈现出小学、中学到大学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轨迹。来自教育部的信息显示,自2013年起,我国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测试质量监控,保证测试质量。测试总体结果将及时公布,并向学生和家长通报。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将实行“一票否决”。
12.如今,“拼爹”绝对是一个社会热词。特别是时下正值所谓“最难就业季”,不少年轻人发出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感慨。在他们眼中,“拼爹”是成功的捷径。但也有人质疑,拼爹不如自己奋斗.将自己的来来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很难真正成功。
三、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
13.材料一2013年11月5日,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对备受关注的“五航班诈弹案”进行一审宣判,法院以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判处被告人王洪亮有期徒刑五年。2013年5月,由上海等地飞往深圳的五架航班,相继收到“飞机上有人肉炸弹”的威胁电话,导致航班返航、备降、推迟起飞,引发海内外关注。
材料二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9月专门出台了《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第一条规定,编造恐怖信息,传播或者放任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应认定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此前界定模糊的“虚假恐怖信息”有了明确的范围,为依法追究肇事者刑责提供了法律依据。
(1)对“五航班诈弹案”的处理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哪两个特征?
(2)王洪亮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14.案例一
中学生小松,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沉迷于网络游戏后,小松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为了弄到玩游戏的钱,他经常在家里和学校偷窃财物、向低年级同学敲诈勒索。
案列二2013年11月12日,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两名男生在宿舍发生争执,其中学生汤某将另一名学生聂某刺伤。聂某经抢救无效身亡,汤某已被刑事拘留。据了解,该事件发生在寝室内,两名男生均为2012级学生。当时因琐事发生了争执,继而发生肢体冲突,汤某随后拿刀扎伤聂某。浦东公安分局于12日下午1点54分接警,民警赶赴现场处置,将汤桌控制。学校则在第一时间将受伤学生聂某送往医院救治,但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聂某于13日凌晨不幸身亡。结合上述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小松和汤某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2)为了让你的同龄人远离违法犯罪,请你给出三点警示。
四、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
15.材料一为切实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2013年9月,公安部、教育部联合部署在全国开展以“美好梦想,安全起步”为主题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月活动。要求针对不同学龄段未成年人认知特点,设计、使用适合的交通安全课件、教具,通过主题班会、海报创作、召开家长会、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要求利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等对新入学的小学生开展宣传教育,使其熟悉汽车盲区、车辆制动距离、安全过马路等交通安全知识,倡导家长、监护人为小学生购置带有反光材料的书包、衣物。
材料二2013年12月2日是第二个“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主题是“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该主题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交通参与者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
某校九年级(1)班打算以“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开展一次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到活动中,完成下列要求:
(1)在你身边有哪些交通陋习?
(2)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3)安全重于泰山。为保证自身乘车安全,你应该怎么做?
(4)如果在行走或乘车的过程中,我们由于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而受伤,从而使自己遭遇人生的逆境或挫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endprint
16.上不完的辅导班并不是中小学生假期唯一的主题,“宅”一族也成为悄然流行的“假期病”。不少中小学生在上课外班之余,将宝贵的休闲时光投入到在家里“宅”着,足不出户,看电视、玩游戏、上网聊天……“宅”久了,游戏会玩了,电脑会用了,视力却下降了,性格也内向了,佝着背成天对着电脑、电视,身体的发育也受影响了。“宅童”让不少家长头疼。
(1)青少年极少进行户外活动有哪些危害?
(2)怎么做才能避免成为网络时代的“宅童”?
(3)追求健康生活,从细微的习惯开始改变。请你为中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提几条建议。
参考答案:
一、1.A 2.C
3.C 4.B 5.B
6.ABCD
7.ABC 8.ACD 9.BCD10.ABC
二、11.①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智则国家智。②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有利于磨砺其坚强的意志,有利于促进个人梦、中国梦的实现。我们要从政策制度、软硬仵设施、兴趣培养、成绩考核等多方面促进青少年群体参与体育锻炼,才有可能使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滑的局面得到有效改观。③学习可以使我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己的素质,升华自己的品质,为实现梦想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④我们应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实现梦想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12.①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自信自强。②除了自信自强,我们还要培养自尊.、自立等优秀品质,这也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③中学生由于知识、能力、经验等不足,有时还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家长。④要想成功,我们还需要根据现实,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不断充实自己,多实践,增强自身实力,同时还需要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13.(1)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要正确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法不可违(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4.(1)小松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汤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或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2)学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我们要遵循法律而生活);纠正不良行为,抵制不良诱惑,防患于未然;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所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四、15.(1)开车闯红灯抢黄灯、乱停车影响通行、开车打手机、夜间滥用远光灯、开斗气车、行车乱穿马路、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等。(2)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行人要走人行道;红灯停绿灯行;正确乘坐交通工具;等等。(3)①文明乘车;在车上不打闹;拒乘超载车,劝说其他同学不乘坐超载车;不将头、手臂伸出车窗外;不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车;发现有超载及其他违规行为要及时举报;等等。(4)答案一: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自立、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学会自我疏导。答案二:要有积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要刚毅顽强,智慧豁达,勇敢无畏;要正确认识挫折,培养高尚志趣,适当转换追求目标。答案三:要冷静对待;要微笑面对(培养积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要坚强勇敢。
16.(1)身体健康受损;缺少交往沟通,容易形成闭锁心理。(2)坚定意志,坚决抵制网络诱惑;走向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会自控,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等等。(3)注意饮食卫生和健康饮食;坚持体育锻炼,做好课间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