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节”何必“宣威”

2014-11-29 00:24杨树荫
浙江经济 2014年21期
关键词:胡氏宣威美德

杨树荫

“持节”何必“宣威”

杨树荫

煌煌世界,扬威不如扬德。中国人自然也有自己的美德,坚守和彰显美德,方为立世之本

一生平和,以著书从教为业的胡适先生,竟也能“持节宣威”。

抗战时期,胡适被民国政府任命为驻美国大使。一介教授,陡然成为“持节”驻美的使者,胡适故乡的胡氏宗族,自然是风光万分,此是胡适之荣光,也是故里乡亲之荣光。在胡氏宗祠特立匾额,上书“持节宣威”,光宗耀祖,至今仍挂在绩溪上庄胡适的故居内。

这很有哭笑不得的味道。

抗战前期之中国,屡战屡败,甚至不战而败。九·一八事变,500多日军突袭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逾万名守军竟然溃不成军,一败涂地。此一仗,打出了日本人的野心和信心,此后,日军日日进,国军节节退,直到堂堂中华民国总统府被日军第16师团部盘踞,南京30万军民惨遭杀戮,震惊中外。如此国难,出使美国的胡适先生,还有何威可宣。他的唯一使命,便是求助美国,要钱要物要援助,这对心高气傲的胡适而言,自然是难为他了。

乡间的百姓,以为做官便是好,到美国去做官,更是不得了。有点文化的,世代囿于四书五经,哪里知道国际关系的波谲云诡,不求自强的穷国弱国,不会有恩赐的尊严。才华横溢的胡适先生,在美国东奔西走,四处求助,其实日日辛酸。

立于胡氏宗祠的“持节宣威”之匾,可算是懦弱国家中的懦弱之民的经典之作,是卑微乡民梦幻中的扬眉吐气。倘若中国之使节,可在列国诸强中宣威、扬威乃至示威,这对于饱受欺凌的国民,该是何等的痛快。

胡适的时代已然过去,今日之世界,和平与发展是进步的主流,无论何国,都有自己尊严之一席。今日之中国,当然也得刮目相看,就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而言,名列世界诸强之前列,休说“扬威”,已经是不怒自威,还会有哪一国敢小看、敢轻看。中国的分量,不言自明。

中国的百姓,总是走不出被挨打、被欺侮的历史悲情,忘不了弱肉强食的丛林铁律,有出头之时,便日日都想“亮剑”“亮肌肉”,壮军威,扬国威,以武慑人,其实愚蠢。

中国的先贤哲士便没有这般的愚鲁。秦汉以来,特别是唐宋时期,强大的中国便以平等友好之身,礼贤诸国,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从东海、南海直至波斯湾和东非。经济和文化的频密交流,树立了繁荣和平的中国形象,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和所经国家的港口史、造船史、航海史、海外贸易史、移民史、宗教史、国家关系史、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史,中国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至丰至伟的贡献。

昔日的海上丝绸之路,并非威武之路、威慑之路、威迫之路,而是和平之路、交流之路、共同发展之路,中国文化犹如丝绸一般绵软和柔韧,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尊贵美丽的丝绸,将中国和世界柔和地连结在一起。

走上现代之路的中国人,要开辟新的海上丝绸之路,为新世纪的人类进步再作贡献。“持节”不必“扬威”,走出国门,要扬的是中国之文化、中国之责任、中国之正义。地球本来就小,四海之内皆朋友,没有世界各国的共存共荣,何来中国之发展。

中国的百姓,本来就是本本分分地做人、规规矩矩地做事,如今稍稍有点国强民富,何必整日想着“扬威”。当年英国的百姓无论世道如何,都有自己的“定海神针”,意大利著名记者路易吉·巴尔齐尼曾对英国人如此评价:“他们死守着,现在还在死守着使其伟大和强大的美德——他们从本国的土地、四周的海洋、天气以及他们历史的变迁中所吸取的美德”。

看来,美德才是国民的定力和张力。

中国人自然也有自己的美德,坚守和彰显美德,方为立世之本。

煌煌世界,扬威不如扬德。

猜你喜欢
胡氏宣威美德
诚实是美德
云南省宣威地区家族肺癌研究进展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宗族文化景观修复与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以衡南县杨柳村胡氏宗祠为例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助人为乐是美德
宣威老区饮水工程监管盼提升
宣威火腿
为后何如为妓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