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睿瑰,宗 岩,刘广海,谢如鹤,黄 欣
(1.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城市建设工程系,广东 广州 510405;2. 中国铁路总公司 运输局,北京100844;3. 广州大学 物流与运输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06;4. 中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跨入世界能源消费大国行列。作为能源消耗最大来源之一的物流运输业目前已占全部能耗的 1/3,而且成本高居不下,约占社会 GDP 的 20% 左右(为西方发达国家的 2 倍)[1],其中在鲜活农产品和其他易腐食品的冷藏运输方面能耗需求巨大。同时,因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原因,单位能耗为西方发达国家的 2 倍左右[2]。因此,无论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与环境保护,还是加快农业与食品工业发展,降低冷藏运输能耗都是重中之重。国际制冷学会将冷藏运输节能列为未来重点研究课题[3],国际国内也对相关技术如制冷系统、智能控制、冷藏运输装备优化等方面开展大量研究,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领域,而对于一个冷藏运输企业而言,管理水平、设备条件、操作技术、外部环境等方面都会对运输能耗造成影响,这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问题[4]。为此,应通过对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加强探讨影响冷藏运输能耗的关键因素,并针对具体企业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冷藏运输是指采用加热、制冷或隔热等措施保证货物处于一定温度环境下的运输方式。根据热力学原理,冷藏运输装备热负荷可以表述为
式中:Q(n) 为装备热负荷,W;Fk为装备第 k 向内表面面积,m2;αck为装备第 k 向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W/( m2·K);tik(n) 为装备第 k 向内表面温度,K;tr(n) 为装备内部空气温度,K;qc(n) 为食品的呼吸热,W;La(n) 为渗风、通风量,m3/h;(cρ)o为装备外空气单位热容,J/( m3·K);to(n) 为装备外部空气温度,K。
由⑴式可知,冷藏运输能耗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且构成复杂,运输产品不同、运输时间等各因素发生改变时,其整体能耗总量和整体构成均可能出现较大变化。研究表明,管理水平、操作技术、设备条件及外部环境等方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造成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具体量化冷藏运输能耗的构成[5]。因此,为达到节能目标,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装备和运输技术。在运输装备方面,由于运输装备是载体,目前冷藏汽车、冷藏集装箱和铁路冷藏车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冷藏运输装备,它们由设有隔热层的箱体、制冷设备(多使用化石燃料转化为电能驱动) 及其他附属设施构成,制冷性能、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能是衡量其能耗水平的关键指标。在运输技术方面,由于冷藏运输是冷链环节中的一个部分,因而运输速度、预冷、包装、装载方式、接驳形式、环境变化、流程监管等不可避免会影响整体能耗。因此,合理评价冷藏运输企业的总体能耗水平,需要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在分析影响冷藏运输能耗因素的基础上,找到关键控制点,确定其影响因子,进而找到相应的节能评价指标,尽可能使节能综合评价客观、全面。
自 2004年起,针对冷藏运输能耗展开长期跟踪研究,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3000 余次冷藏运输能耗状况进行统计,对管理水平、设备条件、操作技术、外部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国内 53 名冷藏运输领域专家、从业技术及管理人员采用问卷调查,得到影响食品冷藏运输能耗水平的主要指标,并确定指标评价的基准值及评价方法。运输企业能耗指标体系包括目标、领域、指标、方法 4个层次。目标层为评价目标,即食品冷藏运输综合能耗水平;领域层体现宏观层次的冷藏运输能耗影响因素,包括管理、设备、操作和环境 4个部分;指标层为影响冷藏运输能耗的各具体因素,共计 13 项,以 Ⅲ.1~Ⅲ.13 表示,运输企业能耗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如表1 所示。
在分析方法选择上,由于影响冷藏运输能耗指标众多,但每个指标的影响度则有所不同,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层次分析法具有逻辑性强、准确度高等特性,但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评价指标容易受到专家知识结构、个人意志等因素影响,在指标权重方面可能会产成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评价的准确性。为弥补该方法的不足,通过引入熵技术对层次分析法进行修正,该方法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取得相关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熵技术对指标权重进行调整,从而消除误差,提高精度。
表1 运输企业能耗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指标权重的确定以专家评价为基础,采用相关数学方法分析得到。目前层次分析法的权向量计算中,常用几何平均法、和积法、最小二乘法等。采用几何平均法,令评价结果权向量为 w = ( w1,w2,…,wn)T,则
式中:wi为第 i 项权重值;为pj的n次根 ,为判断矩阵各元素行乘积,
由于现实条件的多变性,评价结果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保证评价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一致性检测,计算公式为
式中:CR 为判断矩阵随机一致性比率,CI 为判断矩阵一般一致性指标,RI 为判断矩阵随机一致性指标。
按照上述方法,研究选取 53 名冷藏运输领域专家、从业技术及管理人员对上述问题进行评价,得到相关参数的权重系数,如表2 所示。
表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权重
由信息论可以将熵定义为
式中:qi为系统某种状态概率。
若存在 m种状况,n个参数,可以组合为R =(rij)m×n,对于第j个指标有
式中:Ej为第j个指标的信息熵;qij为第j个指标第 i种状态的概率,
设评价指标熵权为 ω,最终熵权为 ω',可知
将熵修正方法引入指标权重确定,得到修正后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权重修正值
在分析得到影响冷藏运输能耗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层次熵分析法,计算得到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由表3 可知,在不同领域,影响冷藏运输综合能耗排在前 3 位的分别是操作、设备和管理,其中操作对能耗的影响最大。在具体指标方面,“Ⅲ.9 食品预冷”排在首位,占总权重的 0.119 (Ⅱ.3与Ⅲ.9 权重值之积),排在第二位和第三的分别是“Ⅲ.1 人员及制度管理”和“Ⅲ.8 行驶速度”,各占 0.117 (Ⅱ.1 与Ⅲ.1 权重值之积) 和0.111 (Ⅱ.3 与Ⅲ.8 权重值之积)。可见上述 3个问题在冷藏运输中是应重点考虑和解决的,这与冷藏运输调研及能耗分析计算结果相吻合。
在“食品预冷”方面,由于冷藏运输装备的制冷量是按照维持低温而非降温目的设计的,若食品未预冷即装车,为保持适宜的温度,一方面装备将不得不减少装车量,另一方面制冷系统在高负荷条件下长期工作也将消耗大量能源,据统计,是否预冷将导致单位运输能耗相差 50% 甚至更多。“人员及制度管理”也是能耗管理的核心问题,冷藏运输技术性强,操作复杂,若无严格的规范和完善的人员培训制度,即使设备先进也难以保障节能政策的实施,在实际操作中甚至存在关闭制冷系统以达到节能目的的“节能”行为,因而必须严加规范。在“行驶速度”方面,由于冷藏运输时刻需要以制冷手段维持适宜的温度,速度越快则能耗越低,铁路由于运能、列车编组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冷藏运输速度较低,这也是困扰铁路冷藏运输的重要问题之一,亟待解决。
为简化操作而且更好地分析各因素的重要性,研究以权重为基础,将 13 项具体指标分为 A、B、C3 级,其中,A 为非常重要,权重值在 0.10 之上;B 为重要,权重值在 0.05~0.10 之间;小于 0.05 的为比较重要,列为 C 级。由此,冷藏运输企业可以明确获知影响冷藏运输综合能耗的关键因素,并可以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上降低运输能耗。
利用上述食品冷藏运输综合能耗评价方法,可以对冷藏运输企业的能耗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具体操作上,一方面遵循现有国际、国内标准对冷藏运输的规范和分级,如在管理和环境方面主要以 ATP 协议和 GB/T 22918 为基准,在设备方面主要参考 ISO 1496、GB/T 7392、GB/T 5600、QC/T 449 等,在技术操作方面依据 ATP 协议、SB/T 10728、SB/T 10729、SB/T 10730、SB/T 10731等,另一方面参考团队能耗评价研究成果展开分析[6-7]。
为验证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以某大型铁路冷藏运输企业为例进行分析。该企业为大型国有上市公司,2009年起购入冷藏运输装备开始从事铁路冷藏运输业务,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大型冷藏运输企业之一。将该企业各项参数得分从高到低设为 a、b、c、d、e 5个级别,其中 a 为最优,e 为最差,上述评分对应于相应指标的行业领先、行业先进、行业平均、行业较低和行业落后水平。利用表1 所示的影响冷藏运输综合能耗的各关键点,对照评分标准,在操作、设备、管理、环境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如表4 所示。
根据冷藏运输企业节能综合评价结果 (见表4),该企业在综合节能的整体表现上处于较高水平,13项指标中有 5 项处于 a 级水平,4 项处于b级水平。
(1)在设备方面,因其 2009年后才开始从事冷藏运输业务,所有设备均为新购而且标准较高,所以在整个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应关注维修保养,同时在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方面应更加积极。
(2)在管理方面,作为大型国有上市公司,在制度管理、从业人员管理、流程监控、总结改进等方面有据可依,但是也应看到,因铁路网络的局限和运输制度的限制,在路径选择上,该企业不如公路企业灵活(如列车编组、开行线路选择等),而且在出现问题时处理方面较为僵化(如装备故障反应慢等),有待加强。
(3)在操作方面,最大的问题在于运输速度慢,该企业受限于铁路运力,平均运输速度只有20km/h,耗能巨大,这也是问题最为突出的指标,亟待改进。
表4 某冷藏运输企业节能综合评价
(4)在环境方面,与其他冷藏运输企业(主要是公路运输企业) 相比较,运输距离长、气象变化大等使该企业在能耗方面的压力更大,因而也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应用上述方法可以分析冷藏运输整体运作过程中的不足和优势。对该企业而言,运输速度的提升、路径选择及优化等是最薄弱环节也是关键问题,亟待改进;整个外部环境的改善亦相当重要。尽管存在客观因素导致部分问题难以短期解决,但也存在改进的空间,如提高载重等;此外,该企业可以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等。
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调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食品冷藏运输综合能耗评价体系。该体系综合考虑影响食品冷藏运输能耗水平的主要指标,在管理、设备、技术和环境 4个领域列出 13 项主要因素,并给出指标评价的基准值及评价的方式方法。最后以某大型铁路冷藏运输企业为例进行了分析,对其能耗水平进行评价并给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该方法已在国内贸易行业标准中得到应用,相关成果可以为食品冷藏运输节能作业提供依据。今后将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进优化,最终形成完整规范的冷藏运输能耗评测和分析改进体系,在冷藏运输节能领域里发挥积极作用。
[1]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摘要 2012[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R]. 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0.
[3]IIR. IIR List of Refrigeration Research Priorities[J].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2006,27(3):59-62.
[4]James S J,James C,Evans J A. Modelling of Food Transportation Systems-A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2006,29(6):947-957.
[5]Robert Heap. Refrigeration and Food Safety[J]. IIR Bulletin,2007(6):3-12.
[6]黄 欣. 冷藏链中易腐食品冷藏运输品质安全与节能应用体系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2011.
[7]刘广海,谢如鹤,宗 岩. 冷藏运输能耗管理与节能策略分析[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33(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