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收拾玩具:赋予玩具“生命”

2014-11-28 19:19王丹阳
中华家教·幼儿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空空伤心小兔

王丹阳

我家的闹闹玩了积木之后,屁股一拍跑了。看着满地的积木和玩具,婆婆和我异口同声地发表了一通古老而空洞的“威词”:快把玩具收拾好呀,否则下次不给你玩了。连说三次都没动静,婆婆就蹲在那里收拾了。收拾完了还要总结点评一下:这孩子每次都这样,只知道拿出来,不知道放回去。

相信这样的情节不止在我家,它就像一幕戏剧,会在成千上万的家庭中反复上演。其中的每个人都像是老练的演员,忠实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孩子非常明白:有人会收拾,我用不着行动。

但是,孩子下次要玩积木的时候总是央求我们帮他“寻找目标”,日复一日弄得大家都烦躁不安。看来,真得想个办法下力气管一管他这个坏习惯了。

“妈妈,我的那些小兔拼图放哪里去了?”

“问你自己去。你自己的东西自己找。”

“可是,我找不到呀,我现在想玩呀,妈妈帮我找找看嘛。”

“不知道,这是你自己造成的后果。”

我这样说,继续干自己的活。见我头也不回,闹闹就在那里自己找啊找,最终因找不到而放弃玩拼图。

我的计划并不是这样就结束了。第二天傍晚,闹闹“哗啦啦”又倒出一大袋的多米诺积木,开始拼装一座城市。这一次,我主动和他一起玩,玩得非常非常开心。结束的时候,他又屁股一翘欲离开。

“闹——”我叫住他,“你看看这些可怜的积木,被你丢得到处都是,你走了,可是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一定伤心极了。”他被我有趣的话吸引住了,回头停下来,超理智地问我:“妈妈,你真的觉得它们会伤心吗?它们可是木头做的呢。”

“对呀,但是它们和你一样,有它们的家,它们陪你玩了那么久,难道你不觉得要帮帮它们吗?否则,你就会像找不到小兔拼图板一样找不到它们的,因为它们不会再喜欢你。”

他终于挨在我旁边坐下来,定定地看着一堆积木。“可是我是喜欢它们的呀,它们也是我的朋友,我还要和它们一起玩的。”

“是啊,我知道,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助这些朋友回家吧。”

“难道那就是它们的家?”他指指那个空空的袋子。

“是的,那就是它们的家。”

“你看,妈妈,它们的家现在空空的,就像我的胃没吃饱时一样瘪,哦,它想吃东西了吧。快快快,我们喂它吃。”没想到,闹闹不只是接纳了我的提议,还快速地变换思维提出了另一种想象。 说着,他非常快速地将积木塞进袋子里。

“妈妈,我们一起,一起比赛,看看谁快。”

之后,在收拾玩具上,尽管有时还需要我提醒,但一般都能合作完成。他像一个忠诚的朋友,为他的“朋友”做着一些事。我归因于一个原因——赋予玩具可爱的生命,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的想象力很丰富,他的角色感也开始强烈起来,而孩子的感恩心理已经具体化。所以通过拟人的方法,让他觉得自己的行为会令对方不满,为了讨得喜欢,他会去遵守一些游戏规则。

猜你喜欢
空空伤心小兔
梁潮诗作《了
——如空空,空空如……》·源清书法
这么写,才伤心
伤心人之伤心语
孙空空 捏面人
脑袋空空
分快乐,分伤心
帮小兔逃跑
骄傲的小兔
复制人
伤心泪·幸福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