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那些过往—我们追逐教育装备现代化的脚步

2014-11-28 08:21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年1期
关键词:卓越栏目装备

□本刊记者 安 健 张 鹏

冬月北京。阳光透过玻璃窗平铺在办公桌上,2013年全套12本《中国现代教育装备•高教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2013年,杂志公开发行的第十年。在新的起点上,杂志继往开来再攀高峰:在严把审稿质量关的同时,加强栏目建设,突出杂志特色。高教版全年共刊登377篇文章,其中专访18篇,专题文章36篇,刊登作者自投稿件323篇,各栏目载文量统计如图1所示。纵观2013年,杂志突出了一个“新”字—探索新途径、汇聚新力量、踏上新征程。

图1

新途径:集思广益,加强精品栏目建设

1.完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报道”

“‘示范’是被别人看,要有借鉴与推广价值。”(见本刊2013年第9期)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测试中心主任孙建林教授对“示范中心”的诠释时常响起在耳畔,提醒笔者要做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报道”。在教育部评出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每个示范中心都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思路和环境安全保障条件,先进的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如何将众多“先进”浓缩在短短的几千字内,让关注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教师在尽量少的时间内汲取尽可能多的经验,让“示范”辐射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减少盲目建设与重复摸索,是本栏目记者努力的目标。

2013年,在读者的建议下,我们将“主任工作感悟”改为“主任感言”替换原来的按语,让读者用最短时间了解被访者的心得体会。正如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熊永红在感悟中所说,“实验中心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每天在实验室待上10多个小时,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与中心同仁和学生一起经历过的‘酸甜苦辣’都成为了最美好的回忆”(见本刊2013年第3期),相信很多在高校实验室工作的教师读到这段文字时,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2013年,本系列报道共采访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既有传统理工科示范中心,同时向实验教学后起之秀人文社科类实验室适当倾斜。在传统教育观念中,人文社科学科教学以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为主,实验教学长期被忽视。但实践证明,在人文社科学科开展实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经管类学科实验教学与理工科实验教学有较大的区别,经管学科的教学原本就是从实践中来、要到实践中去,从某种意义上讲,经管类学科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没有清晰的界限,可以将实验教学视为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的一种,是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经管类学科的实验教学渗透在每一个专业每一门课程中,是由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用他们极大的教学热诚推动的”(见本刊2013年第19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刘向东主任对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系的深刻理解发人深省。

“(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如果能取得一些成果,将比主持科研课题更加有意义,作为基础实验中心的主任,我会坚持走下去……”(见本刊2013年第15期)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朱泉水主任的这份坚持,也是我们开设本栏目的初衷——让更多的师生受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欢迎更多示范中心加入我们的系列报道,共同发扬这种坚持的力量。

2.精心打造“图书馆建设”栏目

图书馆是传承人类文明文化的摇篮,是高校重要的施教基地,被誉为“知识的宝库、知识的喷泉”“大学的心脏”。随着科技发展,高校图书馆融合了现代高科技,在设备设施、典藏文献、系统技术、服务水平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涵盖的功能也更为多元化,藏书、阅览、借阅、展览、自习、科技查新,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后,正在从边缘再次走向高校教育与科研的中心。怎样让高校图书馆发挥应有的功能,让青年学子发自内心地多读书,读好书,在世俗的功利性侵蚀“天之娇子”思想之前给他们注入抵御不良思潮的精神食粮,本刊“图书馆建设”栏目采用专访与论文形式汇集高校图书馆建设案例,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打造借鉴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本栏目2013年刊登12篇文章,其中综述1篇,专访5篇,从多元化发展与服务、创新型国际化图书馆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建设职教图书馆联盟等方面多角度展示了高校图书馆建设。“受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现在有些青年包括大学生不喜欢读书了。如何引领高校青年学子的阅读品位与人文素质的提升,如何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撑?……回归学术,多元化发展和服务,这就是积极的回应”(见本刊2013年第1期)。“首都高职图书馆联盟是一个兼具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功能的组织……建设目标是以共建模型为基础,通过资源集中调配,人员统一协作,大馆扶助小馆,实验资源自建共享”(见本刊2013年第5期)。“图书馆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老师、研究人员的合作伙伴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导师”(见本刊2013年第13期)。

“图书馆建设”栏目刊登文章虽少,但其信息量与含金量却较高,也是最受欢迎的栏目之一。2014年,我刊将延续本栏目风格,为读者奉上同样精彩的“图书馆建设”,也欢迎关注本栏目的读者多提改进建议。

3.拓展专题栏目与专题报道

(1)专题栏目

根据当前教育热点组织专题,深入探讨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装备、新技术是我刊打造的另一精品栏目。我刊2013年下半年集中推出如下专题栏目:“卓越工程师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见本刊2013年第17期),“工程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建设专题”(见本刊2013年第19期),“能力进阶型系列化探究式项目教学法案例专题”(见本刊2013年第21期)。另外,刊登于2013年第23期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系列报道”是关于北京邮电大学语言实验教学改革的专题报道。4个专题共收录31篇文章和1篇专访。

2010年6月,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我刊在当月刊登了南京工程学院汪木兰教授为第一作者的《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制订先进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文章,开我刊“卓越计划”文章先河。2012年第1期我刊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专题组稿6篇,从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总结“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探讨存在的问题。今年的“卓越计划”专题将讨论的焦点汇聚在课程和平台两个方面,以人才培养的两个核心为抓手拓展至计划实施的其他方面。“卓越计划”各试点院校在总目标的指导下,调整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与完善培养方案,促进我国高素质工程人才培育,这些有益尝试值得我们关注。如南京工程学院汪木兰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将项目教学法的先进理念引入“卓越计划”中,在实践中根据教学情况与师生反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先后提出“能力进阶型系列化项目教学法”“能力进阶型系列化探究式项目教学法”等概念,以“能力进阶型系列化探究式项目教学法”在工程教育理念(CDIO)与工程教育目标(卓越工程师)之间建立内部沟通,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卓越计划”催生的不只是卓越工程师,还有对高等教育的反思与改革,我们学术期刊将继续借作者之笔记录这段历史。

“工程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建设专题”对我刊来说是一个“意外”收获,在“第十四届全国工程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会议”召开之前,本届会议承办方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我刊投稿作者贾淑果教授与我刊编辑部联系,希望会议征集到的论文能在我刊刊登。收到稿件后,我刊组织专家认真审读,最后将北京工业大学张连宝教授的评审意见与14篇稿件一起刊发在2013年第19期上。杂志出刊后,我刊主编收到了来自编委的肯定。

(2)专题报道

2013年高教版专题报道不多,但有一个不得不说——“创社十年 行走十年”。本专题连续刊登2期,收录3篇文章,其中两篇文章为我刊记者采写,另一篇为自创刊起就默默关注杂志的安徽大学洪云钢教授撰文《一路走来,感谢有你》。他在文章中提到:“十年来,我和妻子先后在多个地区的多所高校工作,《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一直是我们全家每年必订的杂志,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见本刊2013年第13期)创社十年,杂志在全国范围公开发行十年,有多少人读过杂志,有多少人向亲朋好友同事介绍过杂志,有多少人辗转订阅杂志,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有一件事我们很清楚,杂志发展离不开像洪教授这样的忠实支持者。他们为什么十年如一日地对杂志不离不弃,恐怕不是因为杂志是唯一国家级教育装备学术期刊,更多地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装备发展的关心,也包含着对杂志本身的一种认可。这份认可,既是对编者的莫大鼓励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怎样不辜负读者与作者的期望,提高编校质量,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编者永无止境的追求。“创社十年 行走十年”让我们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发生在编者、读者、作者之中的故事,这些故事给我们动力,鞭策我们前进。

4.探索网刊互链

对于很多高校教师来说,可能只知道杂志社三大平台之一——《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对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和杂志社每年参与的教育装备展示会知之甚少,图片报道与网刊互链,将杂志三个平台整合到一起,相互支撑,让教师们获取更多教育装备领域最新信息。

新力量:成立新编委会,拓展新领域

对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而言,第三届编委会的成立无疑是2013年的一件大事。在第三届编委邀请时,我社结合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新情况及高教版未来发展需求,扩大了编委邀请范围,新增加了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析测试中心,高校图书馆,体育场地与器材部门,高职院校等多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扩大编委阵容,基于以下三个现实:

第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持续投入,加速了教育装备的现代化进程。装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方面,精良的装备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自明,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支持也是有目共睹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寝室及餐厅等的改建与扩建为学生学习与生活提供了更多方便。设施建设与装备配置事关师生安全、教学质量和学校未来发展,各高校对此非常重视,既有别出心裁的创新也相互借鉴建设经验与成果,对教育设施与装备的研究较之以前更加宽泛也更加深入。从我刊2013年载文分布情况即可窥其全貌。我刊作为教育装备领域的国家级专业期刊,适时扩大编委成员的来源,正是顺应当前高校发展形势,以刊、网互补的立体传播优势为高校教师打造多维交流互动的平台。

第二,我国高等教育实验教学地位提升。国家持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高校实验实训设备在规模、种类、品质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校级、省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不断刷新。这些不同层次的示范中心在高校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诸多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示范中心建设与教育装备有着密切联系,从硬件配备、设备使用到实验安全到信息平台搭建,再到实验课程改革,都离不开装备这一硬件基础。示范中心主任的加入,既加强了编委的力量,又扩大了杂志的影响力。

第三,杂志获得业界认可。翻阅十年的杂志,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交替出现于不同刊期上,他们从初入职的教育装备新人成长为行业专家,研究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深刻。在杂志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为杂志撰稿、组稿,也曾为扩大杂志影响面向同行宣传推介。杂志则用文字与图片记录下他们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也将同行的先进技术与成功经验介绍给他们,帮助他们打开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读编间的关系在文字读写、邮件往来、电话联络中从陌生到熟悉,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他们是《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的忠实支持者,也是杂志的坚强后盾。邀请他们担任编委,不是为了“抬高杂志的身价”,而是因为他们熟识杂志,也乐意为杂志壮大贡献力量。

新征程:深信与笃行

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新理念、新制度、新举措不断涌现,杂志将亦步亦趋,紧随发展形势调整、改革、提高;教育改革为中国高教事业带来了新希望,也为杂志提供了新机遇,杂志乘此东风放飞梦想,为圆中国人才强国梦奉献绵薄之力。对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来说,2013年是继往开来的一年,杂志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调整,开展了很多新尝试,有成功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探索创新的脚步不会停止。新力量,注入新活力;新探索,融入新生机;新起点,描绘新蓝图。2013年,纠结过,思考过,努力过,尝试过,当2013渐去渐远之时,反观这一段路程,曾经的喜乐愁苦都归于平静,沉淀下来的只有坚定前行的信心与毅力。感谢2013,祝福2014,愿2014因我们不懈的努力而更加绚丽!

猜你喜欢
卓越栏目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防晒装备折起来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