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晓华
编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东晓华
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编写教材、编写自学辅导材料的依据,是规范课程学习范围、要求和考试标准的文件。编写中要准确把握大纲的层次规格和标准,按照自考综合改革的精神,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技能型、应用性和职业型人才的培养,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在内容上应该强调大纲的基础性、应用性、选择性。要在突出自学考试特点上下功夫,严格按照大纲的编写体例,处理好大纲和教材的关系,定论观点和个人见解的关系。
自学考试;考试大纲;编写要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包括制订专业考试计划、编写课程考试大纲、统一组织命题、社会辅导、编排考场、统一考试等。其中课程考试大纲是规范课程学习范围、要求和考试标准的文件,它是按照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编写教材、编写自学辅导材料的依据,在程序上要经过全国考委的审批,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各地必须遵照执行。由于大纲的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决定了编好大纲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自学考试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主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改变过去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在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职业型的专门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的转变,全国考办组织专家对那些使用时间长、定位模糊、内容过时的大纲进行了修订,修订的类别和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2009—2013年修订(或新编)课程考试大纲一览表
五年间修订课程考试大纲206门,其中经济管理类、法学类、教育类课程的修订比例占到50%。修订后的大纲,在层次上,专科参照一般普通高校专科或高职院校的水平,突出应用;本科参照一般普通高校本科水平,理论以够用为度。在内容上,力图反映学科的发展变化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近年来研究的成果。
自学考试有全国统考课程600门左右,主要包括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律、经管、行政管理、护理等专业和公共课等,这些专业的突出特点是报考的人数多,占总报考人数的80%;和社会实际紧密相连,内容变化快,开考省份遍布全国、影响范围广,因此必须对大纲及时修订,保证考生学有所用。经过探索,本人归纳出修订大纲的6个步骤的基本流程。
(1)审查课程
根据助学单位和命题教师或命题中心反馈意见,按照考试计划要求提出待修订课程建议,商专业委员会,由专业委员会确定需修订的课程,递交命题二处审核。
(2)确定编写人员
采取全国考办组织招标、专业委员会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遴选编写人员,审查编写人员资格和条件,填写审批表,报全国考办审批。
(3)召开编前会
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编写启动会,命题二处、专业委员会分别从体例和学科角度提出编写要求,由编写人员介绍编写框架,签订合同,确定交稿时间。
(4)跟踪编写进度
与编写人员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编写进度,督促按时完成编写任务,避免编写人员延误交稿时间。
(5)召开审稿会
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审稿会,命题二处、专业委员会提出审稿要求和注意事项,审稿人员撰写审稿意见,专业委员会签署意见,最后上报全国考委审批,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自考大纲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学大纲,高校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的,对如何“教”提出要求,学习对象是教师,而自考大纲除了指导如何“学”外,还要规定如何“考”,学习对象是考生。因此自考大纲要兼顾“教”和“考”,要求详细并且具体,但又要避免写成教材缩写本,要在突出自学考试特点上下功夫,使其真正发挥“纲”的指导作用。
经过遴选的编写人员来自不同的高校,或者是985、211高校,或者是重点大学,少部分来自高职院校,高校间存在较大差异,从以往的编写情况来看,编写人员往往以自己学校的标准为参照系,编出的大纲容易出现要求偏高的情况。
我们知道,自学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那么合理确定标准就非常重要,同时难度也很大。首先标准在哪里,其次划定的依据是什么,也就是说标杆定在1.6米或1.8米的根据是什么。过去全国考办有个原则,即本科专业参照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一般水平,注重学术性,专科专业与普通专科或高等职业院校的专科水平大体相当。按照自考综合改革的精神,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转变,明确定位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强调技能型、应用性和职业型人才的培养,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因此,在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前提下,标准不能定的过高,过高背离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但也不是越低越好,过低了自考生失去了竞争力。
把握好自考大纲的标准,在编写过程中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自考的人才培养目标。自考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够用、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与能力的技能型、应用性和职业型专门人才”这就意味着自学考试培养的不是学术型人才,毕业后不是做科学研究,而将成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中的一员,主要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和基层单位的岗位上工作,因此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就非常重要。大纲在内容上应该如何取舍,本人认为应该强调大纲的基础性、应用性、选择性。所谓基础性就是属于本门课程应知应会的知识。自考生大多是高中毕业,是初学者,对本专业领域一无所知,因此了解本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非常需要的。所谓应用性就是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知识更新快,考生学习的知识必须和现实接轨,提高考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学会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至于本学科理论的来龙去脉介绍到什么程度,国外的知识写到什么程度,要根据需要把握好。所谓选择性就是根据专业类型、课程性质、是否适合纸笔考试等来确定要考核的内容。由于受专业计划中总课程门数的限制(专科15门、本科10门),自考的一门课程往往涵盖了高校的几门课程,比如,《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课程是普通高校中《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家经济合作》3门课程的“集合体”,涵盖的知识面宽,考生要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因此编写时要选择核心知识,尽量避免把高校里讲到的知识都放进去。
二是自学考试的特点。自学考试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的高等教育形式,这个开放性体现在参加学习的考生不受年龄和学历的限制;学习方式上可以参加全日制助学,也可以参加业余方式助学,也可以完全自学;从学习时间来说可以灵活选择考试时间和学习的课程。近年来参加各类社会助学的学员呈上升趋势,根据统计,2009年参加助学的学员有159万人,2010年参加助学的学员有177万人,2011年参加助学的学员有181.1万人,2012年参加助学的学员191万人。在参加助学的学员中,以业余方式参加助学的考生比例增加,还有一半的考生采取自学的方式学习。参加助学班学习的考生与高校的学生也有较大差距,他们很难做到像普通高校的学生那样和教师有很多的直接交流。因此,自考生无论从年龄层次、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对学习的要求都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考生结构带有很强的“异质性”。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自学考试大纲一定要考虑自考的特点,不求高、深,只求有针对性,不是越深越高的大纲才是好大纲,而是有针对性的符合自考特点的大纲才是好的大纲。
由于考试对象的复杂性,大纲对考核内容的要求也非常具体,必须方便考生学习。因此自考大纲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编写体例要求。编写体例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这部分应写出设置该门课程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课程性质是选考课还是必考课;这门课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完这门课应具备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初学者对本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有个大致了解,为考生顺利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目标。这部分是对考核能力目标的描述与解释。通常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规定考生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这是对课程自学和考试的总目标、章节目标和知识点目标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内容不按章节知识点编排的课程,可按自身特点规定各层次目标,应使自学者、助学者、命题者都有一致的理解和认识。这是大纲的主题。大纲重点解决两个维度的问题,一是宽度也就是学科应考查的知识点范围,二是深度即学科考查的能力目标或评价目标,也就是知识点难易、深浅程度,要符合所学的学历层次,这部分要以教育测量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可测量的语言进行表述,把课程所含知识系统和能力层次按知识点或单元化解为考试目标。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第十章第三节“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对考核点的考核要求是,识记:不同类型员工职业特点、个性特点;领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应用:不同类型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四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这部分带有较强的政策性,一般有着几方面内容:自学方法的指导,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对自学这门课一些建议和方法;社会助学的要求,对助学单位提出要求以及完成这门课程建议的学时数;指定教材;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包括能力层次比例的要求、难易度的比例要求、考试时间、规定考试题型、是否带计算器等要求。附录:题型举例。这部分内容一定要结合课程性质写,写出特色,避免照搬照抄,失去应有的作用。
自考大纲完成了,也就意味着这门课程的国家标准制定好了。作为知识载体的教材,必须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来写。一定要处理好大纲和教材的关系。大纲中对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提出考核要求的,教材中一定要有相应的表述,反过来,教材中作为扩展内容的知识,在大纲中不一定体现,也就是说可不作为考试内容。自考教材是指定必学教材,不是推荐书目,可看可不看,它的任务是传播本学科的通用知识,而不是宣扬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因此在大纲编写中要处理好定论观点和个人见解的关系。大纲中反映的较新观点,应是成熟或已定论的观点和知识内容,已得到学术界公认,不能是个人观点或一家之言。
[1]赵凤敏,主编.人力资源管理(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周黎明)
Some Thoughts on Compiling Course Syllabus in Higher Education Self-taught Examination
DONG Xiaohua
The exam syllabus of the self-taught examination(STE)course is the basis of personal self-taught,social institutions guided self-taught,national examinations,textbooks compiling and STE guidance compiling.The syllabus is also the official document of the course’s scope,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The textbook should accurately grasp the specifications and standards of the syllabus and its compiling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E comprehensive reform spirit.The talent cultivation objective of the STE should clear position in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and the focus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ught to be put on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ful,application-orientated and professional talents.The theories they learned should be constraint to necessary and adequate theories,and the content they learned should be fundamental,applicable and selective based on the syllabus.The syllabus should reflect the STE features and be compiled according to the syllabus outline strictl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llabus and its outline,as well as the authoritative opinions and personal opinions in the textbook should be both handled well.
Self-taught Examination;Course Syllabus;Compiling Requirements
G405
A
1005-8427(2014)11-0035-4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继续教育多元化背景下自学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研究”课题(GFA111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东晓华,女,教育部考试中心,副研究员(北京 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