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海
摘要:为提高东北平原地区的玉米产量,克服传统耕作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玉米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模式。分析宽窄行种植模式的应用效果,介绍宽窄行种植模式的主要内容及推广注意事项,为此技术模式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宽窄行;玉米;种植密度;秸秆还田;地力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2-0006-02
东北平原属一年一熟的雨养农业区,年平均降雨量500 mm,年际间和时空分布差异较大,易受旱涝灾害的影响。因此,提高土壤对自然降水的蓄集能力和利用效率,对增加玉米的抗逆性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耕作模式存在种种弊端:犁底层越来越浅,土壤风蚀严重;有机质逐年减少(年平均下降0.1‰~0.2‰);粮食单产在9 000 kg/hm2左右徘徊,持续高产高效非常困难。为此,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玉米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的种植新模式(以下简称“宽窄行种植模式”),为提高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提供新的种植模式。
1 宽窄行种植模式的应用效果
宽窄行种植模式主要解决传统耕法中存在的以下问题:1) 春、秋两季整地导致的土壤失墒较重、夏季地表径流损失大、降水利用效率低问题;2) 实施秸秆还田困难,土壤风蚀严重,土地用养失调,黑土层变薄;3) 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加厚;4) 田间作业环节多,成本高。
宽窄行种植模式在推广应用中表现出以下优点:1) 集黑土保护和建立土壤水库为一体,通过留高茬实现玉米秸秆还田,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减少土壤风蚀的目的,从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2) 通过在追肥期宽幅深松打破土壤犁底层、加深耕层、改善耕层物理性状,从而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接纳和贮存降水的能力,形成耕层土壤水库(伏雨秋用、春用),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3) 通过缩小种植带的窄行行距、加宽深松工作带(宽行)及在窄行精密播种,实现宽行和窄行交替休闲。4)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粮食生产与土地保护相结合,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田间监测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模式可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10%以上,降低干旱造成的损失;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态环境,培肥地力,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与常规耕种模式相比,连续10 a实施此技术可使玉米平均增产13.6%。
2 宽窄行种植模式的增产增效机理
2.1 保苗株数和收获株数增加
玉米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在均匀垄种植条件下的产量回归方程为Y=-302.03x2+3 816.1x-2 552.2,获得最高产量(9 501.9 kg/hm2)的种植密度为6.32万株/hm2;而郑单958在此条件下的产量回归方程为Y=-106.28x2+1 497.2x+4 902.4,获得最高产量(10 174.6 kg/hm2)的种植密度为7.00万株/hm2,播种密度增加10%左右。由此可见,单位面积保苗株数和收获株数的增加,是宽窄行种植模式增产的重要原因。
2.2 耕层蓄水能力增强
试验结果表明,与均匀垄种植模式相比,无论采用哪种秸秆还田方式,其土壤在各时期的含水率均较高,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宽窄行种植模式对土壤含水量的保持效果最佳;6月下旬至9月份为雨季,若单次降雨量过大,更能体现宽窄行种植模式蓄水能力强、径流轻的特点。
2.3 土壤肥力提高
养分测定结果表明,秸秆中含全氮6.71 g/kg、全磷2.33 g/kg、全钾11.40 g/kg。若每年将1/3的秸秆还田,即相当于每公顷施入尿素40.5 kg、磷酸二铵14.1 kg、硫酸钾63.0 kg,可节省化肥投入258元。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模式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6.73 g/kg。
2.4 植株根系发达
深松对土壤的紧实度和容重影响较大。与未经深松处理的土壤相比,深松处理后的土壤(0~45 cm)紧实度明显下降,且由上到下呈上升趋势;而未经深松处理土壤的坚实度从上到下呈抛物线状变化,在6~25 cm间出现一个高峰。
在拔节期和成熟期,与未经深松处理的土壤相比,深松处理的土壤容重整体下降。在玉米拔节期进行深松,0~5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表现为0~10,10~20,20~30,30~40,40~50 cm土层的容重分别降低18.79%,12.84%,9.15%,5.79%,11.11%;在玉米成熟期进行深松,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也显著降低,其中0~10 cm和10~20 cm土层分别降低6.98%和10.01%。
根系干质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成熟期的根系干质量仅为吐丝期的55%左右。根系干质量在各个生育时期表现出的规律为:宽窄行深松处理>宽窄行不深松处理,且二者在吐丝期和乳熟期达显著水平,表现为与未经深松处理的耕地相比,宽窄行深松处理的根系干质量分别高出19.18%和18.41%。
玉米植株85%左右的根系分布在0~15 cm土层,15~30 cm土层分布10%左右,在30~45 cm土层仅分布5%左右。植株根系分布随生育时期推进呈现减少趋势。在15~30 cm土层,未深松处理的根系分布变化较小,而深松处理则呈现增加趋势;在30~45cm土层,两个处理均有增加趋势。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时期,深松处理均比未深松处理分布较多的根系。
3 宽窄行种植模式主要内容
宽窄行种植模式的主要内容为:把普通耕法的均匀垄种植(65 cm)改成宽行90 cm、窄行40 cm种植;在玉米生长季节,在90 cm宽行结合追肥进行深松,秋收时在苗带窄行留高茬(40 cm);秋收后用条带旋耕机对宽行进行旋耕,使其达到播种状态,窄行(苗带)留高茬自然腐烂还田;翌年春季,在旋耕过的宽行播种,形成新的窄行苗带;追肥期在新的宽行进行中耕深松追肥,完成隔年深松、苗带轮换、交替休闲的宽窄行耕种。
此技术的关键是:通过缩小种植带窄行行距、加宽深松工作带、追肥期深松、留高茬自然腐烂还田、秋季宽行旋耕整地、翌年春天窄行精密播种,实现宽行和窄行交替休闲。
4 宽窄行种植模式要点
宽窄行种植模式适于在雨养农业区推广应用,在东北三省的平原区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尤其是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黑土区更为适用。
4.1 品种选择
根据各地有效积温,选择国审或所在省份审定推广的耐密、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吉林省可选择生育期125~130 d的中晚熟品种,如郑单958、先玉335等。
4.2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应在常规种植条件下增加10%左右,以6.00万~7.05万株/hm2为宜。
4.3 施肥水平
施肥原则为减磷、增氮、加钾、补微量元素。推荐每公顷施N2 10 kg,P2O5 90 kg,K2O 90 kg。
参考文献
[1] 刘武仁,冯艳春,郑金玉,等.玉米宽窄行种植产量与效益分析[J].玉米科学,2003(3):63-65.
[2] 王庆杰,李洪文,何进,等.大垄宽窄行免耕种植对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8):39-43.
[3] 梁熠,齐华,王敬亚,等.宽窄行栽培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9(4):97-100.
[4] 刘朝巍,谢瑞芝,张恩和,等.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根系分布规律研究[J].玉米科学,2009(2):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