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晋
老公说我们应该付女儿照料弟弟的费用。的确,6岁半的女儿正在给4岁的弟弟讲睡前故事。此前,她已经带着弟弟拼了火车、玩了气球,而且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爸爸妈妈,你们可以休息一会儿了,我来带弟弟。”
女儿的乖巧是促使我下决心要个老二的重要因素。女儿从一生下来,就是到点就睡、醒来就吃、吃完再睡,很少哭闹,也不生病,圆鼓鼓、红润润的一张脸,很是可爱。只是一直怕生,去不了别人家串门。一进别人家的大门就大哭着身子向外倾,等到会说话了,就变成一边哭一边大叫:“回家!回家!”女儿因此被她奶奶称为“照壁虎”。南方人的说法,大抵是“窝里横”的意思。
女儿对弟弟降生的反应是我始料未及的。等我们带着弟弟从医院回来,女儿很陌生地看着我们,隔一会儿就默默地躲到她的房间里躺在她的小床上吃她的安抚奶嘴,看都不看弟弟一眼。女儿这个样子让我们焦虑和心疼,又不知所措。我们带她去看了儿童心理医生。那个医生并没有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但是她教我们的方法却是行之有效的。我们不再说弟弟好可爱,不再问女儿“你喜不喜欢弟弟”之类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对女儿说:弟弟好烦人啊!哭个不停,也不好好睡觉,什么都不会做。他什么时候才能像姐姐一样能干、懂事呢?……我永远记得女儿主动地走进弟弟房间,是在弟弟拉了粑粑我们帮他换尿裤时,女儿看着光着屁股的弟弟,突然说:“弟弟那里怎么多长了个耳朵?!”
女儿上小学后,自觉地把她和弟弟归类为:小学生和幼儿园小孩,并且非常珍惜她小学生的羽毛,拒绝和弟弟玩“呆游戏”。弄得弟弟总是问:“我为什么不上学?我什么时候上学啊?”不过,女儿很快为她和弟弟找到了适合他们各自新角色的游戏:弟弟乖乖地坐在小椅子上,她站在黑板前,用粉笔写写画画地教拼音和数学题,那口气和老师别无二致。我有时也会被要求和弟弟坐成一排上课,不过总是因为课堂纪律不好甚少得到贴画。
都说家有一儿一女是最好的,尤其是姐弟组合。不过,不同性别的两个小朋友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男女问题。
弟弟4岁时候忽然说他要像小女孩一样尿尿,于是,一连一周都是坐在马桶上小便。姐姐在一旁很愤怒也很鄙夷:“他干吗要学我?他是男生!”此时的我已经有了些儿童心理的知识,便假装不关注,随他去。果然,他的好奇没有持续太久。
姐弟俩的游戏一般都是姐姐发起并组织的,姐姐偶尔也会屈尊和弟弟玩一玩“呆游戏”,偶尔也会承认有弟弟这样一个游戏参与者还是挺不错的事情。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坐在厨房喝着茶看报纸,两个小朋友在客厅玩耍。这可是我向往了很久的场景。猛然间,我听到弟弟说:“参见女王陛下!”接着是姐姐的声音:“起来吧!”我跑过去一看,姐弟俩一人拿着一个芭比娃娃,姐姐高傲地昂着头,弟弟举着娃娃正在行屈膝礼。我哑然失笑,心想:等弟弟再大一点,这样的游戏可不能继续了。
最有趣的是我们在餐桌上的一次对话。不知因何而起,我们在谈论婚姻问题。女儿就乱说她要和爸爸结婚、和妈妈结婚、和外公外婆结婚……我试图向女儿解释一个正常的婚姻,我说:你要找一个男的、和你年龄差不多的、对你好的……未等我说完,一直默不作声在一旁吃饼的弟弟突然转头对着姐姐说:“我对你好!”
(高森荐自《三联生活周刊》)
责编: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