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自选,但高分只有一种

2014-11-27 21:31冉云飞
今日文摘 2014年16期
关键词:省事出题者考题

冉云飞

2005年至今的高考作文,从整体上看,基本没有了政治类、少了道德类的考题,但励志类的心灵鸡汤却依旧大行其道。这也是剪刀加糨糊的励志书,以及以心灵鸡汤掩盖不公现实的犬儒行为之书籍在中国十分走红的最为广大的受教基础。

非常露骨的类同社论、指示、文件、讲话、发言、通知之类的高考作文题少了,但意识说教类的东西依旧不少。非黑即白的简陋思维及逻辑混乱,在考题中不时出现。这些题目也许并非存心在煽惑一种非此即彼,但其实际效果却无疑指向此处。

在2014年高考作文的18道考题中,有10道题出得有对立性、争斗性,甚或有着非黑即白的思维套路。

非黑即白的思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只有幼儿才把人看成不是好人就是坏人。把人分成好人与坏人,就使得坏人受难乃至被杀死,变得具有不可置疑的“天然正义”,而且从成本管理上讲,非常省事。这样的省事,使得人之生命的消殒变得和死了一只老鼠一样容易。

诚如前面所说,如此出题,是便于老师改作文,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出题者视野狭窄、受习惯制约的特点。故意把日常生活中的小概率事件当成时常发生的事件来对待,不仅利于培养不思考的懒惰者,还比较容易培养人之好斗和仇恨意识,同时也滋生了不少人对生存的恐惧感。

全国考题在要求方面有很大的雷同性,这也和教育过于集权的现实是相匹配的。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从量与质上来说,所占学生考试时间可能会超过其分值。这是我要对那些要求少于700字特别是不限字数的作文题加以表彰的原因。材料作文的好处是便于就事论事,便于议论或叙事,但其对学生的发挥与表达还是限制太多。国外的高考作文,我尚且不举,只举1936年北大考题之一“叙述你平日作文所感到的困难,并推寻其困难的由来”、1946年西南联大的作文题《学校与社会》、1998年华东师范大学自考题所出之两首宋人七绝选一首改成一篇文章,均可解此惑。直言之,材料作文太一窝蜂,所占比例过大,只能证明出题者没有创新,从中看出他们的苟且与因循。

标题自拟可以让学生减少原题束缚,文体不限,可以发挥那些在记叙文、议论文之外如诗歌方面有才华之人的特长,不至于因体裁限制而沉渊暗蔽。

全国18道作文考题,几乎篇篇被吐槽,蔚为大观,这是对出题者简陋思维,以及对看上去充满写作自由的“角度自选、题材不限、标题自拟”的极度嘲讽。

“选准角度”是提醒你要“政治正确”,不要批评这个作文材料是用小概率事件来掩盖普遍的现实问题。至于湖南考题的《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则是政治兼道德类说教考题的孑遗,这样的考题你胆敢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不同看法,得低分那是必然的。

简陋思维是怎么来的?除了站队思想和主题先行外,最重要的就是词汇贫乏,描述一种状况或事物,通常只有两个相反的词可用,形成一种言说上的尖锐对立,没有调和的余地。这说明出题者自身对作文的材料给定过于贫乏,让考生缺少选择。这样简单的出题者,以及由此而来的激励机制,根本不可能培养有多元化观念、有绵密思考能力的人。

更加要命的是,出题者早已暗设了一个你必须如此写的方向,不如此写,便得不了高分。语文题里众多的客观题和唯一答案,与暗含主题先行的作文套路,完全是配套的。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最先有利于教育官员及机构,然后是老师,最后才是学生,是有整套教育目的观在背后支撑的。再加上简单二分法思维带来了对日常生活的简化与省事,忽略和扭曲了事物的真实及相应的复杂情况,使得简单化思维在我们生活中四处流行。同时,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习惯说理而喜欢谩骂,因为这一切都是我们学校教育包括高考作文造就的。

(伍华荐自《博客天下》)

责编:天翼endprint

猜你喜欢
省事出题者考题
大脑处理语言,母语最“省事”
连连看
挑战出题者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1,2,3,看这边!
图省事
对一道研考题的思考
特别的考题
微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