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瑶
上海市展览业2013年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展览项目数量有所减少,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不过展览总展出规模仍保持全国会展城市之首。上海已有主要展览场馆13个,可供展览面积55万平方米(其中室内45万平方米)。到2014年底,中国博览会综合体建成后,上海将有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场馆可供使用,其中室内超过80万平方米,浦东、浦西形成“东西联动、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会展业发展格局。届时,上海将成为全球场馆规模总量最大的城市。
天津也不甘落后,天津国家会展中心目前正在紧张地建设中。一期规划室内面积20万平方米,室外面积10万平方米,将确保于2015年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期室内展览面积将扩展到40万平方米,整体体量达120万平方米。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世界葡萄大会和世界种子大会等多个具有较大影响的世界大会将在北京举行。为了举办这些会议,北京又修建了许多具备展览功能的高档场馆。
一些二三线城市更是将兴建展览中心作为推动当地会展业发展、拉动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核心项目。已落户于九龙湖的南昌第三代展览中心,35万平方米的绿地国际会展中心成为江西省对外的一张新名片,长沙也计划建设展览面积高达30万平方米的长沙国际会展中心。
从现有的形势分析,我国一些地区场馆建设过热的呼声一直未歇,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型展览场馆仍不断开工和落成,并呈现出规模大、参与主体多、城市范围广的特点。场馆建设高烧不退,伴着马年的步伐,将有更多的场馆加入到市场竞争之中,万马奔腾之势逐渐形成。如何保证场馆资源的有效利用将成为马年会展业内的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