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珠芳
《电机与变压器》是中职电气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它能引领和促进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对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本门课教学的有效性较差。经分析总结,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三点:其一,教师方面: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电机与变压器》课的教学大多还是以讲授法为主,根据教材编排,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进行相关的实验验证。这种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脱节,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二,学生方面:文化基础底子漙,学习态度欠佳。目前的中职生大多数学习欠缺主动性,学习能力比较差。面对这样的学生,课堂上如果还是运用 “填鸭式”的授课方式,那么这些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原理、深奥的公式推导时必然会再次受到 “打击”,上课提不起精神,长此以往,学习的信心将消失殆尽,甚至于放弃学习;其三,教材方面: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大多还是按学科系统编制,知识系统性强,理论有深度,但是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相脱离,与学生实际相脱离,不是为学生好学而编制的。
针对教学中低效的问题,我们认为要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打破按现行课程体系上课的教学模式,将 《电机与变压器》课程开发成为工学结合课程,以行动为导向,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内容按工作系统的要求进行开发,并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学生在做中学,完成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师通过做中教,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具体可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操作实施。基于以上思考,本课题组围绕项目教学这个主线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职业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来组织和展开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另外通过小组学习,有利于同学间的互助,促进共同提高,教学有效性可得到极大提高。实施项目教学需要有配套的教材和学材,课题组在研究之初,首先对教材按项目教学特点进行了整合处理。
1.整合教材
《电机与变压器》一共有六个章节,教学内容有:变压器、交流异步电动机、交流异步电动机绕组、直流电机、同步电机、特种电机。每个章节主要介绍变压器和电机的分类、工作原理、特性等。根据课程内容及项目课程的特点,我们将教学内容整合成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并形成四个教学项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组装与检修项目、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组装与检修项目、直流电机的组装与检修项目、变压器的组装与检修项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完整的项目让学生完成材料识别与选购、绕组工艺、嵌线工艺、绑扎、调试等工作过程,从中学习和掌握电机的结构、性能、原理、绕组展开图的绘制、整机的组装以及各种电机的使用与维修,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2.编制学习工作页
为更好地实施项目教学,课题组编制了配套的学习工作页,通过引导文的形式指导学生完成教学项目。工作页按四个项目进行编制,每个项目包含的内容有: “项目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项目学习的目标,知道完成项目后应达到的水平; “项目任务描述”——设置情境,明确要做什么; “学习准备”——为项目实施做一些理论等方面的准备。这个环节设计了一些学习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交流等方式完成设定的问题,为顺利完成项目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 “计划与实施”——这个环节通过必要的引导文引导学生制定计划,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实施项目。工作页中还设计了 “小辞典、小提示”等,对一些重要问题起到解释、强调、提示等作用;最后一个环节是 “评价反馈”,这个环节通过自评、组评、师评等方式,以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对项目实施情况做出评价,并给出指导意见,指出努力方向。
《电机与变压器》课程的教学内容按项目课程整合后,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开展教学,并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
1.在教学方法上以项目教学法为主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并学会分析、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项目教学的具体步骤:确定项目任务——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教学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效结合。这种教学方式是以行动为导向的,让学生先动手去体验,在做中学,同时根据项目任务的需要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就是让学生不仅掌握怎么做的要领,还要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而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的学习就不会感到枯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自然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
考虑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及学生学习差异等问题,在教学组织方面,采取小组教学,即按异质分组的方法将全班同学分组,每组3-4人,指定一个基础好的同学做组长,带领小组实施项目。为达到良好的效果,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对小组长要进行特别辅导,包括思想上和学习上,让他有服务意识,带领和帮助同组同学向着既定目标努力;如在考核方面要采取措施,确保全组同学共同努力完成项目等。
3.建设理实一体化课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项目教学
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配合项目教学,对教学场室进行改进,尽量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并配置了必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查阅资料的电脑。除了课题组成员外,还调动电气教研组教师共同收集、制作、共享课程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构建教学资源库,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表现为:
1.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改善
以往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而且理论讲得多而深,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实施项目教学,学生通过特定的项目任务去完成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教师成了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既是生产者也是学习者,原来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的现象已基本杜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由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学生学习中完成的产品的成功率也大幅提高 (以单相异步电动机为例,见表1)。
表1 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 “单相异步电动机”产品质量对比
2.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
采用项目教学的班级学生参加维修电工中级考证的通过率达95%,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从图1中对近几届学生成绩的对比可反映出这一变化 (注:09电机1、10电机1、11电机1班实施项目教学,09电机2、10电机2、11电机2班不采用项目教学法授课)。不采用项目教学的班级,考试合格率平均为77%,80分以上的学生占22%,班级平均分为70.7分;而实施项目教学所班级,学生考试合格率都达100%,80分以上的学生占到了81%,班级平均分高达89分。
图1 《电机与变压器》学业成绩统计图
3.学生关键能力有较大提升
以往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教学过程与工作联系不大,因此在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方面有欠缺。实施项目教学有效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教学过程中工作的因素多了,与之相关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关键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和锻炼。通过对近几届毕业生就业率跟踪调查发现,经过项目教学锻炼的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较以往未经锻炼的学生要强得多,就业率也提高了很多 (见图2)。
4.研究成果起到良好的辐射作用
经三年多的研究,本研究编写出校本教材 《电机与变压器组装与检修工作页》;有3篇论文公开发表。本研究成果已得到学校认可,并推荐给其他专业学科效仿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另外课题研究成果通过论文、课例及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进行了展示、推广,受到了中职同行及专家的好评,在广州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图2 近3届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就业登记率对比
在研究的过程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积极采取对策,使研究进一步深化。
1.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有困难
受时间、精力及技术能力的限制,自行开发全套的《电机与变压器》教学资源有难度。在研究过程中,虽然得到机电教研组教师的大力支持,但所开发及收集的教学资源还不完整。这项工作如能借助全市的力量,共建共享,那就容易得多了。
2.项目教材开发方面还需加强
在两年多的研究时间里,开发了教材 《电机与变压器组装与检修工作页》,但在实施使用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不足,今后还要不断研究修正。
①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②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③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