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小组”刍议

2014-11-27 03:37周子信
文史春秋 2014年10期
关键词:旅法共产党共产主义

周子信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是于1920年8月在上海首先建立的。稍后在陈独秀、李大钊的推动下,于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相继建立。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名称不一,有的叫“中国共产党”,如上海;有的叫“共产党小组”,如北京;有的叫“共产党支部”,如湖北。其他地区党的早期组织也都离不开这三个名称,但没有一个叫“共产主义小组”。

“共产主义小组”一词,本是子虚乌有,是后人赋予的。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党员罗章龙,在他1978年4月至9月写的《回忆党的创立时期的几个问题》中,称:“共产主义小组这个名称,是后人给起的,在过去,对内对外都没有用这个名字。”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2002年8月修订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把沿用了60多年的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这一莫须有的名称摒弃,改为党的早期组织。这是一个重要的求实之举,恢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真面目。但由于“共产主义小组”这一名称积习已久,至今仍被许多文章沿用。

溯本求源,“共产主义小组”这一名称是苏联人葛萨廖首先赋予的。1926年,葛萨廖夫写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率先把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称为“共产主义小组”。1936年6月7日,中共一大代表、中共湖北早期组织党员陈潭秋在莫斯科《共产国际》杂志中文版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仿效了葛萨廖夫的说法,用了“共产主义小组”一词。同年,共产国际驻华代表巴威尔·米夫写的《英勇奋斗的十五年》,也用了“共产主义小组”这个名称。195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之际,胡乔木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三十年》,将党的一大之前建立的各地党的早期组织,统称为“共产主义小组”。该书实际上成为党史教程,此后各种党史文章书籍均遵从这一称谓,正式沿用了下来。

早在1980年初,笔者为尊重历史真实,在著述中,大胆弃用“共产主义小组”一词。笔者在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党史研究》1980年第1期登载的《北京共产党小组》和该刊第2期登载的《山东共产党小组》,以及稍后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北京共产党小组》《山东共产党小组》,在《百科知识》杂志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命名经过》等,都没有沿用“共产主义小组”这一名称,而是用“党的早期组织”这一原来的真实名称。文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于1920年8月,名称叫“中国共产党”;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于1920年10月,名称叫“北京共产党小组”。惜人微言轻,笔者的这一恢复历史原貌的称谓没有引起各方面注意,“共产主义小组”之称,又一直沿用了20多年。

中国共产党在一大前,早期组织共有8个。其中国内6个,分别是上海、北京、湖南、湖北、广东、山东。国外2个,分别是旅日(东京),旅法(巴黎)。至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的人数,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921年下半年保存下来的中共一大珍贵文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说有53个党员,即7个地区的党员,未包括旅法(巴黎)的党员在内。1926年,葛萨廖夫写的《中国共产党简史》说大约70人。1928年出席中共六大代表在莫斯科回忆说是57人。1936年,陈潭秋写的《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中说“不过七十余人”。1969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九大的讲话中也说不过70人。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59人。也有说三四十人的,如包惠僧。现在看来,说五六十人比较接近准确。

根据已见到的历史材料、当事人回忆和党史工作者的考证,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可以定下来的中共一大召开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员有53人。他们是:

上海的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杨明斋、沈玄庐(定一)、陈望道、邵力子、沈雁冰(茅盾)、李启汉、林伯渠、沈泽民、袁振英、李季、李中。

北京的李大钊、邓中夏、张国焘、刘仁静、罗章龙、张太雷、高尚德(君宇)、何孟雄、缪伯英(女)、范鸿劼、黄日葵、朱务善、李骏、李梅羹。

湖南的毛泽东、何叔衡。

湖北的董必武、陈潭秋、刘伯垂、包惠僧、郑凯卿、张国恩、赵子健、赵子俊、刘子通、黄负生。

广东的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

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

旅日(东京)的施存统(复亮)、周佛海。

旅法(巴黎)的张申府(崧年)、刘清杨(女)、周恩来、赵世炎、陈公培(无名)。

其他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尚需进一步考证弄清。

猜你喜欢
旅法共产党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濠河边长大的旅法艺术家——赵无极
著名旅法诗人 方明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旅法著名插画师瞿澜
共产党颂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