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4-11-26 09:12李秀川胡佳雨祈亚楠
西南军医 2014年6期
关键词:耐量步行心功能

李 欣,李秀川,胡佳雨,祈亚楠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解剖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而引起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本病的患病率也逐年递增[1]。作为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临床上主要通过常规的药物治疗和细心的生活护理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仅通过以上方法,远期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将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2 月~2014 年2 月入住我科的9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康复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60.0±9.5)岁,NYHAⅡ级15例,Ⅲ级23例,Ⅳ级8例;其中高血压8例,冠心病19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14例。康复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58.2±10.2)岁;NYHAⅡ级18例,Ⅲ级22例,Ⅳ级7例;其中高血压7例,冠心病20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情况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入选标准(1)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临床诊断标准[2],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2)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3];(3)患者言语正常,有读、写能力,且自愿参加本研究。

1.1.2 排除标准(1)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2)伴精神类疾病;(3)语言沟通障碍;(4)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病史。

1.2 护理方法 两组病例入院后均遵医嘱进行相应检查及药物治疗,并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心力衰竭的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由责任护士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行从低运动量开始的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制定不同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案,并且均由责任护士指导实施,运动训练过程中均以不增加患者疲劳、出现呼吸困难、心累气紧等不适为原则,疗程为2周。

1.2.1 NYHA 心功能Ⅱ级 患者入院后一般情况良好者,需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且自行进食、洗漱、穿衣、如厕大小便等生活照顾,每天在病区内走廊内步行运动30min,并上下楼梯10min,在以上负荷运动前要进行深呼吸训练及床上的直腿抬高运动,以上运动2~3次/d,均以不感疲劳为度。

1.2.2 NYHA 心功能Ⅲ级 患者入院后为改善不适症状需卧床休息1~3d,由责任护士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肢体活动;第4~5d 协助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及床上的直腿抬高运动,在床边站立5~10min,并协助扶床步行,3~4次/d;第6d开始,患者病情稳定后在病区走廊内进行步行运动10~20min,1~2 次/d,并根据患者心脏负荷情况,逐渐增加步行距离和运动时间。

1.2.3 NYHA心功能Ⅳ级 患者入院后第1~3d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对症治疗,保证充足睡眠;第4~7d,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责任护士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的主动关节运动,如手臂的前屈后伸,4 次/d,5~10 min/次;第8~10d,协助患者过渡至床边站立及床边活动;第11~15d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完成洗脸、刷牙、进食等日常活动,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在康复运动的过程中应予以心电监护。在以上康复运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或不能坚持运动时,应立即停止康复运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进行6 min 步行试验,并用心脏彩超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的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以及每搏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与组之间及同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的检查结果 对照组和康复组治疗前比较,SV、FS、LVEF、6min 步行距离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心功能和运动耐量方面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的检查结果(±s)

表1 两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的检查结果(±s)

2.2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检查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SV、FS、LVEF无明显差异(P>0.05),6min步行距离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说明对照组治疗后运动耐量较治疗前虽有所提高,但心功能无明显改善,见表2。

表2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检查结果(n=46,±s)

表2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检查结果(n=46,±s)

2.3 康复组治疗前后的检查结果 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SV、FS、LVEF、6min 步行距离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说明康复组治疗后心功能、运动耐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见表3。

表3 康复组治疗前后的检查结果(n=47,±s)

表3 康复组治疗前后的检查结果(n=47,±s)

2.4 对照组和康复组治疗2 周后的检查结果 对照组和康复组治疗2周后结果比较,FS、LVEF无明显差异(P>0.05),但康复组SV、6min步行距离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早期康复运动后,患者的每搏量和运动耐量较常规治疗有明显的改善,见表4。

表4 两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2周后的检查结果(±s)

表4 两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2周后的检查结果(±s)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病情重,预后差,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常规药物治疗来改善其症状,但远期效果并不理想。通过本研究证实了,将适度的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主动性,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更能使患者心脏功能在短期内得到很好的改善,运动耐量也显著增加。

心力衰竭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一方面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调节血液的再分配,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另一方面会促进醛固酮分泌,使水、钠潴留,增加总体液量及心脏前负荷;除此之外,RAS被激活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分泌使心肌、血管平滑肌、血管内皮细胞等发生重塑,这些不利因素的长期作用,将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另外,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也会促使心肌细胞凋亡,参与心肌重塑。

然而,运动训练能降低血浆神经激素水平,如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o),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心脏重塑,延缓心衰患者的病程进展。此外,运动训练还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少各种有毒介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增加心肌细胞新陈代谢和收缩能力,使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4]。以上可能是早期康复运动训练使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功能在短期内得到很好的改善,运动耐量显著增加的重要机制。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除了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以及防治心肌重构的常规药物治疗之外,联合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但由于本研究只能观察到近2周的疗效,而对于远期的疗效和预后仍需较长时间的观察。

[1]王磊,王明生,王河,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社区-家庭多元化管理模式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8):1285-1286.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3]The Criteria Committee of the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omenclatureand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of the heart and great vessels[M].9th edition.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94:253-256.

[4]任力,张彦霞,李小林,等.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及血浆CGRP 和ET-1 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32(5):520.

猜你喜欢
耐量步行心功能
魔方小区
老年前降支单支病变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步行回家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从步行到奔跑
心功能如何分级?
酵母源葡萄糖耐量因子的提取纯化研究
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知晓率调查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