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辉 杨帆
[提要]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河北省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找准文化产业定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产业创新,培养文化专业人才,实施开放发展战略,使河北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
关键词:河北;文化产业;对策研究
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4030215),课题组成员:刘景辉、杨帆、刘占彦、张立立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15日
当今社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河北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理应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机遇,在新一轮的经济社会发展竞争中,争得有利发展态势。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文化产业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如何加强不同文化组织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也就是如何让这些组织真正连接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是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之一。要认识到,让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联合兼并重组,实现文化产业组织的集中,让一些真正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成为市场的主导者,进而实现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经营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加强文化研究机构、文化创意组织与文化生产和服务组织之间的联系,加强资本市场与文化组织之间的联系,都有助于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大力发展文化生产性服务业,加强文化产品流通、市场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建设,推动文化组织向文化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演进,有利于增强文化产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也需要转型升级。其中,跟踪技术潮流与发展趋势,积极将新的技术成果引进文化产业,不断培育新的文化业态,保持文化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是保持文化产业升级与活力的需要。要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制造、信息、物流、建筑、电信、体育、高新技术等产业融合,如将通信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移动终端技术、可视互动技术应用于文化领域,依靠文化创意增强物质产品和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和文化含量,提升品牌价值。
二、找准文化产业定位,发挥区域特色优势
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促进生产要素聚集。河北要从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地域文化品牌发展规划,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文化品牌建设格局。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契机,着力打造燕赵文化品牌,以燕赵文化旅游为龙头,扶持发展国际登山节、大型实景演出、民俗产业园区等项目,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利用区域山、河、湖、海、泉、湿地、草原、冰雪优势,挖掘皇城文化、运河文化、长城文化、红色文化、乡村生态文化、滨海休闲文化等主题内涵,推出三地共有的旅游精品;着力打造燕赵文化品牌,借燕赵做文章,培育动漫、演艺等一批产业项目;着力打造燕赵文化品牌,彰显创意、时尚、科技等现代元素,做大做优创意文化产业园区,拓展文化休闲旅游空间;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以革命老区为中心,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和影视剧制作,形成红色文化产业链条,重点推出十条红色旅游线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红色赶考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缅怀英烈路,矢志不忘的信仰——不朽丰碑路,自豪感从这里冉冉升起——爱国教育路,探寻过去的故事——革命传奇路,追思革命伴侣——红色爱情路,不屈的民族精神——烽火军魂路,子牙河畔的记忆——追古溯今路,巍巍民族魂——革命朝圣路,重返红色摇篮——光辉追思路。同时,积极打造各个地区文化特色品牌,建设集文化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和产业带,聚集众多生产要素,带动文化生产力的提高。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要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在综合省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各级政府都要把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布局之中,并从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综合协调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改革每推进一步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坚持用政策引路,用政策激励,用政策保障,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国家的有关文化经济政策,要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等政策文件。重点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在财政、税收、工商、价格、资产管理、社会保障、国有土地等方面,对燕赵文化品牌建设给予有力支持。同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发布投资指导目录,出台金融扶持政策,放宽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条件,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多渠道、多元化吸收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充分激发了全社会参与文化品牌建设的积极性。
四、鼓励文化产业创新,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文化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省份的重要内容,应按照权利、责任、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设立省级文化产业管理机构,行使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统一管理、调控、监管职能,打破条块分割局面;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业的关系,推进政事和政企分开,实现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转变;培育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有知识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骨干文化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提高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切实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扩大文化企业经营自主权,确立文化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探索成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探索投资与运营相结合的重大项目建设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建设。
文化的魅力在于创新,文化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其中,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增强文化创新能力,需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如抓住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科技课题,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提高河北省出版、传媒、影视、演艺、动漫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河北省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等。
五、培养文化专业人才,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要科学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一以贯之的人才保障体制,无疑是给河北文化人才培养成长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并作为一种原动力由此激发了文化人才的创新力和创业力。只有留得住人才,给人才发展的空间,才能释放文化生产力的活力。
坚持“以用为本”来激发文化生产力的创造力。留住了人才,还得会使用人才。只有人才各尽其用,文化生产力的创造力才能不断被激发出来。要提出“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发展理念,突出以用为本,不断创新人才发现、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以用为本,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人才作用,尤其是创新的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创造人才辈出的良好条件。不断完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好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更加关心人才成长,及时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的良好氛围。
六、实施开放发展战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打造文化企业品牌,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没有品牌文化企业的支撑,文化产业发展就只能是“小而散”或“大而不强”。河北要重点实施大集团带动战略,以大型国有文化企业为骨干,以资本资产为纽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着力培育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一批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的品牌文化产业集团初步形成。要支持和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推出一批全国行业领头羊。要突出打造一批精品旅游路线、景区,大力创建一批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特色产业聚集区,以区域集聚发展带动旅游产业整体提升。重点围绕环首都旅游产业聚集区、张家口崇礼滑雪旅游产业聚集区、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旅游产业聚集区、唐山湾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聚集区等,包装整体开发的大项目,以大集聚促进大发展,创建河北品牌的旅游目的地。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张家口与北京联合申奥的重大机遇,推动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信息互通、合作共赢。要大力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旅游开发和运营模式,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