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彦 谢忠信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2011版) 明确指出“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求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但是在现阶段,我们的老师简单地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让学生开心,忽视体育课堂常规、技能教学以及学生体质的提升,甚至有些教师将激发学习兴趣也固化为:开始部分来个游戏,基本部分搞点竞赛,结束部分听听音乐的模式。这虽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作用不大。因此,体育课堂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首要的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热爱上体育课,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不是将多种内容进行简单的堆砌,而是教师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认真分析教材,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围绕课的中心内容展开,能充分激发学习兴趣,确实解决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习基础,体能发展的敏感期等内外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案例:短跑—途中跑(水平四、八年级、第三次课)
教学流程:教师选择追逐跑、合作跑、接力跑等多种形式的快跑作为课时主要内容。
剖析:初中学生处于速度素质的敏感期,但是对简单、重复的练习厌倦。教师选择追逐跑、合作跑、接力跑等多种形式的快跑作为课时主要内容,一改短跑教学单调、枯燥,重复练习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以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技巧—前滚翻(水平二、三年级、第一次课)
教学流程:教师利用各种姿势的翻滚导入课时内容,并用游戏—“不倒翁”,让学生体会团身抱紧的滚动特点,最后才引入前滚翻的技能教学。
剖析:教师能从学生主体的生活经验出发,不急于导出课时主要内容,而是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完成滚翻的技能学习。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能自发地进行讨论和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学组织形式是“关于怎样组织教学活动的问题,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严谨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学生主体特点、教学目标、场地器材、教学环境等客观存在因素,以期达到适应学生的需要。
区别于传统的男女、高矮分组形式,以学习小组,宿舍成员、好朋友、自由组合等分组形式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力和自律性,从而养成锻炼的习惯。
案例:中长跑—合作跑(水平四、九年级、第二次课)
教学流程:教师设置分组为同宿舍成员(6人)为一组,采用合作跑的形式,每组完成5000米耐久跑,每位成员跑的前后顺序、距离(最低不能少于600米)由各组自行商量决定。
剖析:教师在准备活动完成后,学生马上行动起来,迥异于以往中长跑课堂。由课堂上需要教师督促进行跑步练习,变为学生自律的练习,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释放,课堂氛围空前热烈。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突破,由单调、枯燥、空洞的反复练习变为丰富、有趣、具体的自主学习。
案例:中长跑—校园定向运动(水平四、七年级第一次课)
教学流程:定向跑(每个小组按地图指定的路线依次到达地图标出的8个标志物,并收回指定的卡片,收齐8张卡片后返回起点)-定向折回跑(从起点出发,到达第一个标志点,取卡片回到起点,把卡片放到指定位置。再重新出发到第二个标志点,以此类推,依次到达地图标出的8个标志物)-脉搏测量、调整呼吸。
剖析:教师采用了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校园定向运动”作为练习内容,激发了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提高有氧耐力能力的同时,初步学习了定向运动的知识,掌握判断方向、读懂地图的技巧。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功能,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案例:篮球—原地投篮(水平四、七年级、第二次课)
教学流程:教师以篮圈的投影点为圆心,分别以2米、3米、4米、5米为半径,划了4个半圆。学生站在任何一个半圆上进行投篮练习,投中计分;得分按照投篮距离的远近分别得分为5、4、3、2分,女生在5米、4米半圆上投中得分则按双倍得分计算。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小组总得分数判定团队成绩。
剖析:在这一案例中通过学生自己选择投篮距离,自主学习思考并实践如何投准;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体现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以组际竞赛的形式,进行团队合作;充分展示了教师在教学评价(规则设置)上科学性、差异性和及时性,较好地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任何时期,一堂好体育课永远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学得扎实而又灵活、轻松而又愉快,使学生陶醉于一种艺术享受而对体育课堂教学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源于教师的基本素养、刻苦的磨炼和不懈的追求。它具体体现在技能、组织艺术、引导艺术、激励艺术、语言艺术、练习设计艺术等方面。
案例:障碍跑—跨栏跑(水平五、高中一年级、第一次课)
教学流程:教师完整示范-学生分组跨越障碍练习(跑道上设置不同距离的标志线)-教师评价-跨越障碍难度挑战赛(跨越不同高度的障碍)-教师评价并与“难度挑战赛”前三名进行示范。
剖析:首先教师凭借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设计中将学习的难度降低,化解学生的恐惧、畏难心理,再运用评价、示范、竞赛不断激励学生自主练习,教学效果良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的兴趣”。如能在中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就会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达到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有效提升体质健康水平。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