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是形成幼儿社会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积极的情感,为将来正常进入社会,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呢?
创造交往机会
从兄弟姐妹那里,孩子们可以学到团结、竞争等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以及争吵和调解的能力。因此,让独生子女多接触同龄人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约兰达·乌达内塔说:“独生子女有时候会非常胆怯和孤独,因为他们感觉很孤单。父母应该避免自己的家庭变成一个不与外界接触的孤岛,应该试图使孩子多与表兄弟或学校的同学接触,让他们共同分享与承担他们自己的事情。”
家长可以教孩子学着邀请小朋友来家做客,互访、互玩,这样,幼儿就能学习到交往技能,体现交友的快乐,培养人际交往的兴趣。
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可以获得社会的经验和待人处事的方法。与年龄相近、地位平等的伙伴共同生活、玩耍,能使幼儿体验到,待别人好,别人也待自己好;攻击侵扰别人,别人就不会喜欢自己。能逐步懂得互相商量可以两厢情愿地解决问题,争抢玩具、物品,互不相让反而会遭到抵制,让幼儿懂得和他人共同生活、游戏,要互相照顾,有玩具、物品可轮流来玩,共同使用。无数事实证明,经过这样训练的幼儿,孤僻、退缩、自私及攻击行为都会逐渐减少,而友爱、同情、合作、顾全别人的行为会显著增多。
作为家长、教师应从孩子学会交往的角度出发,做到以身作则、与人为善、互相谅解,这对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是有益的。
一位孩子的母亲说过这样的话:“孩子在院子里玩,有人上门来告状,我从不轻易责备或护着孩子,一定要听孩子说清事实,若是自己的孩子错了,就一起上门道歉;若是没错,就设法向对方说明,所以孩子在外闯了祸,受了气都能回来直说。”笔者觉得这位每亲的做法值得借鉴。
掌握调节方法
教师要鼓励善于交往的幼儿与胆怯、退缩的幼儿交朋友,当发现孩子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时,要及时找原因,有针对性地运用心理科学及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克服、矫正幼儿在人际交往中的恐惧、紧张、焦虑、抑郁、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障碍,指导幼儿处理好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在生动、有趣的共同活动中,才能形成心理相容的集体,而心理相容的和谐集体,对发展幼儿的良好社会行为又是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社会行为,对于影响心理相容的退缩、反抗、冷漠等现象要特别加以注意。比如,可以让幼儿说出他最喜欢的儿童的名字,从中了解哪些儿童是大家共同喜欢的,哪些是孤独的,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指导。
对于那些组织能力、号召力强的幼儿要特别加以指导,有意地让其担任某些与他兴趣、能力相近的工作,让他多与大家接触,为大家服务。有时,在较大年龄幼儿中为了争取领导地位也会产生摩擦。教师应加以引导,使幼儿自小懂得一个人有些时候必须要服从他人的领导,在某种情况下能领导大家共同活动的幼儿在另一种情况下应该服从别人的指挥。
创设交往环境
一方面,教师和家长对于幼儿的各种欲望要求决不能不加分析、有求必应,轻易地予以满足。凡幼儿可以自己动手做到的事,决不代做。有些父母过于娇惯、溺爱孩子,幼儿得到了父母长期的姑息与迁就,就不愿意再扩大他们的社会交往范围;因为在交往过程中难以找到父母般惟命是从的伙伴,一贯娇惯放任的幼儿,时常以对父母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待人,凡对待自己不如父母的举动,都会引起幼儿的愤怒,因而会产生不良情绪,不利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
另一方面,在家庭中更应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要让孩子敢说话、爱说话,家长不能摆出一副严厉的面孔训斥孩子或流露出瞧不起孩子的神情。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理解的,应当让孩子知道,适当地让孩子参与成人的某些讨论,有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敢于交往。家庭中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更应想到孩子,听听他的意见,家长不要一味地说了算。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做尝试,从中增强交往能力。例如,家里来了客人、可以让孩子做自我介绍,适当参与一些交谈;带领孩子到新环境中,让他慢慢适应,主动探索,将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述给要好的朋友听。家长还应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让孩子观察成人间的交往,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另外,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需要交往的事情,拿牛奶、取报纸、买日用品等,增加孩子的交往机会,家长还应该让孩子经常跟大人一起完成某件事情,让孩子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结束语
交往是幼儿的一种重要的心理需要。为了充分发挥人际交往的积极功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幼儿园开始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高新区新华幼儿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