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的能力及动机分析

2014-11-25 09:30张小亚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寄宿制校本学校

张小亚

寄宿制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要密切联系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的需要。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和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影响校本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N中学为研究对象,结合调查问卷,对寄宿制学校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的意愿及能力进行了分析。

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基本能力要求

1.课程意识及课程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有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能在准确评估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环境和自身能力,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同时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多种课程资源,以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掌握多种评价形式,正确地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发现和发展他们的潜能,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

2.研究意识及研究能力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研究学校教育理念、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要研究课程制度、课程理论、课程开发方法;要研究问题的解决途径;要研究交往、协调的方法;等等。这就要求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研究意识,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探索方向,并能就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以推动教学的发展。

二、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现状

作为全区最大的寄宿制普通高中,N中学自2009年开始实施校本课程,教师参与课程的人数及比例、参与教师的学历、课程持续情况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我们曾在N中学教师中开展了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调查。在“你做好开发校本课程的准备了吗?”这个问题中,选择“A.有一些想法,我很愿意参与进去”的占75.4%;选择“B.没有准备,很被动,应付任务”的占9.6%;选择“C.没有想过”的占6.1%;选择“D.不想做,怕做不好被否定、嘲笑”的占3.5%。再如“你愿意采取哪种方式开发校本课程?”(可多选)这个问题中,选择“A.教师自主开发”的占49.1%;选择“B.学校指定人员开发”的占5.2 %;选择“C.教研组集体开发”的占26.3%;选择“D.备课组集体开发”的占33.3%;选择“E.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的占23.6%。我们可以看出N中学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有着非常积极的态度,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参与的热情,而且能自主开发课程,教师发挥专业特长的意愿很强烈。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内在动机是有很大区别的。如“你开展教育科研(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的动机是什么?”(可多选)这一问题中,选择“A.迫于领导的压力”的占4.3%;选择“B.晋级或竞争的需要”的占37.7%;选择“C.对科研感兴趣”的占20.1%;选择“D.改进教学提高自己的水平”的占50%。内在动机的不同,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实际感受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如“你认为校本课程的开设,教师的工作负担情况”这一问题中,选择“A.加重了,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有点反感”的占28.9%;选择“B.加重了,但是做自己爱好的事情很享受”的占62.3%;选择“C.有所减轻,促进了学科教学”的占3.5%;选择“D.没有变化”的占4.39%。

内在动机的差异性,或多或少影响到了校本课程的质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主题时,开课教师更多的是从个人专业兴趣和教学经验出发,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强,较少能从学校的总体发展去思考校本课程的设置;学区之间的校本课程缺乏实质性的交流与共享,主题相近甚至重复的课程在每学期开课时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开发出了相当数量的课程,但真正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却很少。

三、制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

1.升学压力下教学及管理任务繁重

作为寄宿制学校,其管理难度必然不小,教师们承担着比其他学校教师更为繁重的管理和教学任务。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的,许多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用于规划课程内容,选择课程资源,进行课程研究与讨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教师的开课热情很高,但课程质量不高了。

2.教师课程素质有待提高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观、课程知识、课程开发能力以及课程研究能力会受到全面的考查。这包括准确评估学生成长需求、确定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方案、选定课程内容、安排课程结构、实施课程以及进行课程评价等一系列内容。而获得这些“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有:自己学习、专家讲座、到高等院校进修、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在被要求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许多教师反映自己基本上都是通过网络自学和在实践中学习体会,大致了解了一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一些国内外中小学课程开发案例,很不系统,对具体操作也一知半解。由于缺少课程专家的引领,许多教师即使勉强能开设出课程,也是疲于应付。

四、对寄宿制学校推进校本课程的建议

1.改革教师培训模式,提高教师课程素质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N中学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很高,但为避免校本课程开发进入误区,急切地需要聘请有关课程专家,从学校的发展、学生的需求出发,对教师进行系统的课程理论培训,加强领导和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理念,明确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依据,据此构思和设计校本课程的总体思路和框架。同时建立教师交流合作平台,不同学区之间开展校本课程的观摩展示活动,在相互交流中开展合作学习,认真听取学生意见,通过研讨活动提升大家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逐步建立起“理论学习—课程实践—交流合作—专家指导—课程再实践—深层交流合作—专家再指导”的循环培训模式,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完善是一个开放和持续发展的过程。

2.问题转化为课题,带动校本课程的发展

校本课程虽然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寻找有规律的东西。学校通过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课题,在不断地反思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探索设计和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以课题带动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既能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又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活动,而开发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必然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学校现行的评价制度,让许多教师没有从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获得荣誉感、成就感,因而缺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甚至抱有消极、敷衍或抵制的态度。学校如果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尽可能提供时间上的保障,在计算工作量、职称晋升方面也给予相应的考虑,就能逐步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需要,推动校本课程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谨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2]娄亚文.论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宁波教育学院学报[J],2003(4).

(责任编辑 袁 妮)endprint

猜你喜欢
寄宿制校本学校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学校推介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