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垚
摘 要: 对于英专学生而言,语音课是一门基础课程。语音测试可以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交际的能力,对教学等多方面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现行的语音测试多以简单朗读为主要测试手段。基于Bachman的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以朗读为主的语音测试已经不再符合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无法适应被测者的需求,难以取得理想的测试效果,因而对语音测试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本文在概述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语音测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进行语音测试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交际语言测试理论 英语专业 语音测试
英国著名语音学家Gimson(1980)认为“学会一门语言,只需掌握其50%~90%的语法,10%的词汇,但语音必须近乎100%地掌握”,由此可见,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语音的正确掌握与灵活运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语音教学的不断发展,各种语音测试及相关理论应运而生,其中,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影响较为深远。
一、交际语言测试理论概述
20世纪90年代,美国应用语言学家Bachman(1996)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简称CLA模式),该模式对外语教学和测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语言测试史上的里程碑”。
1.CLA模式的构成
Bachman(1996)认为,交际语言能力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语言能力指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策略能力指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策略能力包含四组元认知策略:评价策略、确定目标策略、制订计划策略、执行计划策略;心理生理机制指的是语言交际是通过一定的神经和心理过程完成的。
2.CLA模式的评价原则
Bachman(1996)提出了关于外语测试设计和测试评价的有用性原则,该原则包含六个特性: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真实性(authenticity),交互性(interactiveness),影响(impact),可实践性(practicality)。信度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效度指测试所能测出的事物的程度。真实性指目标语言使用特征与测试任务特征的一致性,一致性的程度越高,测试的真实性就越强。交互性指测试者与被测者、被测者与被测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双向互动。影响指测试对个人、对教育、乃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可实践性指测试的可操作性。
二、基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分析,探讨英语专业语音测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当面交谈或电话采访对开设语音课程的南京部分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了英语专业语音教学的情况及语音测试的现状。笔者发现,语音课——作为英专大一新生的入门课程,语音教学——作为帮助英专学生重塑英语能力的基石,两者并没有引起学生、教师,乃至各个院校的足够重视。就语音课而言,学生视其为最轻松的课程,认为动动嘴就可以顺利过关;教师则视其为压力最小的课程;由于备课内容简单,考评方式单一,耗费少许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轻松搞定,部分院校视其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在专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部分院校将语音课列为英语专业的非必修课程,甚至直接取消语音课这一门基础课程。就语音测试的现状而言,其更是不容乐观的,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信度不高
语音测试,作为一种教学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末进行,测试结果则是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终极评价。一学期一次的考核频率,任课教师一人定结果、一评定乾坤的评价方法,使得语音测试容易受到主观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导致测试结果无法准确反映学生语音学习的真实情况,以及运用知识实现交际的能力,从而使得测试的信度大打折扣。
2.效度低下
结构主义测试学家认为,语言测试的效度体现在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的事物,如果测试测出了所要测的事物,那么这个测试就是有效度的;反之,则是没有效度的。值得一提的是,交际语言测试理论强调的测试效度与结构主义的观点有所不同,交际语言测试理论强调语言测试的效度不仅在于它是否测出了要测的事物,还在于测的是什么。语音测试往往采取口试的形式,多以朗读单词、句子及段落为主,语音测试的重点多数集中在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44个音素的正确发音、重音、语调及节奏规律。换言之,目前多数语音测试仍然停留在单纯关注语音知识的层面。对于英专学生而言,只是掌握语音知识还远远不够,自然、得体地将所学的语音知识运用到交际之中,才是他们的目标,也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运用语音知识完成交际任务才是语音测试需要考察的重点。遗憾的是,现行的语音测试对以交际为目标的能力的考查少之又少。单纯考查语音知识的测试,因其无法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交际的实际能力,所以其效度并不理想。
3.缺乏真实性
语言学家Henning(1987)认为,真实性是语言测试的核心特征。针对语音测试而言,其真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情景真实性和交际真实性。所谓情景真实性,指测试任务的特征与目的语使用的情景特征相关联的程度。据了解,现行语音测试中的测试任务往往脱离真实的目的语交际情景,与目的语使用的情景特征不一致,缺乏情景真实性。所谓交际真实性,指的是在完成测试任务的过程中测试者所运用的语言能力及运用程度。交际真实性通常无法通过肉眼的观察直接获得,必须通过观察被测者的相关特征及考量具体的语言使用情景才能加以判断。考虑到英专学生这一被测群体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各种交际情景,以朗读为主的语音测试对于语言运用能力及运用程度的考核显然不够,交际真实性有待增强。
4.交互性不足
多数语音测试要求被测者独自完成测试任务。在被测者完成测试任务的过程中,与测试者及其他被测者之间基本没有互动,更谈不上交流,此类语音测试的交互性明显不足。
5.消极影响
影响,又称为后效作用,指测试对个人、对教育、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现行的语音测试会对英专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由于现行的语音测试对语音知识的掌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关注不足,为了顺应语音测试的要求,被测者会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单纯的语音知识上,从而忽略了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语言交际能力的锻炼与提高。除此之外,现行的语音测试还会对语音教学产生不利影响。测试对于教学产生的影响,又称为测试的反拨作用。语音测试的反拨作用主要体现在评估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制等方面,现行的语音测试无法充分发挥积极的反拨作用。
三、基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分析,探讨英语专业语音测试的改革与创新
鉴于英语专业语音测试存在的各种问题,语音测试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针对这一问题,基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结合语音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了以下三点想法:
1.丰富语音测试的测试题型
简单的朗读测试无法达到语音测试的测试目的,也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测试效果。利用“提示朗读”、“复述故事”、“情景对话”、“角色扮演”、“话题讨论”、“个人独白”、“口头报告”等多种形式取代简单的朗读测试,丰富测试题型可以提高测试的效度,增强测试的真实性与交互性。例如,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备受关注,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考虑到部分学生参与了青奥会的志愿者工作,语音测试的设计者可以设计常见的志愿者工作场景,要求两位被测者按照情景的具体要求进行角色扮演,或要求被测者与由教师扮演的服务对象展开情景对话,被测者需要运用所学的语音知识完成交际任务。上述测试题型重点考核被测者运用语音知识实现交际的能力,因此测试效度有所提高。与此同时,真实的交际情景及测试过程中的互动交流,使得测试的真实性与交互性有所增强。
2.建立与目的语使用特征一致的情景测试题库
为了进一步增强测试的真实性,提高测试的效度,语音测试的设计者可以借鉴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ST)组织的托福(TOFEL)等考试的宝贵经验,建立满足被测者需求、符合目的语使用特征的情景测试题库。建立情景测试题库的目的在于为被测者提供与目的语使用特征相一致的测试情景。被测者在真实的情景中完成测试任务,而不是在没有任何语境的情况下朗读单词、句子或段落。
3.改进语音测试的评价方法
(1)采用人机测试,共同评分的评价方法,建立明确的语音评价标准。
所谓机测,指的是被测者可以在计算机前完成语音测试。机测软件可以自动检测出被测者的语音错误及存在问题,机测具备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优势,可以获得较为客观的测试结果,从而提高测试的准度与信度。除此之外,机测还有助于实现科学存档,为语音教学的各项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要想全面了解被测者的语音水平及语言交际能力,机测是远远不够的,人测也要发挥重要作用。现行的语音测试多数实行人测,人测的不足在于缺少明确的语音评价标准,大多还停留在“读得好给高分,读得不好给低分”这一评价标准含糊不清的阶段。为了解决人测可能导致的测试信度不高的问题,建立一套明确的语音评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采取等级模式的评分标准。该标准可以分为九个等级:0分——缺席考试;1分——不懂英语;2分——初级水平;3分——极有限水平;4分——有限水平;5分——基础水平;6分——合格水平;7分——良好水平;8分——优秀水平;9分——专家水平,每个等级分别对应具体标准。
(2)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极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把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基于布卢姆的观点,语音测试可以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针对语音测试而言,诊断性评价指在语音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各方面所进行的预测,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现有的语音水平,发现共性问题,了解个性问题,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所谓形成性评价,指的是对学生在语音习得的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所体现的能力等各方面作出的评价,这是基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作出的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充分发挥语音测试所具备的反拨作用,对于学生、教师、语音教学等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而言,形成性评价可以为学生提供语音学习的正确导向,为教师的教学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为语音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所谓终极性评价,指的是在语音教学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一般通过期末考核的方式获取。在现行的语音测试中,终极性评价是应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评价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语音测试的信度,深化语音测试的积极影响,单纯使用终极性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极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四、结语
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为语音测试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进一步提高语音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增强语音测试的真实性与交互性,深化语音测试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测试的设计者可以丰富语音测试的测试题型;建立与目的语使用特征一致的情景测试题库;改进语音测试的评价方法,即采用人机测试,共同评分的评价方法;采用诊断性、形成性、终极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建立明确的语音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Bachman L.F.& Palmer A.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Gimson A.C.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M].Edward Arnold,1980.
[3]Henning G.A. Guide to Language Testing: Development Evaluation Research[M].Cambridge: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87.
[4]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5]薛荣.当代语言测试:理论发展与未来趋势[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
[6]杨慧中.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