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鑫
如今,互联网思维充斥着人们的大脑,快字当头,每天灌输到我们头脑中的词汇都是“快速发展”、“高速前进”,“慢慢工作”似乎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了。可是老话讲,欲速则不达,即使是互联网思维本身也是人们一点一滴摸索的产物。对自己的工作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的“慢功夫”,不但不违背互联网思维,反而恰恰是新时代背景下对自身发展提出的更迫切的要求。
别让快节奏绑架了生活
徐鑫因为家中父母年事已高,不得不从瑞士回到家乡北京发展,调整了三个月,徐鑫开始找工作。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出门,他必需要把在路上的时间安排得充裕一些,因为很有可能在挤地铁时会上不去或下不来。一个半小时的上班路程让他的心情坏到了极点,到了单位,领导的各种催促、同事的各种忙碌,让徐鑫始终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一会儿是领导下命令说:“小徐,二十分钟后我要见一个客户,把咱们的资料准备一份,要快。”一会儿就是同事说:“徐哥,我手头的工作太多了,可是领导让我今天下班之前就弄好,你能帮我把这份报表再核一遍吗?”好不容易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本来是一个可以让大脑暂时放空的时段,可是同事之间说的还是工作:“下午还有一个客户要谈,吃完饭得马上回去准备材料;月底税务局要来查账,我得把各种票子都整理好,真希望别再出什么差错……”
工作两个多月,徐鑫常常觉得自己像个带线的木偶,被人牵得连轴转,身心俱疲。记得当初在瑞士工作的时候,休息并不是吃饭搓麻将,而是爬山滑雪,享受家庭生活。在职场中,每当感觉工作量饱和时,人们便会强制自己暂时放下手头工作,去农家小院住上两天。可在国内,这是从来都没有的事。
在这个“加急时代”,“疲于奔命”成了多数人的共同感受。“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演变为一种共认的价值观。“如今的人们成了被速度绑架的奴隶!”心理咨询师王国荣如此评价整个社会的急躁。我们听过很多企业都提过“三年内销售额要过百亿、千亿”、“五年进入世界500强”等口号,可实际结果是,很少有企业能真正达到这些远大的目标。反而是很多闷声做事儿的企业家,往往会突然出现在诸多榜单中,让围观者啧啧称奇。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因为有果必有因,“慢”很多时候意味着扎实做事、步步为营。现在很多人谈小米,我们都看到小米的成长速度很快。但我们不要忘了,最开始的时候,小米可是一个用户一个用户地经营,而不是砸上亿元的营销费用。
受大环境的影响,人们不可能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面前无动于衷,这确实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抉择。但是如果我们整个人生都被这种快节奏所绑架,那人与机器又有何两样?慢一些,从焦虑中冷静下来,想想破题之道在哪里,下一步该如何走。某种意义上,慢下来,何尝不是职场人的一种自信,一种对事业的信仰?
坚持住最后的三厘米
文秀和王圆是大学同窗,毕业后,又同时分到一
家电器公司做销售。文秀性格沉稳,说话不紧不慢,做事喜欢刨根问底。而王圆却是个风风火火的“女汉子”,做什么事情都急。上大学那会儿,王圆最常对文秀说的话就是“你能不能快点”。参加工作以后,二人的行事作风依然如旧。公司每个月都会给销售人员二十个客户让他们拜访,这个数量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是一个比较重的任务。王圆总是在前半个月就把所有的客户都拜访完了,而文秀却不紧不慢地一个一个拜访。先是打电话预约见面时间,如果对方有时间,她就会立刻带上公司的资料上门拜访,和客户洽谈相关事项。起初没有销售技巧,可是文秀总是不停地总结,反复思考下一个客户该怎么谈。如果对方没有时间和她见面,她就用笔做好标记,隔几天再打电话预约。
王圆对文秀说:“你对每个客户都这么烦琐,一个月能拜访完二十个客户吗?”
“这个月拜访不完,那就下个月拜访,如果疏漏的那个客户能和我签单子,那我不得后悔死呀?”文秀不紧不慢地回答。
“一直就是这个脾气,那你就一个一个约吧,祝你好运。”王圆有些不耐烦了。
文秀笑而不语。
两个月下来,王圆用她风风火火的办事作风,拜访了四十家客户,虽然在数量上完成了任务,可是一个单子也没签成。文秀拜访了三十五家客户,可是由于经验不足,也没有签成单子。但是文秀用自己真诚的态度和热情的服务给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客户的兜里“掏钱”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又过了两个月,两人还是没有签成单子。王圆有点坐不住了,心想,销售这行是不是不适合我呀,来公司都四个月了,一个单子也没谈成,真是丢人。有一天她把文秀约出来,沮丧地说:“我想辞职,工作这么长时间,一个单子也没签成,每个月就拿那点微薄的底薪,一点提成也拿不到,这得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呀?”
“辞职?我可没想过,这么艰难的四个月都挺过来了,现在要是放弃有点可惜了,没准再挺一挺,我们就能签成单子了。”文秀慢慢地说。
“可是万一下几个月你还是签不成,继续留在这不是浪费时间吗?还不如趁早找别的出路。”
文秀依旧笑而不语。
第二天王圆就办理了离职手续,而文秀还像以前一样耐心地拜访每一位客户,并不断地总结销售经验,向其他同事请教销售技巧。
又过了半年,文秀曾经拜访过的一位客户引见了另一位客户张总,点名要和文秀签约,在签约的时候,张总告诉她,当初文秀给他的朋友打了七次预约电话,并不厌其烦地为他介绍产品,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平和的语气、诚恳的态度,没有那种非要从对方兜里拿钱的急迫感,这让人感觉很舒服。
有了这个开门红,文秀的好运接连不断,一个单子接着一个单子地签。她的工资卡里也不止底薪那么少了,还有丰厚的提成。一天,文秀和王圆在以前上学时经常去的小餐厅吃饭,王圆坐下来就开始抱怨,说现在的工作没有发展空间,总觉得施展不开,正琢磨着再换一个工作。
文秀还是笑而不语。
文秀和王圆本在同一起点,面对同样的机遇,然而一个因急功近利,与成功失之交臂;一个却通过慢慢沉淀积累,最后稳步地踏上成功之路。
在中国的最东部生长着一种毛竹,当地的农民辛勤播种,精心培育,可竹子用了四年的时间,也仅仅长了三厘米。邻处的人看到这种情景,摇着头劝阻当地农民不要再种这种不能收获的植物了。然而第五年,竹子以每天三十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十五米,那些曾经令人失望的“荒地”,瞬时间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竹林。或许这六周间好像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其实,在前面的四年里,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近百米。
职场中也有这样的人,拼了命去努力也看不到成果,但即使不被人认可也依然执着。他们或许被认为很不幸,甚至被认为是傻子,岂不知,他们正如毛竹一样,不是不成长,而是在扎根,待到时机成熟,他们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可又有多少人,没能熬过那三厘米。选择重要,对选择的坚持更重要。成功往往就在那一点一滴的坚持中,千万别图“快成功”而失去“慢成长”。 责编/齐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