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毓川
矿产资源是世界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阶段矿产资源提供了我国: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农业生产资料;30%的农业用水与饮用水。
细石器文化中有关农业的石器在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发现。
商代司母戍方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重875kg;化学成分:Cu84.77%,Sn 11.64%,Pb2.79%。
人类社会发展史亦是一部人类认识矿产、利用矿产的历史。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过
陈毓川(1934.12.7-),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床地质专家。1959年毕业于乌克兰顿涅茨理工大学。原任地矿部总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现任地科院科技委主任和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程中形成的一个概念。
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矿物 (矿物质) 和岩石资源,是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矿产资源具有三重性:应用性、可变性、不可再生性。
应用性:可为人类社会所利用。
可变性:随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矿产资源的数量及其内涵是不断变化的。
不可再生性:绝大部分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矿产资源有近二百种。
从人类社会对矿产资源利用的角度来划分,有四种分类方案:
ⅰ.以存在形式;
ⅱ.以有机、无机属性;
ⅲ.按可利用的特性;
ⅳ.按化学物理性质及在各经济部门的应用不同。
按化学物理性质及在各经济部门的应用不同,划分为:
能源矿产(煤炭、油页岩、石油、天然气、页岩气、铀、钍、地下热水等)
金属矿产:
1.黑色金属矿产(铁、锰、铬、 钛、钒等 );
2.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镁、镍、钴、钨、锡、铋、汞、锑等);
3.贵金属矿产(金、银、铂、钯、铱、铑、锇、钌);
4.稀有金属矿产(铌、铍、锂、钽、锆、锶、铷、铯);
5.分散元素金属矿产(镓、铟、铊、铼、镉、钪、硒、碲);
6.稀土金属矿产(钇、镝、铈、镧、镨、钐、铕)。
非金属矿产:
⑴、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如蓝晶石、夕线石、菱镁矿等;
⑵、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如硫铁矿、明钒石、重晶石、萤石、磷矿、钾盐、盐矿、硼矿等;
⑶、宝玉石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宝石、玉石;
⑷、建材非金属矿产,如高岭土、陶瓷土、膨润土、各种建筑材料岩石等;
⑸、气水非金属矿产,如矿泉水、地下水、二氧化碳气。
获得的矿产资源根据其有用组分的含量、规模以及其开发利用的经济、技术和环境可行性,可分为当前可利用的矿产资源和不可利用的或潜在的矿产资源。
从矿产资源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宏观机制可分为三大类:
●由沉积作用在海洋、湖、河、沼泽以及陆地地表风化带形成的沉积矿床类;
●由地球内部与岩浆作用(包括地幔、地壳中各种成因的岩浆及其火山、侵入混融活动)有关形成的岩浆和热液交代、充填矿床类;
●由岩石圈内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矿床类。
三大类矿床之间相互都有过渡型矿床。各大类内部还有次一级的各种成因分类。
在这三大类之外,根据大陆科学深钻的资料,在地壳深处存在矿化度高的热流体,因此有可能存在另一类与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无关的地壳流体形成矿床,成为第四大类矿床。
20世纪100年以来,全球累计消费了石油1420亿吨;天然气78万亿立方米;煤2650亿吨;铁(钢)380亿吨;铝 7.6亿吨;铜4.8亿吨。
(1) 能源
过去30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增长90%,消费重心转向亚洲。
●201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123亿吨油当量,为1980年1.9倍;
●2011年全球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41亿吨、72亿吨、32229亿M3,是1980年的1.4倍、2.1倍和2.2倍。
全球形成中东、北美、前苏联三大油气供应中心。
中东、北美、前苏联石油产量分别占全球32%、17%和17%,合计占2/3。
北美、前苏联、中东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球25%、24%和16%;合计占2/3 。
过去30年全球能源供需格局重大转变。
石油格局贸易
2011年,全球石油贸易量27亿吨;中东是最大输出地,占36%。亚洲-中东贸易圈:亚洲56%来自中东;欧洲-前苏联贸易圈;亚洲一半来自前苏联;美洲贸易圈:美国44%来自美洲国家。
天然气贸易格局
2010年,全球天然气贸易量1.03万亿立方米,其中管道气占68%;亚洲-中东贸易圈:亚洲区外进口60%来自中东;欧洲-前苏联贸易圈:欧洲区外进口66%来自前苏联;美洲贸易圈:美国进口90%来自加拿大。
逐步形成美洲、亚洲-中东、欧洲-前苏联三大区域油气贸易圈以及两大供需体系。
全球能源消费形势,近10年全球增量的55%来自中国。
铁铜铝
资源需求的周期性上升与工业化周期和人口增长密切相关。2011年,中国 钢消费量6.5亿吨,占全球45%;铜消费量786万吨,占全球40%;铝消费量1724万吨,占全球41%;全球60-70%的钢铜铝被亚太消费,比例还在扩大。
全球资源消费中心随着工业浪潮在不断转移。
未来20年全球钢、铜和铝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累计需求是过去20年的2倍。
2030年,全球钢、铜和铝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4亿吨、3800万吨和8400万吨,较2011年分别增长64%、98%和100%。
2011-2030年,全球钢累计需求390亿吨,铜5.6亿吨,铝13.0亿吨,分别是过去20年的2.0倍、2.2倍和2.5倍。
印度、东盟等发展中国家成为资源需求增长的主要拉动者。
●中国钢需求顶点已到来,2030年仍是第一需求大国,占全球比例仍高达25%;
●未来10年,中国铜需求仍将继续增长,全球占比可达45%;
●未来10年,中国铝需求继续增长,10年后占全球比例仍超40%;
全球铁矿石产能增长较快,或将出现短暂的供大于求局面。全球铜矿产量增长缓慢,供应压力较大。全球铝土矿资源丰富,供应集中度不高,资源供应压力相对较小。
3.主要认识和判断
(1)未来5年,全球资源需求增速放缓,供需矛盾将有所缓解。
●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转型调整期,资源需求增速放缓。
●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经济增长乏力,资源需求不振。
●十年勘查繁荣,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和产能增长明显。
●全球金融治理,炒作将得到一定抑制,资源价格逐步回归。
(2)能源格局发生重大调整,亚洲油气供需矛盾最为突出。
●初步形成美洲、亚洲-中东、欧洲-前苏联三大区域油气贸易圈以及供需供需一体、供需分离两大体系。
●非常规油气利用将重绘全球能源版图。
●中、印和东盟仍将是全球能源消费的主要拉动者,亚洲油气供应将日趋紧张,地缘政治矛盾将会日益突出。
●美国趋于能源独立,有可能继续在中东、中亚制造混乱,获取石油利益。
●福岛核事故导致全球核电发展放缓,但未来仍将较快发展。
(3)全球矿产资源有保障,供需分离和市场垄断是主要矛盾。
●全球石油、天然气、铁、铝、铜、铅、锌、镍等大部分资源储量增长明显,资源保障程度上升。
●资源安全主要表现为供需方分离、垄断、炒作造成的市场风险。
●未来20年中国仍是全球资源需求第一大国,加之日本、东盟和印度为主要需求方,南美和澳大利亚为主要供应方的供需 分离格局将愈演愈烈(非洲的资源地位有上升趋势)。
●未来铁矿石产能增长较快,或将出现短暂的供大于求的局面。
(一)矿产资源概况
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发现172种矿产(含页岩气),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59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2种,水气矿产3种,是全球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我国矿产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较少;小品种资源丰富,大宗矿产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品质较差,难利用资源多;大矿少,小矿多;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大。
我国资源品质较差,铁矿石平均品位为33%,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富铁矿资源储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4%;锰矿平均品位22%,不到世界商品矿石工业标准48%的一半;铝土矿几乎全部是利用难度大、成本高的一水硬铝石;磷矿平均品位仅17%,且胶磷矿多。品质原因使得我国部分矿产开发成本过高,产能增长乏力。
我国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镍等大宗矿产资源禀赋不佳,稀土、钨、钼、锑等小品种资源和石墨、重晶石等非金属矿产比较丰富,世界排名第一。
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储量较低,人均石油、天然气储量不足世界人均的10%,铁、铜、铝、镍人均储量等不足世界人均的50%,只有稀土、钨等稀散金属和石墨、重晶石等非金属资源超过了世界人均水平。
(二)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
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矿产资源消费迅猛增长。
我国矿业产业快速发展,矿业产值从2000年的0.4万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10年的4.5万亿人民币。
2000-201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增长了2.5倍。
2000-2010年,中国粗钢消费量增长了4.3倍。
2000-2010年,中国铜消费量增长了4.0倍。
2000-2010年,中国铝消费量分别增长了4.6倍。
201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34亿吨。
2011年,我国原油消费量4.44亿吨,进口量2.54亿吨,对外依存度54%。
2011年,我国铁矿消费量10亿吨(标矿),进口6.9亿吨,对外依存度68.6%。
2011年,我国精炼铜消费量786万吨,矿山铜产量127万吨,考虑二次资源,对外依存度69%。
2011年,我国原铝消费量1724万吨,铝土矿产量3194万吨(折原铝581万吨),考虑二次资源,对外依存度60%。
2000年以来的12年间,我国共消费了283亿吨煤炭、46亿吨钢、1.1亿吨铝和5300万吨铜,远远超过建国以后50年的消费总量。
2000-2011年,中国粗钢消费占全球的比例从16%增长到了45%、铜占全球的比例从13%增长到了41%、铝消费量占全球的比例从13%增长到了42%。
巨量的消费需求带动了我国矿产品进口的不断增长和对外依存度的持续攀升,带动了全球矿产品价格的飙升。
2000-2010年煤炭、铁矿石、铜、铅、锡、镍价格分别上涨了2.8倍、3.8倍、3.2倍、3.7倍、2.8倍和1.5倍。
2000-2010年,我国矿产品进口总额从594.3亿美元上涨到了4828.5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3万亿。
我国2010年经济发展所消耗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价值量超过7万亿人民币,相当于GDP总量的17.5%。
资源需求趋势
2030-2035年能源需求达到40-45亿吨油当量的顶点;
2013年左右钢铁需求达到7亿吨左右的顶点;
2020-2025年左右铜需求达到1500万吨左右的顶点;
2025年前后原铝需求达到2800万吨左右的顶点。
2011-2030年(未来20年)累计需求:一次能源:720亿吨油当量,是过去20年的3倍(石油:120亿吨、煤炭约700亿吨、天然气9万亿m3);粗钢:129亿吨,是过去20年的2.6倍;铜:2.4亿吨,是过去20年的4.6倍;铝:4.8亿吨,是过去20年4.4倍。
除能源矿产外,未来10年多数矿产对外依存度将陆续下降,但对外依存绝对量仍然巨大。
资源供需形势小结
>能源矿产:未来20年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石油、天然气供应紧张,煤炭面临清洁开采和使用问题;
>铁矿石:未来几年,供需形势仍然很严峻,但2015年以后供需将出现明显缓解,但国内供应能力依然不容乐观,对外依存度将长期保持在50%以上;
>铅、锌、铝:未来10年需求仍将持续增长,资源储量的静态保障年限过低,已查明资源的保障能力不足;
>铜、镍:未来10-15年,需求仍将不断增长,对外依存度将持续保持70%以上,形势非常严峻;
>传统的优势矿产中煤炭、钨、钼、稀土和磷保障能力较强,但仍需加强全球市场控制能力。
为保证全球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需共同实施三项战略。
1、持续找矿战略,并部署、实施、开拓新矿产资源领域。
2、公平、合理、科学地配置全球矿产资源战略,各国家和平、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开发利用全球资源,谋求双赢。
3、合理、节约、循环利用矿产资源和保护矿山环境战略。
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1、持续地加强矿产勘查工作,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开展新一轮矿产评价勘查工作,国家投入做到普查工作,为商业勘查、开犮投入减小风险提供条件。提高大宗矿产自供率。
2、重点加强西部地区矿产勘查工作,建立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新基地。
3、开展老矿山深部、外围勘查工作,延长矿山寿命、生产周期。
4、积极开拓新矿产资源。
5、科学、合理地向国外供给国内优势矿产,充分利用我国短缺的国外矿产资源。
6、实施战略矿产资源储备。
7、合理、节约、循环利用矿产 资源。
8、加强矿产环境保护和冶理。
9、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提高全民资源意识。
10、强化矿产资源领域地质科学理论与勘查技术研究开发。
11、切实加强对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领导,加快国家地质队伍(野战军)的组建和地质人才培养。
让我们共同关心矿产资源形势,大力支持矿产勘查与开发,为提高我国矿产资源自给率,保障国民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