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郝春平
教学内容:
教科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
2.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地读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视频),视频里的小动物是谁?
生:松鼠。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
生:活泼、可爱。
师:面对这么可爱的小松鼠你有什么想法?
生:想要一只。
师:老师知道有一个小女孩也吵着想要一只,她的父亲正好逮到了一只,可是又把它给放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那只松鼠》(板书),在课文中我们会找到答案。
师: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第6课,自由、轻声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课文读完了,文中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我来考考你。(屏幕出示:那股、高楼大厦、灰褐色、活泼伶俐 、神不知鬼不觉、逃之夭夭、缩了回来、猜不透、长叹一声。)
(指名读、领读。)
师:这是课后的会认字,大家已经都认识了。(屏幕出示:逃窜 、蹑手蹑脚、小精灵、蹿、小俘虏)看这几个词你能把它读正确吗?
(同桌互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师:哪两个字长得比较像。
生:窜、蹿。
师:逃窜是什么意思?
生:逃跑。
师:蹿呢?(出示带蹿的句子: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儿,“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又从这棵树梢跳到那棵树梢。)
生:向上跳。
师:小精灵是什么意思?
生:聪明、机灵。
师:小精灵指谁?
生:小松鼠(齐读句子)。
师:小俘虏是什么意思?
生:被捉住的敌人。
师:(出示句子:我很开心,看着这只一动不动躺在网袋里的“小俘
生:小松鼠。
师:词语读熟了。相信大家读起课文来会更流利,现在我找同学分自然段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围绕那只松鼠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10名学生分段朗读。)
师: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围绕那只松鼠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生:梦、逮、放、念。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顺序不对。
师:事情发展的结果在开头就交代了,这样的叙述叫倒叙。谁能把这4个词连成一句话。
生:作者逮到一只松鼠又把它放了,很想念它,在梦中都能见到它。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并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这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师: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父亲发现并逮住了那只松鼠。
生:第4自然段。
师:默读用直线画出描写松鼠的词语。(汇报。)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松鼠?老师把这些词放在了句子中,你能试着读出松鼠的可爱吗?
(同桌互读、指名读。)
师:是呀,如此活泼伶俐的小松鼠,难怪作者称它为“小精灵”。
师:从这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作者逮松鼠不易。
(指名读相关词语。)
师:你什么时候会喘粗气。
生:累时。
师:可见作者逮松鼠真的很不容易。此时他心情会怎样?
生:开心。
师:那只被捉住的松鼠呢?用直线画出描写松鼠的句子。
(生汇报。相机出示:它躺在我的网袋里,一动也不动,老实得就像已经没有了生命,一改几秒钟前那股求……)说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松鼠?
生:可怜。
师:刚才的小精灵变成了小俘虏。
师:看到了松鼠这古怪的眼神,看着它一动不动的样子(引读“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像触电般地缩
(自由读、指名读。)
师:松鼠到底在动什么脑筋,它在想什么呢?
生:想作者能不能把它放了。
师:这时作者又在想些什么呢?
生:还是把它放了吧,它太可怜了。
师:“哎”,从这叹息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作者不想放松鼠,因为女儿想要。
生:作者不想放松鼠,因为——作者喜欢可爱的松鼠。
生:但是,作者必须放松鼠,因为松鼠需要自由。
师:是呀,为了松鼠的自由,作者还是把它放了,于是小俘虏又变回了小精灵。作者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可在一次聚餐上作者竟然说漏了嘴。这时女儿有什么表现? (汇报。)
师:从女儿的表现中你读懂了什么?如果女儿想要一只松鼠是对松鼠的喜爱的话,那么关心松鼠的命运就是一种更高级的爱,这种爱叫仁爱。(板书:仁爱。)
师:(引读最后一段)现在我也忘不了那只松鼠了,你们呢?
(指名说。)
师:出示名言。
梦
板书 逮、放 仁爱
念
评析:
本堂课老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训练中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一、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活动、变枯燥为生动,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王老师在上课伊始就用视频演示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问学生视频里的小动物是谁,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面对这么可爱的小松鼠你有什么想法?王老师通过视频动画,一下子让小动物的形象鲜活起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激起学生去了解这只小松鼠的兴趣。
二、注重语文基础,夯实字词的教学
现在的语文教学一些教师只注重了表面功夫,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最本质的东西,基础知识的教学。王老师在教学中注重生字、词语的教学。如:课文读完了,文中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
我来考考你。(屏幕出示:那股、高楼大厦、灰褐色、活泼伶俐 、神不知鬼不觉、逃之夭夭、缩了回来、猜不透、长叹一声)这是课后的会认字,大家都认识了,(屏幕出示:逃窜 、蹑手蹑脚、小精灵、蹿、小俘虏)这几个词你能把它读正确吗?
逃窜是什么意思,小精灵是什么意思,小俘虏是什么意思等。王老师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会更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三、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王老师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对课文文本的研读,抓住语言文字材料,通过让学生读、思、议等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通过找词语、读句子、说体会来感受松鼠被捉时的心情,体会松鼠的可怜。如:松鼠到底在动什么脑筋,它在想什么呢?这时作者又在想些什么呢?从“哎”这叹息中你听出了什么?
小学语文课,不仅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应该落实工具性的作用,只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统一,才会凸显出语文课的味道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王老师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为学生留下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要留下学习方法,留下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抓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揣摩人物情感变化
教学中王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如: “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我望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直盯盯地望着我,猜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王老师让学生自己先找出这些句子,然后再将其出示,通过读、思、说,这几种学习方法来揣摩父亲放松鼠之前经历的那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真切感受父亲矛盾的心理以及他最后战胜自我时的那份坚定与果敢。通过对关键句子的深入理解,感受父女的美好心灵,从而抓住重点,破难点,以此达成教学目标。相信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