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2014-11-24 01:24:54贾琳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31期
关键词:经济体存款市场化

贾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明确提出加快利率市场化。本文主要从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出发,分析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判断下一步利率市场化走势。

一、一些经济体利率市场化进程

(一)主要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采取了较为审慎的态度,除了德国用了6年时间以外,包括美国、日本等在内的主要发达国家经历了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由于贷款利率一般已经由市场决定,发达国家所谓利率市场化主要指存款利率市场化。路径选择也比较类似,从推出不受利率上限限制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开始,按照大额定期存款、小额定期存款、后活期存款的顺序逐步推进。

以美国为例,其利率市场化进程与Q条例的兴废有着密切联系。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美国国会通过的银行法中规定了Q条例,规定了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最高上限。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放松对存款机构的管理与货币控制法》,开始不断放松对存款利率的管制,1986年完全废除Q条例,最终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二)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

由于发展条件各不相同,亚洲新兴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经历的路径也不尽一致。

韩国利率市场化经历波折,从1981年至1988年开始了第一阶段利率市场化,由于1989年经济恶化,暂停市场化进程。随着经济转好,1991年韩国再度开启利率市场化。韩国利率市场化基本遵循了从非银行机构到银行机构、从贷款到存款、从大额从小额、从长期到短期的路径。

台湾则是从1980年同时开始调整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采取了允许逐步扩大浮动区间同时简化存款种类并行的方式,经过10年时间完成利率市场化。

香港的贷款利率从来是随行就市,与发达国家一致,利率市场化也专指存款利率市场化,共经历5个阶段,历时7年。回归以前,完成了撤销一个月以上存款利率限制、撤销7天以上定期存款利率限制、撤销7天定期存款利率限制,回归以后,撤销7天以下定期存款利率限制,并最终在2001年7月撤销储蓄及往来存款的利率限制,完成了利率市场化。

(三)部分拉美国家

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较为激进,一般在2—3年之内就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例如阿根廷1975年重新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了储蓄存款以外其他存款利率限制,于1976年放宽储蓄存款利率限制,并于1977年取消了所有利率的管制,历时两年。同样智利从1974年5月开始放松利率管制,到1975年4月取消所有利率管制,整个进程只有1年。由于改革较为仓促加之宏观环境恶化,最终导致了严重的通胀和利率飙升。

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一)对银行体系的影响

从美国、日本、香港等经济体的经验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的净息差、资产回报率、资产负债结构等方面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一是短期内净息差减小,长期受基准利率影响大。由于调整了的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美国、日本和香港的银行业在短期内都出现了净息差减少的态势,例如香港银行的息差水平从1993年的2.2%震荡回流至2001年的1.3%。从长期看,各国央行系统所确定的基准利率逐渐发挥作用,并且与净息差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例如1978年—2000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和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相关系数为-0.58。

二是资产回报有下行压力,非利息收入增加。从美国、日本和香港经验看,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由于净息差减少,资产回报率出现下降态势。由于资产回报率减少,美国在1980年代中期还出现了储贷危机,大约有1000多家储蓄贷款协会由于经营压力加大而关闭或者被合并。资产回报率下降使得银行更多的寻找非利息收入,在混业经营较为放松的美国和香港,非利息收入从占全部收入的20%—30%上升到50%左右。而在日本,由于银行专业分工和严格的业务领域限制,中间业务收入相对稳定。

三是存款占比下降,资产配置风险偏好提升。各国利率化过程中均伴随着金融脱媒和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存款在这个过程中占比有所减少。为了吸引更多资金,银行竞相提高利率,增加了银行利息支出。支出压力的加大使得银行增加风险资产配置,对房地产、中小企业贷款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贷风险。

(二)对经济的影响

不同经济体由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外部经济环境和配套政策的不同,利率市场化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尽一致。在此,分别选取美国、台湾和阿根廷作为三类经济体的典型代表,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美国

在发达国家实施利率市场化以前,其金融体系已经较为完备。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也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例如在美国利率市场化时期,银行就推出了大额可转让存单、银行商业票据、可转让提款通知账户、自动转换储蓄账户等等。这些金融创新工具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存款利率上升对银行业的冲击,更重要的是,金融体系的创新和整个利率中枢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资本回流美国,这对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的美国经济的复苏无疑是重大支撑。这些流入的资金一部分转化为风险资本,成为美国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最终带动了美国新经济发展。与此同时,美联储充分发挥了联邦基金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作用,有效地控制了通胀,防止在利率管制取消以后通胀出现大幅攀升。当然,金融的过度创新也导致了之后的一系列危机。

2、台湾

台湾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其经济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增长。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时期,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都处在调整中,从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提高,自由化、国际化和制度化成为改革目标。尽管增速有所放慢,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期间,宏观经济还是处于稳定增长周期。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也进一步促进了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力地配合了经济结构转型。利率市场化抬高了资金价格,促进了资本更多地流向那些回报率更高的产业,台湾经济顺利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台湾的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台湾从一个依靠纺织、服装的传统经济体顺利转型为以化工和电子信息出口为主,服務业高度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可以说,利率市场化对于台湾经济转型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阿根廷

在利率市场化以前,包括阿根廷在内的都采取了进口替代政策,但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工业投入高、效益差,产品缺乏竞争力,外贸失衡严重。与此同时,拉美国家奉市场化为圭皋,包括阿根廷在内的多个国家,采取了激进的政策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其他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在产业基础不具备、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经济以低效率运行的国有企业为主的情况下,贸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没有起到推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导致产业向外国资本集中,民族企业陷入困境,竞争力明显削弱,社会发展滞后。在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阿根廷经济陷入增长困境,在整个1980年代,阿根廷有5年出现了经济负增长,其中1989年为-7.0%。更重要的是,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利率中枢上升和伴随而来的金融自由化导致大量外资流入,外债急剧增加,最终导致债务危机。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国际经验及给我们的启示

(一)国际经验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的必然选择,也是改变资源扭曲配置的重要手段。从各国利率市场化路径可以得到三条有意义的经验。

一是改革要审慎推进。发达经济体和亚洲新兴经济体都经历1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市场化改革,如果加上酝酿阶段,则时间更长。在一两年之内激进式改革的拉美国家效果实际上并不尽如人意。

二是改革要先难后易,逐步推进。成熟的改革方案都是从贷款利率到存款利率、从定期到短期、从大额到小额,逐步推进,给予市场充分的适应时间。

三是宏观经济情况对改革成效影响巨大。一般而言,在整体经济出现恶化或者恶化迹象的时候,不应贸然推进相关改革。韩国就是考虑经济出现恶化而暂停改革。而拉美国家则在通胀高企和债务问题逐渐显现的情况下,强行推进改革,不仅没有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反而进一步恶化了经济。

四是利率市场化成功的一个前提是市场发育比较完善。发达经济体和亚洲新兴经济体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发育比较完善,在利率市场化导致资金成本上升之后,资金更多地流向了高附加值行业,从而促进了经济结构的顺利调整。而在拉美国家,低效率的国有企业在经济中占了主体地位,利率市场化改革并不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之金融体系发育不完善,激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压垮经济的重要因素。

(二)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利率市场化构想最早在1993年出现,于1996年正式启动,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996年至1999年基本完成了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2000年至2004年基本实现了外币市场的利率化改革;2004年至今,主要推进人民币存贷款市场化改革。最新进展是在2013年7月全面放开人民币贷款利率,并于10月推出了人民币可转让大额存单。

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并有可能在未来2—3年之内完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体现了摸着石头过河推进改革的特点,总体上还是按部就班,先难后易、积极审慎地推进,避免了拉美国家过于激进改革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全面改革路线的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重要一环,必将对优化资源配置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存在三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一是时间跨度太长。从1996年至今,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经历将近20年时间,市场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利率市场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未为此做好足够的准备。二是时点的选择可能加大改革的冲击。受经济减速、地方债务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银行业不良贷款呈上升趋势,而利率市场化改革会使银行净息差减少,从而进一步加大银行风险的暴露。如果在宏观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进一步加大经济的风险暴露。三是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国有企业成为国有银行贷款的主要对象。在市场主体仍然是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情况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不能显著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要与其他改革相配合。

总之,利率作为资金价格的体现,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改革的重要一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对于扭转资源的扭曲配置、发挥市场杠杆作用都有其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候,需要在充分吸取相关经济体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全面统筹,审慎推进,充分发挥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作者單位:国家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局)

猜你喜欢
经济体存款市场化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石材(2022年4期)2023-01-07 10:47:04
追回挪走的存款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草原歌声(2019年3期)2019-10-17 02:20:08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04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10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新农业(2017年2期)2017-11-06 01:02:23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