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伟
《食品微生物应用技术》 是高职院校食品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习专业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学习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发酵技术等食品相关专业课程以及从事食品检验工、食品发酵工岗位奠定基础。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国家高等职业骨干校建设过程中,通过深入课程改革研究,开展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食品微生物应用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
1 课程设计的背景与整体思路
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是在学习了《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化学技术》等前导课程后开设的,学生掌握了各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性质及相关知识,能够灵活使用各种生物仪器进行物质分析,为以真实检验任务的《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奠定基础,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等的学习铺平道路,也为将来的顶岗实习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2 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本课程以分析检测技术为主线,工作过程为参照,针对工作过程的环节来设计学习情境,将相关知识穿插在每个学习单元中,重新融合成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任务化课程。课程内容框架由实践情境构成,以工作过程为中心,以产品检测任务为驱动,充分体现了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实现学习、工作的行为融合;学生、员工的身份融合;教学、生产的过程融合,保证“现在学”和“未来用”的零距离对接。
本课程将选取的典型检测项目与常见的食品种类进行一一对应的有机融合,以检测难度作为学习情境,并将典型检测项目与其相对应食品种类组合成具体的工作任务。
按照国家《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
(1)能力目标
掌握微生物检验的灭菌和消毒、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分离、纯化与保藏等基本操作技能。
能完成常规食品微生物检验项目。
能设计微生物检验方案。
(2)知识目标
认识微生物的类群与形态。
理解微生物营养与生长。
了解微生物对食品、食品工业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了解相关国家标准,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知识。
(3)素质目标
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观念。
形成严禁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保持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3 信息化教学任务实施案例
选取本课程中一个项目《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及镜下观察技术》作为案例。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平面素材、教师讲解为主,抽象知识理解相对困难,且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初次接触细菌实验、从未进过实验室的学生较难掌握知识要点。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课程利用课程网站、显微成像系统、动画、视频、电子题库、电子标本库等多种信息资源进行教学设计。
3.1教学目标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检验员的职业要求,从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确定本实验项目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为革兰染色的标准操作和镜下细菌的准确观察。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教学难点为革兰染色的原理和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3.2教学策略
采用分段实施、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将135分钟的教学活动设计为5个环节,每个教学环节均使用了多种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使得教学手段由单一变多元,教学内容由抽象变具体。
3.3教学过程
3.3.1分析任务
采用课前讨论、课上分享的教学方法。课前,将每6~8名学生分为一组,以小组形式利用课程网站中的相关资源,如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实验用表、专业链接网站等,按照食品检验工岗位的工作任务,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的预填写,使学生提前了解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课上,请每组派代表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对本教学任务进行分析。课上、课下的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提前了解岗位任务,既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3.3.2明确任务
根据课前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和课上的分析汇报,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明确本实验的教学任务。然后,请学生观看科教视频,让学生在享受视听体验的同时,能够更生动的掌握教学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3.3.3实施任务
根据食品检验工岗位的工作任务,将实施环节分为4个阶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信息资源,分段实施任务,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3.3.4考核评价
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过程性考核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填写课前从课程网站中下载的电子评价表完成对各组实验项目的分析、操作及结果的互评和自评;另一方面利用显微成像系统实时完成镜下细菌形态的绘制。结果性考核主要在课后进行,有实验报告的网上提交,以及完成电子题库中本单元试题的在线测试。学生以考核模式进行试题操作,试题类型有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格式,系统实时评分,将错误试题重现并给出正确答案。同时,教师进入日志管理界面,随时查看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个人或班级的整体成绩。考核评价环节的设计,有效提升了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时效性。
3.3.5拓展提高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电子标本库,通过点击的形式查看包括细菌种类、细菌的镜下形态。电子标本库以动态形象的方式展现静态抽象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学生打开课程网站中的拓展学习专区,利用影音资料、案例导学、模拟试卷、参考资料等,拓展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利用互动专区,随时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还可主动上传优秀资源,供师生分享。拓展提高环节的设计,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学效果
利用课程网站中的师生论坛、在线评价,通过微信、飞信、QQ、电邮、微博等信息化手段,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通过使用多种信息化资源对本课程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改造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最终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