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关键。针对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会计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不完整、课程设置不科学、“双师型”师资严重不足等问题,提出培养和研究高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具体措施,包括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视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完善课程的设置、加强双师型师资队建设等。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应用型;双师
1 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会计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会计岗位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能熟练地掌握企业和单位各财务岗位的岗位职责和核算内容,能胜任财务岗位的工作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突出能力和技术的培养。其中“能力”不仅是会计岗位能力,更重要的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综合能力的锻炼。而“技术”则是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技能和技巧的基础上,利用财务指标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所有者权益变动等情况,为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
2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定位不清晰,有的定位过窄,有的模棱两可。主要表现在:第一,理论课程所占的比重过大,过分的强调理论课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实践环节。第二,培养目标中没有明确就业方向面向中小企业。第三,培养目标中没有突出对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提升。第四,设置专业时带有盲目性。我国高职会计教育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大,没有很好体现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2.2会计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不完整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实践教学方面仍停留在形式上,在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的安排上不甚完整。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除了掌握会计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熟练掌握会计的一些实践操作技能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各个财务岗位的工作,因此,实践性教学在会计课程体系中至关重要。实践性教学包括会计的手工操作和电算化会计。通过总体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实训目标、实训要求、实训内容和实训程序,使各环节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学生可通过会计实训,提高动手能力,熟练掌握会计技能。而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缺乏统一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开设上存在重复现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3课程设置不科学
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不是很科学。一味的增设专业课,与会计相关的课程砍了又砍,同时还存在根据老师的能力和专业来设置课程的现象。设置的课程体系很难全面的培养学生的专业和综合素质。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不宽,英语、计算机知识不足,语言表达能力差,人文社科知识缺乏,企业文化意识不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财经法规知识缺乏,为人处事和交际能力差等问题。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到理解会计,而不能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理解和审视会计。
2.4“双师型”师资严重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招聘过来的,虽然掌握了较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但是对会计实践的接触几乎没有。据统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只有35%左右,而很多“双师型”教师还是在工作单位通过会计专业资格考证获得的专业资格,但是他们并没有在企业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大多数教师还是属于理论型的。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可以想象理论型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会怎样,更难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 高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3.1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修订:首先,明确就业方向,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应定位于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中小型企业;其次,不时的更新课程标准,修改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突出会计专业的职业性。培养目标的确定应突出财务岗位能力和服务对象,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专业能力:财务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能力、财务成本分析与管理控制能力、从事注册会计师各环节工作的能力、财经公文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财务软件运用能力、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能力及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以及职业道德、具有大专层次的文化素质、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具有创新、实践、创业的专业素质等。
3.2重视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由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就具备了相关的会计操作和动手能力,不需要经过任何培训就可以上岗,因此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增加会计实践教学的课程和课时比例,增加会计实训的教学内容,通过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上手,胜任各个会计岗位。构建和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要根据九大会计岗位来开设实训课程、帅选实训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二是在开设实训课程时要与会计理论教学同步,实训课和理论课的设置要合理。要加强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建设,包括实训室设备、实训教师及会计实训软件等的配备一定要齐全。同时也要加强校外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比如探索建立代理记账基地,由学校提供办公场地,联系一些需要代理记账的中小企业,由有实践经验的会计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顶岗操作。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真正有机会接触会计实务,同时也可以解决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难的问题。
3.3完善课程的设置
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重新规划设计课程,创新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应用性。在开设课程的时候应根据需要多开设一些与会计学有关的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使学生具备多元化知识。同时要增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全面的认识会计法律法规,这样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会有意识的遵守会计法规,同时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树立会计终身教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兰自珍、徐文杰:《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2]韩宗宾、李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改革模式新探[J].财会通讯,2009,(9).
[3]伍少金:对高职高专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4]周强、张小红:略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作者简介】
刘春林,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2012级在职研究生,工作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