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部公房《砂女》中“异化”的寓意表现

2014-11-24 18:44郝一多高鹏飞
黑龙江史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文学日本

郝一多+高鹏飞

[摘 要]本文在介绍安部公房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其文学创作历程基础上,充分研读作品和相关资料及史料,采用文献综述、列举、对比、具体分析等一般分析方法,探讨人物性格特征与日本传统文化之间的不同,探析《砂女》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及与其前后作品风格迥异的原因。围绕安部公房《砂女》这部作品,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论述安部公房文学的寓意表现,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客观地多角度地阐述作品的主题。重点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风格以及作者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轨迹等进行剖析,走进作者为我们营造的多少有些晦涩的文学世界。

[关键词]安部公房;《砂女》;“异化”的寓意

安部公房(1924—1993)是日本当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战后日本存在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文学创作,大胆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巧妙运用离奇的寓意手法,溶哲学意识与艺术思考于一炉,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孤独状况、悲观绝望的情绪和“异化”现象,为战后日本文学增添了清新、奇异的色彩,“对日本现实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恐怖”。(三岛由纪夫语)安部公房生前曾一再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对此,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曾不无遗憾地说过:“如果安部公房先生健在,这个殊荣非他莫属,而不会是我。” 此话虽有自谦之意、但也足以说明安部公房在文学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1924年3月7日,安部公房生于日本东京泷野川的一个医生家庭,祖籍北海道。翌年,举家移居中国东北,安部公房自幼酷爱文学,在沈阳就读小学和中学期间,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尤其对表现主义作品颇感兴趣。这对他后来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1940年,安部公房中学毕业,回日本求学,考入东京旧制成城高校,攻读理科。大学期间,他对尼采、海德格尔、雅斯佩尔斯的存在主义哲学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井悉心研读。1943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医学系。这时,他又迷恋上了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的《图象集》。1944年底,在日本军国主义战败已成定局之际,安部公房返回沈阳与家人团聚。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冬天,其父因感染斑疹伤寒而病故。1946年底,安部公房与母亲被遣返回日本北海道,次年回东京帝国大学复学。战后初期,安部公房生活在极度的贫困之中,只得靠卖咸菜、煤球等维持生计。日本评论家认为,在异国他乡的长期生活和战后初期的坎坷遭遇,使安部公房在思想上形成有如沙漠般的荒凉感和孤独中的乐观主义。同时,这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947年,安部公房自费出版了油印本《无名诗集》。1948年,他加入了野间宏、佐佐木基一、花田清辉等现代主义作家组织的“夜之会”,受花田清辉所倡导的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大学毕业后,安部公房弃医从文,从此走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他是继野间宏、椎各麟三、梅崎春生等“第一次战后派”之后的“第二次战后派”的代表作家,相继加入这一文学流派的还有三岛由纪夫、大冈升平等。第一、第二次战后派作家,总称“战后派作家”,他们的作品被称为“战后派文学”。与刚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作品多以战争为题材,反映社会与人的本质、战争与人的关系。安部公房的作品休现了战后派的风格,但它所揭示的却是随着技术文明的高度发展,而日益失去自我的危机,这就超越了战后派的反思文学而使他成为新一代作家的代表。

安部公房用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手法来揭示现代人所处的孤独状态,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了不懈的挖掘和探索,启发人们去深入思考,去找寻迷失的自我,并蕴含了深刻的寓意;人在混杂的现代社会孤独中,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发现人的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才会寻找到自我存在的可能性。

《砂女》发行于1962年,次年获得读卖文学奖,1968年在法国获得最优秀外国文学奖。曾被翻译成二十多个国家的语言出版,并于1964年被拍成同名电影。日本评论家认为,它是安部公房文学的顶点,是其全部作品中最具特点,艺术手法发挥的最为成功的一部佳作。这部作品为安部公房在世界文坛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砂女》描写了一位到海滨沙丘采集昆虫标本的中学教师仁木顺平,被一个坐落在砂丘中的村庄的人骗入了砂穴之中,失去了人身自由。处在村民的严控监视之下的主人公,陷入了惊恐、不安、痛苦的情绪之中。尽管他也产生了愤怒与抗议,几次试图逃走,但是均告失败,从而不得不与一位年轻寡妇一起生活。七年过去了,主人公终于盼来了自由,可以离开这样的一个封闭而乏味的生活空间,但是,他却选择了生活在这一片沙丘之中的新生活。小说最后的场景是由于七年都没有找到失踪者,所以最后被判定为死亡。

众多的日本评论家通过沙子进行抽象的隐喻来解读《砂女》。高野斗志美的“变形小说”、渡边广士的“共同体的问题”等是较早的观点。之后类似的评论在把沙子还原为某种抽象名词等方面都是相通的。近年来,石崎等编辑的论文集探究了沙子的定义:谷川涯读出了时间、性的隐喻,小林治读出了“日常”,木村功读出了流动性,波泻刚读出了共同体的破绽等等。

也有人从形而上的角度来论说。奥野健男评论道:“用沙子暗喻当前的政治状况,意欲排除先入观念,从自身的思考体验来探究政治的本质”,称它为“一部全新的政治小说” 。这也引发了可以称得上是第二次政治和文学的论争,武井昭夫、筱田一士等人也卷入其中。此外,有人认为《砂女》是对日本社会非现代化本质的批判。作品中描写了缺乏现代色彩的保守、封闭、落后和愚昧的沙丘下的村民和村庄,村民们长久地保持着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而不思改变,重复着单调而原始的手工劳动一一清理沙子,对外界保持高度警惕。

鸟羽耕史在《运动体#安部公房》中有这样的论点;通往视觉的手感——《砂女》。这儿,我想试着回到安部写这部小说的出发点来考虑,不管怎么说,《砂女》是由一张照片带来灵感而构想的小说。是一部关于和美国、日本共产党等的关系以及50年代安部拥有的政治问题意识的总决算的小说。是安部把在“记录艺术之会”获得的“映像和语言的辩证法”,运用小说方法变为丰硕果实的小说。也是作为安部运动体的活动范围,从夜之会、世纪之会到现在之会,再到记录艺术之会,对两个核心——记录艺术和政治问题作出回答的小说。矶田光一则从人的“可塑性”来认识。仅仅是现实的“必要性”约束着人类社会的生活意识,个人只有去适应集体才被容许生存。男人被剥离了社会规则之外的常识,在受沙子支配的村子里生活,他确实已经成为了另外的一个人。最后,即使男人知道了逃亡的可能性,却也放弃了逃亡。男人已然不是他原本的自身,环境和他自身关系的相异性改变了他的本质。正是这种人的“可塑性”认识,显著地体现了安部人生观的一个侧面,体现了安部对于以大正时代人格美学为基础的私小说思想表达的极度抗拒态度。人的“可塑性”是现代社会人的强烈性格,同时,通过逆用“可塑性”,又可以改变现实的各种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文化领域特别是文学方面,外国文学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国内对安部公房作品的翻译和研究也是从这个时间开始的。先行研究主要倾向于安部文学的存在主义特征,叶渭渠的评论比较具有典型性:“从创作上来说,这个时期日本存在主义的作品表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威胁下,人在社会中存在的孤独,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疏远的关系,以此来说明互相之间的不协调,同时以观念作为探索的手段,并且使其成为探索的目的。安部公房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家,他开了典型的日本存在主义文学的先河。1997年珠海出版社结集出版的《安部公房文集》是国内第一次、也是目前最为系统的安部公房介绍文本。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全文搜索中(1981-2009),以安部公房为主题的研究文章共有25篇左右;专门针对《砂女》的作品论仅有5篇左右。总结来说,国内的《砂女》作品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首先是现代主义文论尤其是存在主义的视角。作者以极其富于现实感而又充满怪诞气息的寓言手法反映了现代人所处的一种孤独的困境与现代人的生存困惑,对人的存在空间、人的存在价值这一系列现代性文学的主题进行了深刻探索。《砂女》所体现的荒诞中的真实、迷惘中的理性,绝望中的希望,较大程度地、辩证地揭示出当代人所共有的某些切身体验与精神状态。其次是无常观的现代视角。日本当代作家安部公房凭借其丰富的数理知识、天才的想象以及现代派纯熟的表现技巧,在小说《砂女》中建构起一个奇妙的麦比乌斯环式的物语时空。这部被誉为现代派前卫小说的作品并非与日本文学传统无缘。它根植于日本文学传统之上,向读者展示了现代都市人对无常观的新体验。此外,从表现技法——修辞角度的进行研究。在反映作品主题和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作为文章表现技法之一的修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修辞学的理论,把《砂女》中的修辞手法分为比喻和默说两大类,这两大修辞手法贯穿了作品的始终。通过对作品中具体实例的分析,达到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主题的目的。

总体来看,国内学者对安部公房的研究,基本承袭了世界学界的研究主题,但是对他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只有少量论文和专著问世,需要有志于此的学人继续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来深入探讨安部文学。

“存在”与“异化”是安部公房文学创作的主题和显著特征。以安部公房为代表的战后派新作家摆脱了传统的束缚,使战后日本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安部被认为是一位“建构了独自的前卫风格”的作家,(谷山茂等, 1993: 235)而在“前卫”这一表象下潜藏着他对人的“存在”的关注与思索。他的作品始终贯彻了存在文学的内涵——“对人的境况、人存在的感受以及面对着人的状况、人的存在状态而提出的主张”。(柳鸣九,1997: 3)他通过一系列作品对人的内在世界、存在的本质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用文学实践了存在主义对“人的存在”的关注。从寓言视角解读《砂女》“异化”的寓意表现,能够更鲜明地反映出“存在”与“异化”这一创作主题和作品的存在主义的文学特征。

《砂女》这部作品,以极富现实感而又充满怪诞气息的寓言手法,对存在于现代社会这个“沙漠”的不毛之地的人的存在问题进行探索,反映了现代人为了逃避孤独与困惑的都市,寻找和创造一个新的存在空间的主题。

存在主义小说中,人物由虚无向“存在”迈进的行为可被称为存在性行为,相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生存性行为,存在性行为不以生存为目的,而是指向人的存在,其目的在于获得精神上的拯救与解放。而安部公房的独创性就在于,他勾画出了人的行为由平庸的生存性行为向存在性行为转变的富有特色的可能模式。

日本现代文学深受西方文化思潮影响,很多学者都注意到了安部公房的小说深受卡夫卡和存在主义哲学、文学以及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但实际上安部公房的小说蕴含着为人们所忽视的无意识原动力及深层心理结构,充满浓郁的精神分析学色彩。作为深受西方现代文艺思想熏陶和战后日本最具国际性作家的安部公房,在小说创作中,对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无意识”及“生存本能”,进行了生动的演绎和艺术表现,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心理意蕴。

综上所述,本论文采用文献综述、列举、对比、具体分析等一般分析方法,重点对安部公房的代表作品《砂女》的主题思想、文学风格以及作者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轨迹等进行了剖析,阐述和评论安部公房文学的寓意表现。特别是围绕安部公房《砂女》这部作品及安部公房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其文学创作历程,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征与日本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现代主义的视角探讨安部公房文学的寓意表现,并且希望能够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学思潮,客观地多视角地阐述作品主题,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为我们营造的晦涩的文学世界,立足于一个“孤独、困惑、探求、希望”这样的文学现代性的视角,阐述了这部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文学现代性特征与战后日本文学的空间意识。

参考文献:

[1]高鹏飞 平山崇《日本文学史》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1年5月

[2]符夏鹭 《日本文学选读》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7年7月

[3]安部公房.安部公房文集·箱男[M].曾丽卿译.珠海出版社,1997

[4]安部公房.安部公房全作品·关于都市(第15卷)[M].东京:新潮社,1997

[5]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论文集》1993年2月

[6]《日本文学思潮史》叶渭渠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7]《论日本存在主义文学》李德纯著,《“存在”文学与文学中的“存在”》柳鸣九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郝一多,男,1987-,黑龙江人,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201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高鹏飞,男,1956-,黑龙江人,教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工作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文学日本
存在主义美学视野中的《罪与罚》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探寻日本
论电影《筋疲力尽》中的艺术创新
伍迪?艾伦电影的存在主义特色
文学小说
日本神社
文学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