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兴华
一滴、一滴溅开—创作笔记
桂兴华
从“我们”到“我”,是新时期的重大转折。
歌唱积极向上的自己,就是在歌唱充满朝气的时代!
怨这怨那,往往是缺乏智商。
怨气,如果像这阴霾散不开,就因为自己的风力太弱,阳光太差。
只有当你确认:这轮太阳将为你而照耀,这阵大风将为你而刮起,
怨气才会消失。
有了底气,就会排除怨气。怨气赖着不走,绝对争不来属于你的晴空白云。
纵览全局,谈何容易。一步登天,属狂想。
筛选良种,不是任何人能胜任。
脸红脖子粗的山里人,不必套翩翩风衣。
别匆匆扔掉那件旧衣衫。有时候,可能就扔掉了自己。
为何突然荣升而变为贪官的干部,穷出身的居多?
私欲突然膨胀,为谁指点江山?
身居低处,往往考虑自己的利害关系,以免出语受伤。
只有当自己的影响能与权威抗衡,讲话才无所畏惧。否则,总有所掩盖,尽挑好话。
对自己的地位有撼动,就往往避开牵连,甚至打压。
位于核心地带,不到底层探究竟,也难免空话。
真正的大家,往往能上天入地。
诗坛举行的是马拉松赛,不是短跑。
赛场上,谁都得跑许多、许多圈。
速度、底气、冲劲,悠闲者、急躁者到不了终点。
落笔之前,思想大于形象,可能是优势。启动之时,飞翔的轨迹却必须是形象之鸟。如果依然不翱翔想象,那势必一翘、一翘,优势已转化为劣势。
评论家往往对主旋律作品只强调其政治倾向,却不批评其十分贫乏的艺术感染力。而对先锋类的佳作,只欣赏其表现手法如何高超、跳跃,不对其仅仅关注杯底风波的习性,加以劝说。
这种局面,就导致了眼前的诗坛容易呈现:高昂者空喊,低吟者迷离。
如果:写政治的,强调些艺术;攻艺术的,有些政治头脑——诗,马上有另一番色、香、味。
千万别说教!“自我”特征是一种“看家本领”。
千篇一律,肯定失败。不管写什么,姿态要低些,更低些。真豪杰均怀柔意。
改变绮靡词风的苏东坡,即使低回长叹,也极富感染力。
不要给人说:怎么又来了——那种以最容易的排比句形成的所谓“澎湃的气势”!
慷慨激越、直抒胸臆的诗风,常常是被评论家赞赏的“诗歌品质”。但这恰恰是当前主旋律诗歌最常见、多发的毛病。
豪放,易。细腻,难。读者对作者的那种激动,并不买账。
别指望所有的评论家都喜欢你。
有人欣赏你,有人却想撇开你。审美观不同。这很正常。
自己的心就是秤砣。别太在乎那些眼神。
只要自己快乐。兴奋地发挥艺术特长。
让人们读了自己,少了埋怨,多了信心,岂不快哉!
读后觉得生活更加晦暗,我便弃之。我,怎么可能跟之!
有人甩来“假大空”的帽子。我一声冷笑:“你看过具体作品吗?”
现今拥有读者群的诗人,肯定是“假大空”的死对头。
不但能劲吹号角,更要拔出一把锋芒毕露的嚯嚯直响的“靓剑”!
为什么有些人总胸怀敌意?有些猜测和判断,让人吃惊。
生活难道真的这么糟?只可能:他们的小环境使之不快,使之沮丧。自己要找找原因。
别尽拖人家后腿。拉后腿者,其位置肯定在人家的后面。
希望别人成功的人,自己才有可能跳出“苦坑”成功。
2014秋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