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楠晞
初夏的景德镇清风拂面,芳香四溢,各类拍卖会和艺术展接踵而至。日前,“观景寻瓷—水云间·艺术微景观展”在景德镇昌南大道6号《中国收藏》展厅亮相,众多艺术家、市民和在校大学生慕名前来观展。
水云间·艺术微景观的作品利用高科技的水质净化材料日本火山泥组合而成,颠覆了传统盆景和鱼缸的理念,集山水画的艺术精髓而成,造景布局如同山水画笔墨迹的自然交融。仔细观之,作品将自然的原木和山石、水生植物等融为一体,主体结构造型采用陶瓷材料和仿真雕塑手法,外观则采用超白玻璃,水质清洌可鉴。不时有观者在《逍遥云水》、《心印自然》、《山水清音》等作品前驻足凝望,呼吸空气中弥漫着的艺术魅力。
一名来自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吴心雨被展品《梦笔生花》深深吸引,她说:“此刻的我,好像无意中走进了一片原始森林,山间溪水清澈、林木幽深、花香遍野,仿佛是在梦里一样。” 谈及水云间·艺术微景观与传统的盆景和鱼缸的区别时,创作者林依峰说:“水云间·微景观的外观采用超白玻璃,水质尤为清澈;日本火山泥的过滤材料,使得它的每个颗粒中都有微小的空隙,通过底部的过滤,让水充分从空隙中流过。由于空隙中大量的微生物繁殖,不仅能分解水中的氮、磷等有害物,也能分解硝酸盐等物质,从而达到稳定水质的作用,保证两年不换水,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鱼缸需要每天换水的麻烦。只需每天加入自来水补充水分,便可在家中尽享泉水叮咚、古树参天的美景!”
观者感悟
云水一山间
文/张璊
南朝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论道:“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他所说的神,类似于庄子所说的道,道体本虚。“应”、“会心”都感通于山水之神,观山水就是要观山水之神。
提及“观山水”,首先想到的定是虚实相生、意境悠远的水墨。而如今,画家出身的林依峰以其独具一格的审美眼光,集山水画之艺术精髓,创造出“水云间”艺术微景观,改变了传统的盆景和鱼缸的视觉效果,造景布局如同山水画笔痕墨迹的自然交融。
“水云间”提倡“把大自然搬回家”的理念。自然的原木和山石、水生植物和其他的各种植被通过艺术手法,营造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而她又是艺术的。主体结构造型采用陶瓷材料通过仿真雕塑手法,既保留了自然山石的肌理效果,又起到了吸水保湿的作用使植被能很好的生长。观景寻瓷,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景、一天地。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惟会心者知之。观得“水云间”,仿若置身虚静情怀的山水之中,其感情不是激动起伏,而是悠游玩味之中得“畅神”之趣。或许,对创作者林依峰而言,“水云间”不止是单纯的艺术微景观,更体现了他对山水画美学价值的追求——寓沉稳质朴于寻常清丽之中,寄雄浑豪放于秀润淡泊之内。
观 者 感 悟
水云间 天地宽
文/郑义
我与林老师相识在2014年暮春,那只是一次普通的公事拜访。
那日我像往常一样随同事去派发新刊,带着满身的倦意来到最后一处——那是新增的读者,之前我们未曾谋面。车沿着一条我从未走过的小路来到了三蕾化工厂,蜿蜒的柏油小路旁有茂盛的绿植,太阳透过法国梧桐在地面画下斑驳的光点。小路到了尽头,一户并不大的门脸静默地立在路旁,我抱着新刊推开了那扇充满了岁月沉淀感的小木门,随即便惊呆了——那是一片藏匿于钢筋水泥筑成的森林里的新绿——零零散散的几尊生态鱼缸展现在我的面前。穿过回廊,林老师正在工作室里仔细地端详着手中的一盆小植。我轻敲敞开的门,林老师蓦然抬起头,从花镜上方看着我。“您好,这是您新一期的杂志。”我挂着习惯性的职业微笑说道,然而林老师只是用手指了指旁边的书架,便沉下头去继续观察他手中的小植。显然眼前的这个人只专注于他手中的那几片叶子。我无心打扰,将杂志放到书架上后转身准备离开。离开满是各类绿植、器皿、沉木的工作室,我驻足在回廊里。是的,我被那几尊特别的鱼缸拖住了脚步。
那是我从未见过的特别景致:偌大的鱼缸里,仿佛囊括了天地。水下是生长出各类水草的砂砾,绮丽的鱼儿列着队一般穿梭在柔嫩的水草和沉木之间,沉木出水很高,上端竟生出浓密的青苔和棵棵小植,泠泠的水滴从枝头垂下,滴在水里,奏出欢快的曲……
“你是……?”猛然间我被个低沉的男声唤醒,我竟然沉醉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间忘记了时间。“我是来送新一期杂志的,杂志已经放在您的书架上了。”“哦,哦哦。忘记了。”
我仔细看了看眼前的这个怪老头,四五十岁的样子,好像罗汉一般突起的额丘还将一头卷发梳起在脑后,小小的辫子让他显得不那么严肃但也不可靠近。当然——他的手中还握着那棵小植。
“你对这个感兴趣?”“是啊,从来没见过这样美轮美奂的景色!“
林老师听见我由衷的感叹,不禁露出了浅浅的微笑。林老师告诉我,这叫“艺术微景观“,是试图截取地球上的一小块生态系统转移到这个玻璃缸里。林老师细细地向我介绍着自己的每一个布局的用意和根据。鱼缸上吊着的射灯能促进沉木上生长的绿植的光合作用,绿植枝条上清冽的滴水落在池水里补充着池水的挥发,池中悠然的小鱼为水底的水草生产着天染的肥料,水草又不断地将水里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这俨然就是从地球的某一处切割下来的大自然啊!我不禁对眼前的鱼缸肃然起敬,这里的每一处都暗藏乾坤。“你看这个,”林老师忽然托起手中的小植对我说道:“这是从上海采摘回来的新品种,是一种蕨类。它在上海时通体火红,到了景德镇,不几日便变成了绿色。”我揉了揉双眼,仔细端详着这棵让林老师忘我的小植,碧绿成妆,怎么也看不出它曾是通体火红,我再一次惊叹于造物主的巧妙心思与魔力。
几日后,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出那一尊尊美轮美奂、别有洞天的艺术微景观生态鱼缸。直至听闻林老师将在《中国收藏》杂志驻景德镇展厅举办“观景寻瓷·水云间艺术微景观”特展,天尚未亮我便早早醒来,期盼着去参观此次特展。展览上不仅有那日我在小回廊里看到的几尊,更有一些新的作品大胆采用了陶瓷制成的仿生瓷悄然藏在一片波光水色之中。每一件都不禁让人驻足。
我静坐在一旁,看着参观者们将林老师团团围住,细细地听着林老师自己的创作主旨和创作细节,赞叹林老师对艺术专注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他得到了艺术界最高的奖项——那就是来自大众的肯定。愿他在艺术的路上坦途无棘。